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论正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的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的民主地位,而依法治国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涵义和意义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国家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党带领着全国人民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给予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人民群众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论是经济上还

3、主专政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国家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依法治国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社会中的各项制度和各个领域都处在还未成型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序进行,于是依法治国的这一治国方略应运而生。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党的领导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国,能够为党的领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发挥党的重要作用。法制的建设会为社会提供一个行为的标准,任何人不得逾越法律之上,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就可以依据法律的

4、规定,惩罚犯罪,扫除社会的不良行为,净化社会的风气。从而保证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可以有序进行,也可以保证人民的生活可以安定安稳。只有在法制约束下的社会才能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预期去发展,才能沿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贯彻的基本国策,都是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基本国策,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以依法治国来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它的实现过程是漫长的,也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困难,这时候除了党的领导就需要依法治国来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并为它的

5、实现保驾护航。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这时候层出不穷的阻碍都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地位,让人民群众不能真正地实现当家作主。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需要法律来予以明确的规定的,通过法律的规定才可以使得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有权威性,将人民当家作主纳入法律的条文中,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慎重和严肃的事情。这样一来法律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支持就会让那些不尊重人民群众地位的人受到惊醒,让他们不敢再去质疑人民群众的地位,不敢再去侵犯人民群众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全地遵循宪法的精神,按照宪法的规定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我们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

6、法,是处在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的最高层,它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并且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通过法律的规定来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能为人民群众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驾护航。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保证人民群众有着当家作主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可以撼动的。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要有依法治国来做支持和保证。(二)依法治国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和目标一方面,我们国家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法律的规定却有一定的强制力,所以在依法治国的推行中就会受到来自各个领域的反对和排斥。他们认为法律的制定是对他们的自由和权利的一种侵犯和干涉,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约束,国家也就不再

7、是真正的民主了。所以他们就不会去配合依法治国的实施,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依法治国的推行需要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就需要让群众看到国家的诚意,赋予他们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他们能够充分的享受到民主的权利。只有实行民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做自己的主人,让他们能够从主人的角度出发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以主人翁的视角来审视依法治国的时候,人民群众才能以客观的态度来评判法制,看到法制的价值所在,从而支持并积极配合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说依法治国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我们之所以要建设法治国家就是

8、希望能够运用法律的庄严和强制力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业,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有序安稳的社会秩序,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的权利能够有所保障,不再受到侵犯。从这一点上来说依法治国的推行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四、如何处理好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根本性的措施,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对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要求更高了,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在了解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之后,学会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依法治国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让依法治国为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一

10、善。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能够有一个完善的法律系统,可以约束社会当中的各行各业,为每个人的行为都设定一个标准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治国的时候有法可依,使各项建设有序进行。除了现行的宪法还应该再制定一套法律体系,使得法律的整个体系是系统化的,能够最大化的包含社会的各个领域,能够约束到更多的行为。另外,立法上的完善只是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立法的同时注重对立法的监督。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了,不仅要确保立法上的全面和合理,还要对立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因为立法只是理论上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记录了下来,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中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很多立法的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太顺利,也会

THE END
1.论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主观题] 论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区别: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民主与法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民主与法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法治的前提是国家中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和力量如果有只有作为各种力量妥协产物的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而民主的前提是国家中有一个最高权威:https://m.shangxueba.com/ask/tk/LMH3G35J.html
2.论法治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术活动中,我们常常把法与政治相提并论,而同时我们又习惯于认为,法,法治国家 和民主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即法理学(Jurisprudenz)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民主,而且,前者 (法理学)从规范的角度,后者(政治学) 从经验的角度,来研究法治国家。即使法学家一边研 https://www.ruiwen.com/wap/5379.xhtml
3.论法治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的相互关系也在法律平等(rechtliche Gleichheit)和事实平等 (faktische Gleichheit)的辨证关系中体现了出来。正是这一辨证 法第一次引出了社会福利国家的法律范式,作为对自由主义法律观念 的一种回应。今天,这种辨证法又需要对民主法治国家做程序主义的 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0959_67304.html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Z(六)法与社会论 1、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论、中西方法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2、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理念、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量化法治与法治评估。 https://fa-ce.zuel.edu.cn/zgfzyjw_rcpy/cont/news-15427.html
5.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世界需要多元的政治模式,已经存在的以及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影响力中心将抑制西方的霸权,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更符合民主原则,并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世界治理机构。 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创始人兼名誉院长 胡里奥·里奥斯 民主应该具有效率导向 民主应该具有效率导向,在公共事务运行中,最重要的是将民主和效率联系起来,https://cssn.cn/index/sylbt/202403/t20240326_5741157.shtml
6.论述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论述法治与民主的关系。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越大,()。A . 系统的快速性越好B . 超调量越大C . 峰值时间提前D .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建筑工程资料是对工程()的处理,以及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375/8152726avn78nba3.html
7.民主政治依法治国(通用8篇)② 开展民主和法治的宣传教育,替身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 第二节民主与法制不可分 11.P99~103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指要立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的体现),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治强制力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12q1173.html
8.民主与法治的关系20220514092127.ppt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民主与法治的一致性;;民主与法治的冲突表现;民主与法治的冲突表现;怎么解决这种冲突;;;第四、在我国二者如何共存;谢谢各位;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4/811303301500410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