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能,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做好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入学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
一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首先要搞好宪法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年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大力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内容,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要结合全市的法律广场、法律大集、送法下乡等形式,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日常普法要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内容,宣传宪法宣誓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宪法、法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程,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引导公民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二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要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坚持用法治的理念、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定期评选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培育树立法治先进典型,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三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要立足黑河发展,体现边疆特色,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讲座、法治文化成果展,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面。从政府机关到中小学校,从中心城镇到偏远山村,都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气息。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北疆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乡村(街区)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要推进法法治广场、法治公园设施建设。推进法治文化基层化、大众化建设,让法治文化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二、抓住重点,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
一要以“法律七进”“法律大集”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重民生、促发展、走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等,重点领导干部学法带头遵法、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和青少年作为重点。进一步丰富群众法治化生活,让广大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等方式做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二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到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围绕开展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法、用法、守法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在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基层民主法治单位等法治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符合我市实际的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倡导乡村社区公约,弘扬公序良俗,促进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四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到法治黑河、平安黑河建设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屯(社区)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治理。围绕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加强依法治理工作,集中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等方面诉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三、发挥作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感
各地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把握好四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四中全会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基本定位,认清自身责任,理清工作思路,在国家机关要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抓住发展法治宣传教育事业的新机遇,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法治宣传教育中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要把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同实施明年“六五”普法总结验收结合起来,认真梳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做好普法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成就,助推法治黑河建设迈上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