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2、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及标志。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9.要全面落实()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
3、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16.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之中。)周岁是不可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17.不满(18.自()年起,每年的11月9日为全国消防宣传活动日。19.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
4、)。20.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2.一国两制的基础是()。A.实行“两种制度”B.一个中国C.在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是()。B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A教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C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D教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是可回收的垃圾。4.“将垃圾
5、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5.“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巧妙地揭示了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是()。A坚持就是胜利B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C相信自己,迎难而上D决不回头6.“富饶的物产”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下()不属于东北三宝。B灵芝A人参D.貂皮C鹿茸7.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诚实勇敢的榜样,让学生懂得()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A说出自己的想法B说的和做的一样C勇于承认错误D敢于说“不知道”8.“网
8、空前提升,“一带一路”是指()A.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亚非欧经济带和丝绸之路C.亚非欧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D.亚欧经济带和丝绸之路17.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B.和平与合作C.合作与竞争D.和平与竞争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之所在。A.根本利益B.战略利益C.重要利益D.国家利益19.在下面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A科学技术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B科学技术是对付封建迷信的法宝。C20.哪种教学形式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
9、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A、欣赏B、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D、操作性、实践性活动C、参观访问三、简答题(30分)(一)结合新课标和儿童发展特征,谈谈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15分)(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活动案例:老师:“今天,我们来吃一次特别的午餐,大家都假装自己的手臂不能弯曲。你需要确定如何不必弯曲手臂就可以进食!怎么办呢?”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活动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
10、(5分)2.在儿童的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价值(或品质)的发展很重要。(至少列举5种品质。10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20162.良好品德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民道德素质4.道德发展基础工程5.道德底蕴规则意识6.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7.国家象征8.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活动9.依法治校10.师资队伍建设11.愉快自信有尊严12.行为习惯13.道德判断能力14.品德15.连续性16.活动17.1218.199319.开放性活动性20.三二、选择题1.C2.B3.C4.C5.B6.B7.C8.C9.C10.B11.D12.C13.C14.C15.A16.A17.A18.A1
11、9.A20.B三、简答题(一)1.多样化教学,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养成良好品德。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示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2.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养成良好习。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3.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学习做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太多,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
12、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4.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生活,健康快乐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所以,课堂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教室,而应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学以致用。(二)1.合作或团结协作2.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有责任心等。小学道德与法治考前模拟卷(一)一、单选题(共50题,共50分)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形成和学生()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品德法治素养实
13、践能力辩证思维A.B.C.D.2.以下属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理念的是()。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A.B.C.D.3.()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A.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B.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C.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D.提高德育的实效性4.下列属于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是()。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A.B.C.D.5.绿色小卫士属于以下哪一册的内容()。A.适应新生活B.养成好习惯C.奠基公共意
14、识D.追求创造性生活6.以下属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与利用原则的是()。A.教育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思想性原则D.实效性原则7.本课程的资源是()、开放的,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A.复杂的B.多样的C.实践的D.科学的8.部编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秉承总主编鲁洁教授的“生活德育”的理念,以()为中心,以儿童生活或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为线索,为一线教师与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资源。A.儿童思维B.儿童知识储备情况C.儿童生活D.儿童实践能力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最核心的课程
15、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A.主题B.教材C.目标D.基础1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对教材情境进行重组。A.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B.保证实现课程目标C.以形成良好品德为目标D.保证充分利用教材1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对教材进行细致研究,开发、补充、创编教学内容。A.知识结构B.本地实际或结合社会热点C.学生思维发展特点D.生活实际1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社会各人士资源A.B.C.D.1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的()基础
16、上进行学科内容分析。A.学情分析B.能力分析C.教材分析D.思维分析14.教材版本、学段、单元、课题、活动主题属于()。A.活动内容B.教材内容C.课前准备D.活动设计15.下列属于活动评价设计的是()。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活动策略设计活动评价设计A.B.C.D.16.()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A.家长B.教师C.学校D.同学17.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A.实践能力B.知识储备情况C.现实生活D.思维品质18.以下属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原则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真实性”与“过程性”原则多元
17、化的评价原则德育为主的评价原则A.B.C.D.19.李老师采用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这强调的是课程的()。A.活动性B.实践性C.生活性D.教学性20.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属于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创新、有动手能力的生活A.B.C.D.2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B.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C.当地震发生时,慌张地向户外跑D.当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带上贵重物品尽快逃生。22.世界环境日是(
18、)。A.2月2日B.4月22日C.6月5日D.7月11日23.下列不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A.侮辱B.诽谤C.殴打D.诬告24.()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A.2014B.2015C.2016D.201725.“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是()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A.四川泸州B.广西桂林C.浙江乌镇D.云南丽江26.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A.种类多B.分布广C.频度高D.发生少27.下列同学哪些善于反思自己()。小林这次语文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试卷发下来后,他马上总结了这一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小明最近发现好朋友对自己越来越疏远了,
20、场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国()。A.人口压力过大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C.水资源相对紧缺D.环境污染严重30.屠格涅夫遇到一个向他伸手讨钱的乞丐。他从口袋掏钱时发现自己没有带钱袋。见乞丐的手伸得高高的等着,屠格涅夫面露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却笑了,含泪说“不,我宁愿接受您的握手。”这个事例说明()。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消除隔阂,有利于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屠格涅夫没有给乞丐钱就是没有尊重乞丐屠格涅夫尊重乞丐,显示出他较高的内在修养A.B.C.D.31.自然灾害预警信号黄色表示()。A.一般B.较重C.严重D.特别严重32.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21、A.台风B.地震C.泥石流D.车祸33.下列不是“宽容城”中特别文化景点的是()。A.静心泉B.包容镜C.迁就巷D.礼让亭34.人们对世界认识探索过程中,提出“日心说”的是()。A.伽利B.哥白尼C.麦哲伦D.达尔文35.国际奥委会五环旗中黄色代表的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欧洲36.()发明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A.瓦特B.爱迪生C.钱学森D.爱默生37.()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A.信息技术B.互联网技术C.科学技术D.航天技术38.1903年()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A.查理B.莱特兄弟C.阿姆塞特朗D.冯如39.上海经济合
22、作组织没有包含的国家是()。A.俄罗斯B.印度C.英国D.巴西40.下面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是()。A.中国B.日本C.俄罗斯D.美国41.国际和平日是()。A.9月7日B.9月21日C.5月8日D.9月3日4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海洋一号B.风云一号C.东方红一号D.环境一号43.()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A.中国人民解放军B.武装警察部队C.公安战士D.边防军4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A.气候没变化B.气温降低C.气候变暖D.气候变冷45.()奥运会的奖牌为历届奥运会中最环保的奖牌。A.里约B.悉
23、尼C.北京D.澳大利亚46.“()”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A.风云四号B.风云三号C.风云五号D.风云六号47.中国()人的存在一般建在半山腰。村寨上的山坡分布着涵养梯田水源的森林,村寨下的山坡密布种植水稻的稻田。A.傣族B.哈尼族C.哈萨克族D.藏族48.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A.编织丝物B.建房造屋C.果腹充饥D.抵挡严寒49.学习应对自然灾害一课,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泥石流B.地震C.旱涝D.台风50.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4、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A.蓝色、红色、橙色和黄色B.橙色、黄色、蓝色和红色C.蓝色、橙色、黄色和红色D.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一、简答题1.请列举三个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作为“宪法小卫士”,请你为国家宪法日设计几条宣传标语。三、情境分析题有老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一课我很诚实时,有如下教学片段: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许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1)请
26、有针对哪些物品的浪费。(2)生活中的浪费都在哪些人身上发生。(3)生活中的浪费都在什么场景中出现。课后作业:(1)制定个人及家庭节约规定。(2)制作勤俭节约宣传海报。五、教学活动设计题以下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一课的主要内容:相互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还故意与他们作对。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
27、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符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我们需要了解长辈的想法。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家人严格地要求我们,或精心地照顾我们,或民主地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请依照上述课程主要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的教学导入环节,并说明意图。小学道德与法治考前模拟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仍属综合课程,是一门以()为基础,以
28、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学生法治素养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A.知识B.能力C.思想D.生活2.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A.综合性B.人文性C.开放型D.实践性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教育为核心和重点,融合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A.德育和智育B.道德和法治C.道德和修养D.道德和品质4.在学习与家务活“签约”这一课,在课程结束时,李老师让同学课后结合自身情况写一份家务承诺书,并积极在家里承担这些家务。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哪一性质特点()。
29、A.实践性B.开放性C.思想性D.综合性5.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下列属于行为与习惯目标的是()。A.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B.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C.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D.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6.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这属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B.情感与态度C.行为与习惯D.过程与方法7.下列不属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是()。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D.我们的健康成长8.()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
30、障。A.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B.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删除C.教材体系的更新和改变D.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9.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以()为线索。A.儿童生活或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B.家长生活或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C.教师生活或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D.学校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10.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选定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体现生活性原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体现儿童化原则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内容,体现综合性原则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活动性原则A.B.C.D.11.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下列不属于单元教学计划的构成要素的是()。A.学情分析
31、B.设计意图C.教学重难点D.教学目标12.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这属于哪种教学活动形式()。A.探究学习B.体验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小组学习13.关于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B.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者C.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4.关于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资源,下列不属于校外资源的是()。A.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B.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C.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D.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15.李老师是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2、和独立思考,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放任学生不管A.B.C.D.16.下列不属于小学思想品德三年级课程内容的是()。A.快乐学习B.我们的学校C.安全护我成长D.与班级共成长17.()是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完善课程的依据,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A.评价B.鼓励C.反省D.目标18.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目的是()A.判断、激励、改进、发展B.提升、发展、改进、判断C.判断、推理、提升、发展D.改进、激励、发展、提升19.本课程倡导采用()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
34、以下有权对江某的行为提起公诉的是()。A.人民法院B.人民政府C.人民检察院D.人民代表大会25.小方发现爸爸为了完成学校送菜工程的招投标,悄悄给校长送了20条烟,她立即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这种监督方式属于()A.舆论监督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C.民主评议会D.政府听证会26.关于人大代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B.人大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C.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接受人民监督D.人大代表没有提案权、质询权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徽的图案是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构成B.法徽的图案由盾牌、齿轮、华表、橄榄枝构成C.法徽的图案由麦穗、齿轮、华表、红旗构成D.法
35、徽的图案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和红旗构成28.我国的宪法日是哪一天()。A.12月1日B.12月4日C.11月4日D.11月1日29.身份号码中,顺序码是第()位。A.16B.714C.1517D.1830.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5守法的人在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道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A.B.C.D.31.下列关于居民身份证的作用中,说法正确的是()。在酒店办理住宿要用身份证。在邮局邮寄物品需用身份证。在火车站自助机上取票需用身份证A.B.C.D.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既光荣又神圣的称号。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公民,
36、就是看他()。A.是否有中国人的血统B.是否长期住在中国C.是否具有中国国籍D.是否在中国出生33.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他可以依()向有关部门反映。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4.公民身份证上有()等信息,应注意保密。A.姓名B.生日C.家庭住址D.公民身份号码35.父亲为女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司法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家庭保护36.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
37、建设的主力军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C.否认了我国是法治社会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了起来37.小明通过互联网购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付款后试穿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属伪劣产品。这时,他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与网购公司有关人员协商解决向有关部门投诉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不去追究,另外购买一双A.B.C.D.38.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她拥有这篇小说的()。A.肖像权B.受教育权C.著作权D.参与权39.15周岁的蒋某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警察可以依()进行教育和处罚。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0.下列关于行使权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行使权力的方式必须合法B.行使有些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C.行使权力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D.行使权力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1.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你建议张彤爸爸应用()维权。A.治安管理处罚法B.侵权责任法C.行政诉讼法D.劳动法42.殴打要钱属于()。A.诽谤罪B.侮辱罪C.抢劫罪D.敲诈勒索罪43.()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A.1998年B.1899年C.1989年D.1987年44.在我们生活的小区、学校以及公路两侧经常会竖立着各种普法的宣传牌,如宣传交通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42、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6.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7.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8.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9.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10.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11.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教学资料盒二、填空题1.思政课是落实
4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5.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6.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7.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8.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
44、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9.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10.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11.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12.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13.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段设置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五个主题。14.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15.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16.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四个学段呈现。17.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18.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