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年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上)

湖北省2020年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上)

编者按:

2020年,各地、各单位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创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开拓创新,涌现出一批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些优秀案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20件案例涵盖了法律监督、“放管服”改革、涉企案件评查、公共法律服务、包容审慎监管等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市场主体创业发展的诸多法治领域。

(10例)

打造“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的企业开办环境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行动

以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为抓手

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实施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

不止于“听和问”用好“监督利器”

不滞于“审和答”擦亮“金字招牌”

——省人大常委会“一题双考、多维发力”助力营造

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0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再次围绕全省推进疫后重振、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重要部署,锚定关键问题,直“问”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大事,专“询”法治引领、依法办事这一大局,聚焦重点“一题双考、一问两做”,首次将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报告和专题询问相结合,创新探索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题”反馈意见建议及涉诉市场主体典型案例一并作为问题移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深入研究确定后续跟进监督、跟踪督办等系列举措,让监督力度叠加、气场倍增、效果翻番,铸就了全国人大系统“首例”,有力助推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走深走细、走稳走实。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座谈会上对我省开展“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夺取应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专题调研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人大财经工作》上专题介绍了我省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开展专题询问等经验做法。

下足“绣花”功夫,让询问不止于“问答”

聚焦“硬核”问题,让交办不浮于“浅表”

短板摸准、问题找全、建议走深,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才能让“补短堵漏、标本兼治”成为后期意见建议落实阶段的主基调、主旋律。

突出“问后”效果,让监督不落于“虚空”

2021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项听取了“一府两院”关于交办意见问题的研究处理情况,“一府两院”共计34条具体研究改进举措亮点频现、实招频出。时隔半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新30条”和4.0版政策顺利出台,再发“动员令”、再吹“集结号”,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全程参与研究制定,让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了实打实的“军令状”、“路线图”;《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应时下发,严实打造“清”而有为、“亲”而有度的新风貌;省委依法治省办研究制定《关于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方案》,18项重点任务“击鼓催征”;全省“两院”更大力度落实涉市场主体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对市场主体开辟“绿色通道”,持续革新司法理念,尽最大可能服务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平等保护“力度”与司法服务“温度”全面彰显;省公安系统普遍建立“一企一警”,“店小二”精神全面提振。项项内容令全省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为之振奋,更加凸显了人大监督的有力成果。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阶段,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击鼓催征、奋楫杨帆,充分发挥人大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助力凝聚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加力提速再出发!

打出维护营商环境“组合拳”

当好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者”

三、坚持精准稳妥提升执纪执法办案温度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涉企案件时,把握政策策略,把区分界限、宽严相济贯穿执法办案各方面、全过程。

用发展眼光看待涉案民营企业违规违法问题。对违纪违法问题轻微、初犯偶犯、主动投案、积极配合调查、积极退赃、有重大立功表现等从轻、减轻情节的,可以依纪依法从宽处罚或免予处理。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改进工作作风,谦抑文明办案,不对涉案企业家口大气粗、盛气凌人,发现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执法不规范文明,严肃处理。比如,省纪委监委在指导十堰市纪委监委办理“东风公司专案”中,坚持审慎查办涉案民企,最大限度维护涉案企业声誉和合法权益,实现办案与企业经营两不误。

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廉洁建设。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纪律检查工作和廉洁建设,打造遵纪守法、崇廉拒腐的企业文化。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创建“清廉湖北”决定部署中,专门将“清廉企业”创建作为“1+7”子方案之一,要求指导企业全面开展清廉创建活动。重点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清廉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踩红线、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不逃废债;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坚决治理商业贿赂,依法打击各类市场主体的行贿、受贿行为及其他经济犯罪,坚决打击“围猎”行为;引导广大楚商弘扬新时代楚商精神,将诚信廉洁、守法经营的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制度、文化和经营活动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加强企业内部腐败问题治理。

四、收到的社会效果

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刘顺妮认为,省纪委监委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十条”,尊重、关爱民营企业家的导向更加鲜明,委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措施更具操作性,十条措施对于受到疫情冲击的广大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碳。

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奥山集团董事长邬剑刚表示,多年来,省纪委监委对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分重视。“新十条”的出台,使民营企业再次受到鼓舞,进一步让企业吃了定心丸,对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委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贡献有了更强的信心与底气。希望企业能继续在省纪委监委、省工商联的指导下,帮助企业发展更加规范,不断提档升级。

湖北经视记者孙悦认为,省纪委出台的措施内容扎实,体现了省纪委监委在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湖北日报高级记者杨宏斌提到,在对企业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企业家们都说省纪委监委的好政策在全省得到了落实落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能够自觉地把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贯穿与纪检监察工作和执纪执法全过程各方面。

省工商联建立“联企e站”

倾力打造民营企业法治服务平台

1.坚持高站位思考谋划。省工商联将建立“联企e站”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措施和优化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全国率先打造“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服务平台,连续三年将平台建设纳入全省重大改革项目,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创新非公有制企业法治服务方式,受到了民营企业普遍欢迎和赞誉。

2.坚持高质量统筹推进。省工商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联企e站”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议事日程,工商联党组会、主席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并成立改革工作专班,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兆民,省工商联主席刘顺妮亲自挂帅,担任改革专班牵头领导,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领导保障。

二、主要工作

1.建立法治服务机构,实现投诉服务中心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在2018年12月24日湖北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后,省工商联积极指导督促市县投诉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是加强调研督导,省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工商联,调研指导市县投诉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同已设立的市县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工作对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推动市县投诉服务中心建起来、用起来、强起来。

3.构建法治服务机制,建立部门联动诉求服务工作机制。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健全完善投诉服务中心岗位职责、投诉受理流程,出台了《湖北省非公有制企业诉求受理工作办法(试行)》《湖北省非公有制企业诉求事项办理联络员工作规范》,与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等政法部门建立沟通联系、分析研判、协调合作机制,与省纪委监委联合召开亲清政商对话会,推动出台了全省纪委监委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新十条”,形成了诉求受理、转办、回复、反馈等全流程闭环的投诉受理流程。

三、工作成效

1.成立了全省一体、三级联动的民企法治服务机构。截至目前,省本级、17个市州、99个县(市、区)成立了投诉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全省工商联系统共增加机构117个,增加编制280余人,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投诉服务中心建成,成为了全省民营企业得力的的法治服务机构。

2.建成了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民企法治服务体系。“联企e站”于2020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投诉服务平台采取“互联网+企业”服务模式,省级统一建设,各地分级应用,形成了涵盖综合信息、惠企政策、非公党建、诉求反映等15个功能模块、60个功能应用的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上172家律所、404名律师全天候在线,为商会及民营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疫情期间,针对大量海内外不能履约合同和交易纠纷处理,编印法律服务指引,累计浏览量超1150万次。截至目前,“联企e站”注册用户12.56万户,其中,认证企业11.51万家,认证商协会742家,注册量、点击率稳步提升。

3.建立了程序化、规范化的民企法治服务机制。《湖北省非公有制企业诉求受理工作办法(试行)》及《湖北省非公有制企业诉求事项办理联络员工作规范》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将民营企业诉求办理情况纳入了各级纪委监委执纪监督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网址:www.hbqytsfw.com.cn)纳入诉求反映和权益保护主渠道。《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实施办法》,要求各部门30天内必须办理回复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转办的诉求事项。《湖北省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办法》将平台纳入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同时,落实《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抓好正反典型工作方案》,参与组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抓正反典型工作联合督办机制,为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提供营商环境正面典型宣传推广案例和反面典型问题线索,每月向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报送《投诉问题分析报告》,助力全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5.塑造了有影响、受信赖的民企法治服务品牌。“联企e站”受到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人士的肯定和信任,纳入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主渠道。新华网、人民网、湖北日报等众多媒体进行了深度全面赞誉报道,全国工商联《工商联信息第138期》刊发了《湖北省工商联着力打造“用情、合理、依法反映企业诉求服务企业发展”的湖北模式》,中华工商时报以《湖北省工商联服务民企有了“硬抓手”》专版报道了湖北改革工作经验做法,湖北日报连续刊登了《倾听反映诉求,省工商联持续跟踪督办——助企业追回3300万元债款》、《畅通一条路盘活多家企业》、《龙虾小店的桌子能摆出门了》等多篇报道,并在省政府网站刊载。2020年7月22日被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评选为2019年湖北省十大法治创新案例,2020年12月荣获2020年度全国工商联“创新中国”最佳案例。

推开做实“六多合一”改革

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一是有效推动了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政府部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对接,逐项目提供单项或多项“六多合一”服务,让企业办事不求人。配套实施局长驻窗、“标准地”、“告知承诺”等突破性制度,开发应用水电气网上报装系统,为项目提供从企业登记、项目报建到竣工验收全链条服务,严明“十必须十不准”,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强化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信用约束机制,累计将8000余户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效引导市场主体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20年宜昌连续两个季度开展营商环境“企业评部门”活动,全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达98.78%。

THE END
1.法治典型案例(精选6篇)篇3:法治典型案例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对法治区县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十八大报告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 另一方面又着重强调了“法治思维”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283g46n.html
2.2013年中国十大法治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最高人民检察院 12309中国检察网 网络监督举报专区 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 首页>>2014年>>201402>>2013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评选>>2013年中国十大法治案例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2014-02-10) http://www.jcrb.com/xztpd/2014zt/201402/2013fzpg/2012fzal
3.案例分析理论法(18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党顺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https://www.jianshu.com/p/d7dcb2d3b848
4.法治先行护新优质校起航启航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目标重在夯实学生法治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的法治意识、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思想政治》书本学习同时,注重在其他课程学习中融入法治教育,形成课程法治格局。 领航课程,面向分层分类学生,课程目标重在挖掘学生法治潜能。课程包括“法治案例之我见”“法治进行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5/t20200513_325625.html
5.深圳发布40年法治创新“故事汇”,含75个创新案例南方plus11月5日,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选编》,案例选编共约19万字,包含创新案例75个,涵盖了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法治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在立执司守四个领域先行先试,实现了许多“全国率先”“领域首次”的原生创举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05/c4252753.html
6.运用“一案到底”,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已认同统一的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尤其初中生好奇心强,自觉遵守秩序、追求公平正义构成了其法治素养的内核。初中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呢?本文结合“一案到底”模式,从教学案例的设计、运用角度进行分析。 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10/10000936.shtml
7.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法治甘肃网法治甘肃网是甘肃省依法治省网络宣传平台。由中共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甘肃法制报承办。网站以服务甘肃法治建设为宗旨,以全面依法治省宣传报道为重心,围绕法治甘肃建设重点任务,打造法治甘肃建设的重要宣传窗口,着力展示法治甘肃新成就,大力推动法治https://www.gsfzb.com/list-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