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登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索xsdmdmtjj

一、核心价值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传统中华文化底蕴,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价值凝结,其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并在公民道德素质上得以体现。社会大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大熔炉,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其对应的价值理念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应深入发挥其承载和传递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的社会功能,将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丰富深化发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

二、良好家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

良好家风作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赓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良好家风的塑造对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认知和个人品德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那么在全社会就能够营造出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良好家风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进一步培育公民的基本道德养成的同时,对全社会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底蕴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华传统美德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其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教育的出发点。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的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对高尚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古代先贤对道德教育教化规律的探索。从另一角度看,传统美德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道德理念为新时代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四、法治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我国,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法治为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和保障,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性意识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部分成员能够以道德规范为基准提升道德意识与人格素养,但在小部分领域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公民的道德自觉难以保持。因此,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的原则,将道德要求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以法律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五、榜样模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标杆

无论是在不同时代还是在各个领域中,榜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都不容小觑。他们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将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公民提供了精神力量和价值选择。近年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贡献作为评判标准,评选出来的榜样模范,在社会大环境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以榜样模范为标杆,在学习和对比中不断提升自身品质价值和品德,为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大助力。(作者: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刘玉)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主办技术支持:山东天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THE END
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0217
2.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全文)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道德与法治小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都变得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在引入信息技术时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https://www.99xueshu.com/w/oc35tls739lv.html
3.关于初中道德论文范文资料与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有关论文《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经验》:此文是一篇初中道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和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http://abwww.anydaily.com/biyelunwen/88104.html
4.德治与法治论文(通用6篇)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主要有观点:法的关系归根结蒂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主张用无产阶级的法律代替资产阶级法律,使法律保障人民的自由并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无产阶级应当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建立民主制国家。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论述了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恩格斯认为道德不是神的意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65ce1g3.html
5.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docx,摘要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摘要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法律是否存在本质联系,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 联系。自然法实质是道德法则,它不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3/8017034110002024.shtm
6.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观念的折磨。这种描绘不仅突显了法律制裁与个体内心的辩证关系,也引发了对法治与德治如何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社会法治发展的思考。论文旨在通过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探讨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法律思想的深入解读,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及其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7.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第47周教研科研活动目录主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下午:成果研究专题讲座 授课人:王汉忠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主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参加范围:各职业学校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教师代表各1人。 召集人:张宪 备注:请于下周一前,将参会教师信息发至邮箱1035454789@qq.com。联系人:林晓妮,电话http://edu.qingdao.gov.cn/qdsjykxyjy/jcjy_41392/xqjy/202203/t20220311_4745160.shtml
8.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学期,麻老师组织我区多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参加宁波市中小学法治教育优秀微课资源征集活动评比,其中14节微课获评优秀微课。 2.教学论文显深度 上学期在教研员麻老师和屠老师的指导下,三名老师参加了2019年宁波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论文评比,其中惠贞书院王成兰老师获市一等奖,江北区实验小学华敏霞老师获得二等奖https://www.meipian.cn/2cy2e6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