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论文

基于思政一体化法治专册课堂教学思考

怀集县特殊教育学校卢带弟

(本文获2024年肇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摘要】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加以精心引导和栽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建强‘主力军’”的倡议。

【关键词】思政一体化法治专册课堂教学

【正文】《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走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是小学与初中阶段思政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在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前提下,既能准确把握新的时代要求,又能立足当下有效进行法治专册的教学,这是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专册贯通,有效衔接

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自2017年秋季启动以来,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它不是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有关法律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学生现有的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上,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提升其法治观念,让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再到守法用法。

虽然到小学六年级才设置了法治专册,但六年级的法治教育并不是从零基础开始的,因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法治教育一直也没有间断过。例如:针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规则教育,低年级重在家庭、学校、交通安全、游戏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培养;中年级则重在人际交往、邻里之间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培养;高年级则在更高的层面上,如班级选举、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中的民主、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参与等不同领域的规则意识的理解与培养。

小学五、六年级阶段的法治教育,是在一至四年级段的“前法律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法治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与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相贯通,帮助小学生初步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遇事找法、依照法律要求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小学六年级法治专册的内容设计,突出了以宪法学习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来组织素材,强调了法治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法治专册的学习不仅能较系统地初步提升小学生的法律认知,还为后续初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法治思维基础。

二、立足现状,直面问题,理性思考

一方面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研,采取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微课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要厘清“讲知识还是讲理念”的核心问题,不能只告诉学生是什么,怎样做,而要尽量结合鲜活的事例将法律条文生动化。要在学校、社会开展相应活动,使学生将法律、规则内化成行为习惯,进而升华为能够保持终身的价值取向。

新教材致力于促进从“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法治教育新模式,摒弃旧有的背法条、讲案例的方法,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知识、能力和观念有机统一,让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本文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一课时为例。教师先提出链接生活现实的、数量适度的问题作为教学开端,通过学生的听、看、问自主合作学习,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而教师则在全程适时引导,不仅引导学生查找信息,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提升思维能力。

(一)生活导入,巧破壁垒

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虽有初步的感知,但仅停留在被动状态,特别是当他们看到众多的法律条款,常常会不知所措。如何破局,打破学生与法律之间的壁垒,导入很关键。

通过这6个事件,学生了解了老师的基本权利,初步建立起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轻松打破了法律概念晦涩的壁垒,帮学生建立起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二)小组合作,情境再现

该活动的设计意图,力求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上至国家,下至每个家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教师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法律条款有效对接,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能够使其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的情感场。

(三)以案说法,明辨是非

此环节力图使学生真正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其中“公园内宠物狗伤人事件”和“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法律责任”两个案例都具有可辨性,从当事人的角度都有各自的权利,容易引发学生思辨。教师设置有层次、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小明是否需要为宠物狗的行为承担责任?公园是否应该制定关于宠物狗的规定?如何平衡宠物爱好者的权利和他人的安全?小华是否需要为传播谣言承担法律责任?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传播不实信息?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应如何平衡?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深度思考。此活动除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情感,使学生在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正义。

(四)游戏互动,感受领悟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最能增强学生体验与感悟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恰当引入各种游戏活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本课为了突破“权利有界限”这个认识,设计了如下游戏:瓶中放四个小球,连着每个小球的线置于瓶外。瓶口仅能通过一个小球。让四名学生上台玩游戏,看谁能先将自己牵的小球握在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如果小球如同“权利”,这个游戏让你对权利有什么新的感悟?“如果一起用力,大家的球挤在一起,都无法出来,好比权利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权利有可能损害另一个人的权利。”“如果大家商量好,有序拉扯小球,先后出来,则好比通过协调,处理好权利的界限,大家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保障。”由此明确:权利有界限,法律来协调。游戏既是过渡,又让学生用形象的方式感悟权利的界限,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法律无处不在,时时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五)法言法语,活化细化

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和律师、法官这些专业的法律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法言法语不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日常的教学语言。因此,要静态法条动态处理,切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术语。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研读课标、教材,深入分析学情,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法治教育情境,借助案例和主题教学,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6-10.

THE END
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0217
2.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全文)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都变得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在引入信息技术时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https://www.99xueshu.com/w/oc35tls739lv.html
3.关于初中道德论文范文资料与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有关论文《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此文是一篇初中道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和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http://abwww.anydaily.com/biyelunwen/88104.html
4.德治与法治论文(通用6篇)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主要有观点:法的关系归根结蒂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主张用无产阶级的法律代替资产阶级法律,使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并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无产阶级应当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建立民主制国家。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论述了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恩格斯认为道德不是神的意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65ce1g3.html
5.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docx,摘要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摘要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法律是否存在本质联系,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 联系。自然法实质是道德法则,它不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3/8017034110002024.shtm
6.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观念的折磨。这种描绘不仅突显了法律制裁与个体内心的辩证关系,也引发了对法治与德治如何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社会法治发展的思考。论文旨在通过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探讨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法律思想的深入解读,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及其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7.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第47周教研科研活动目录主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下午:成果研究专题讲座 授课人:王汉忠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主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参加范围:各职业学校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教师代表各1人。 召集人:张宪 备注:请于下周一前,将参会教师信息发至邮箱1035454789@qq.com。联系人:林晓妮,电话http://edu.qingdao.gov.cn/qdsjykxyjy/jcjy_41392/xqjy/202203/t20220311_4745160.shtml
8.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学期,麻老师组织我区多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参加宁波市中小学法治教育优秀微课资源征集活动评比,其中14节微课获评优秀微课。 2.教学论文显深度 上学期在教研员麻老师和屠老师的指导下,三名老师参加了2019年宁波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论文评比,其中惠贞书院王成兰老师获市一等奖,江北区实验小学华敏霞老师获得二等奖https://www.meipian.cn/2cy2e6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