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分析案例.pdf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

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一、善意取得应该符合的条件:

(一)出让人无权处分;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亦称不知情,指不知存在

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

例如,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运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并且依转让物

当时的环境,他也不应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如果是对让与人的行为能力、代理权的范围、意思表示的

瑕疵发生误解,不受善意取得的保护。

第三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

当知道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这里不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让人有权处分的确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参加交易的

第三人都具有这种善意。物权法对这种善意的保护,是公信原则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恶意第三人。

恶意就是第三人依当时的情况知道或应当知道转让人无让与的权利。即根据当时的环境,依交易的一般情

况,可以得出让与人无权让与的结论,则第三人应视为恶意。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价购买物品,如无

相反的证据,应认为是恶意。[1

(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善意取得成立的条件: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

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

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

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

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

构成要件编辑

一、主体

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当转让人无权处分该物时,原物

所有人的利益才会受到侵害,才会存在牺牲原物权人的利益而保护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适用善意取得

的必要。并且,受让人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第三人的行为是有效的,一个被撤销或无效

的行为就不存在对其利益的保护问题。

二、客体

在客体方面,从《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规定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

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三、主观方面

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所谓“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

知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认定这种“心理状态”,我认为应当考

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受让人是否有“知情”的义务,通过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转让人的了解程度,

受让人是否能够判断他的取得是善意的;其次,受让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如果受让人明知其取得该

物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极大,则可以认定为其行为出于“非善意”;最后,应当考虑交易的场所是否符

合常理。需要强调的是,善意取得为即时取得,因此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为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

产时为准,至于时候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4]

四、客观方面

在客观方面,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让人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

取得财产,而受让人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支付合理对价”的法律行为。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以合理的

价格转让”就充分说明了这种行为的性质必须的有偿的,受赠、继承等无偿方式取得的物不能发生善意取

得的效力。

善意取得既可以适用于动产,也可以适用于不动产,但法律规定禁止流通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如贵重金属、

毒品、麻醉品、国家专有财产、盗窃物、赃物等不适用善意取得。[1]

法律后果编辑

一方面,受让人取得转让财产的所有权,该财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

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甲出差托付乙保管其电动车,在甲出差期间,乙把电动车卖给了丙,而丙事前并不知道乙没有处置权,而

且以合理的价格构成交易。该案例中就属于善意取得,甲回来后,电动车归丙,甲没有权利索要,甲可要

求乙交出交易金额,而且还可以要求乙赔偿事宜。

第二题分析

根据《消费这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

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

THE END
1.法治教育案例(精选6篇)教师应起到帮助学生“防微杜渐”、增强网络法治观念、培养法治人文精神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网络法规讲解、实际案例分析,促使学生了解和实践教育法治,寻找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暴露出的法律知识弱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运用好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法治过程中“人”的要素,保护师生合法权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azln.html
2.简短的法律案例小故事法律小故事举例高中知识我国刑法规定,凡年满14周岁,犯抢劫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简短的法律案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举例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简短的法律案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举例》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344303.html
3.立足中国法典型案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7月23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案例法治研讨会暨《中国法典型案例》《司法制度的中国模式与实践逻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商务印书馆、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河北法学》杂志社、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协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现场为两本书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3-07/26/content_8880055.html
4.案例分析理论法(18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党顺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https://www.jianshu.com/p/d7dcb2d3b848
5.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法治甘肃网法治甘肃网是甘肃省依法治省网络宣传平台。由中共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甘肃法制报承办。网站以服务甘肃法治建设为宗旨,以全面依法治省宣传报道为重心,围绕法治甘肃建设重点任务,打造法治甘肃建设的重要宣传窗口,着力展示法治甘肃新成就,大力推动法治https://www.gsfzb.com/list-730-1.html
6.法治新闻法治 新闻国内国际评论经济军事科技法治文娱人物公益图片 人民领袖习近平联播+热解读天天学习习式妙语央视快评央视网评光华锐评新闻+ 视频小央视频小央直播直播中国熊猫频道VR/AR4K专区全景新闻 现场前线比划快看蓝海中国新兵请入列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二次 列表浏览卡片浏览https://news.cctv.com/law
7.法制经典案例教案(20篇素材参考)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自信心。什么才算好的法制经典案例教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法制经典案例教案,供大家参考。 法制经典案例教案篇1 六(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对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5394.html
8.全省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构建“四级+多维”模式推动领导干部述近年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省率先实施“四级+多维”领导干部述法工作模式,形成述法对象“市级+市直部门(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四个层级全覆盖,“书面+会议+专题+媒体”多个维度齐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述法经验被评为全省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被纳入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案例库。 http://www.fanwy.cn/1w/243/485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