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3万里一线牵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13万里一线牵第2课时”为教学内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精神为核心。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互动性,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故事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万里一线牵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信做人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家庭关系的基础知识,对亲情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较为广泛,喜欢通过故事、游戏等互动方式学习;他们的能力在逐步提升,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听觉学习,有的偏好视觉学习,还有的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效果最佳。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万里一线牵”的比喻意义可能不易掌握;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及如何处理家庭和同伴关系中的冲突等。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全。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亲人相隔千里但心连心的感人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无论距离多远,亲情都是无法割舍的。
-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视频中的亲人虽然相隔遥远,他们是如何保持紧密联系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13万里一线牵”,看看万里之遥是如何一线牵的。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讲解“万里一线牵”的含义:通过PPT展示“万里一线牵”的图片和文字,讲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亲情和友情的力量。
-用时5分钟
-用时10分钟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小组活动: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亲情或团结协作的小情景剧,并在班上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4.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予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强调课堂重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等。
5.总结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万里一线牵”所传递的亲情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用时2分钟)
总用时:45分钟六、知识点梳理
1.成语“万里一线牵”的含义和由来
-解释成语“万里一线牵”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讲述成语的由来,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阐述亲情和友情在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亲情和友情对个人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团结协作的意义
-讲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团结协作如何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4.道德规范和家庭关系
-梳理教材中关于道德规范和家庭关系的基本知识。
-强调遵守道德规范和家庭关系在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5.亲情故事和案例分析
-分析教材中的亲情故事,提炼出其中的道德教育要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亲情和团结协作的实践意义。
6.社会适应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讨论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强调集体荣誉感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7.遵守规则和诚信做人
-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8.实践活动和生活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亲情、友情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9.自我反思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理解亲情和友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0.核心素养的培养
-确定本节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如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
-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