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负责人:李清源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如下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具备正确价值观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成为忠诚的爱国者。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成为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力和实践者。

3.能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行使好法律权利,履行好法律义务。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关系

序号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

作业

实验

上机

1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具备正确价值观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忠诚的爱国者。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成为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力和实践者。

1.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2.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4.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5.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

2

6.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3

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行使好法律权利,履行好法律义务。

7.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2学时)

理解课程的意义与目的;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解时代新人所承担的民族复兴之历史使命;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6学时)

理解人的本质;学习人生观的概念、人生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什么是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反对错误的人生观;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6学时)

理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6学时)

理解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把握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把握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理解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懂得改革创新精神是新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5.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6学时)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征;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阶层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扣好人生的扣子;大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8学时)

理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作用和变化发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的核心内容;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习榜样的力量,践行的重要,知行合一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7.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12学时)

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因与具体方法;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并在实际中维护法律权威。

8.复习(2学时)

课程内容复习串讲。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对思想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讲练结合

采用随堂作业的方式,不定期进行练习,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时巩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研讨

围绕课程有关的知识点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辩证法看待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环节及要求、成绩比例

考核环节

分值

要求

考核/评价细则

课堂笔记

10%

做好课堂笔记

根据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给分

课堂表现

20%

鼓励主动参与课堂展示,禁止无故缺勤、迟到、早退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5%)、课堂展示效果(15%)等情况给分

选择书后每章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

侧重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期末考试

50%

根据所学课程内容为指导撰写论文,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杜绝抄袭

根据论文撰写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2.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环节的关系

合计

课堂笔记(10%)

课堂表现(20%)

作业(20%)

期末考试(50%)

50

25%

25

100%

10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参考书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大纲制订人:李清源

大纲审核人:高晓红

制订日期:2023年2月

附件

一、课堂笔记评分标准表

考核内容

A(90-100)

B(80-89)

C(70-79)

D(60-69)

E(<60)

笔记内容准确度

(权重20%)

对课堂内容记录简洁明了,准确度高,总结性强

对课堂内容记准确度较高,总结性较强

对课堂内容记录较为复杂浅显,准确度一般,总结性一般

对课堂内容记录鱼目混杂,准确度较差,没有总结

对课堂内容记录准确度差,没有总结

逻辑条理性

条理清晰,笔记大纲清晰易懂

条理较为清晰,笔记大纲清晰

条理一般,逻辑一般,阅读较为容易

条理混杂,逻辑不清晰,难以阅读

无条理和逻辑性

笔记内容及形式的创新

(权重50%)

内容形式新颖,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对笔记内容有自己的观点

内容形式较新颖,对笔记内容有自己的观点

内容形式有所创新,但创新性一般

内容形式不具有创新性,较普通

内容缺失严重

二、作业评分标准表

知识及概念掌握程度

(权重30%)

知识及概念掌握全面,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面,能够正确运用

知识及概念掌握一般,能够运用,但考虑不够全面

知识及概念掌握程度较差,不能正确运用

不能掌握知和概念以及正确运用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

(权重70%)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超过90%,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超过80%,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超过70%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超过60%

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完整性低于60%

三、论文评分标准

1.90分及以上:所拟题目适合恰当,主题鲜明,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点,能很好地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来分析,论证充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表达顺畅、得体,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2.80-89分:所拟题目恰当,观点明确,有己见,有一定的创新,能较好地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来分析,论证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文字通顺,论文格式符合要求。

3.70-79分:所拟题目恰当,所写内容能反映主题,基本能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来分析,观点较明确,创新不足,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文字较通顺,论文格式较符合要求。

4.60-69分:所拟题目恰当,所写内容基本能反映主题,基本能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来分析,观点较明确,但缺乏创新,条理性不够,结构较完整,文字较通顺,论文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5.60分以下:所拟题目不恰当,所写内容与主题不符,不能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来分析,观点明显不妥,无条理、创新,部分段落有抄袭嫌疑,论文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THE END
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0217
2.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全文)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都变得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在引入信息技术时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https://www.99xueshu.com/w/oc35tls739lv.html
3.关于初中道德论文范文资料与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有关论文《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此文是一篇初中道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和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http://abwww.anydaily.com/biyelunwen/88104.html
4.德治与法治论文(通用6篇)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主要有观点:法的关系归根结蒂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主张用无产阶级的法律代替资产阶级法律,使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并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无产阶级应当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建立民主制国家。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论述了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恩格斯认为道德不是神的意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65ce1g3.html
5.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docx,摘要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摘要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法律是否存在本质联系,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 联系。自然法实质是道德法则,它不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3/8017034110002024.shtm
6.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观念的折磨。这种描绘不仅突显了法律制裁与个体内心的辩证关系,也引发了对法治与德治如何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社会法治发展的思考。论文旨在通过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探讨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法律思想的深入解读,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及其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7.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第47周教研科研活动目录主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下午:成果研究专题讲座 授课人:王汉忠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主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参加范围:各职业学校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教师代表各1人。 召集人:张宪 备注:请于下周一前,将参会教师信息发至邮箱1035454789@qq.com。联系人:林晓妮,电话http://edu.qingdao.gov.cn/qdsjykxyjy/jcjy_41392/xqjy/202203/t20220311_4745160.shtml
8.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学期,麻老师组织我区多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参加宁波市中小学法治教育优秀微课资源征集活动评比,其中14节微课获评优秀微课。 2.教学论文显深度 上学期在教研员麻老师和屠老师的指导下,三名老师参加了2019年宁波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论文评比,其中惠贞书院王成兰老师获市一等奖,江北区实验小学华敏霞老师获得二等奖https://www.meipian.cn/2cy2e6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