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华庆:论人民民主法治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一百岁生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岁是而立之年,那么一百周岁就是不惑之年。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民主专政进入了而立之年,再到如今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不惑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来,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只需要到该国宪法中去寻找,然而现行宪法中的三个问题令人困惑不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第一个问题。宪法序言中明确“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然而,1978年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1993年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追求成为有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是否真的实质上相同?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人民民主专政”中非民主非法治的“专政”与宪法第五条宣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否冲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或者人民民主专政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适用范围的。当代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仍然振振有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或者“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匪夷所思的,因为“人民民主专政”不能教条式地适用于已经稳固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民主”已经主导了整个世界政治想象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或者“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拱手相让话语权,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确实,“人民民主专政”中含有“民主”和“专政”两方面,但人们能够记住的只是“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手稿中说“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专制,总之是一样”,正式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将“人民民主专制”改成了“人民民主独裁”。当西方将“专制”或者“独裁”扣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头上时,我们无法有任何辩解,因为党章和宪法就是这么宣示的。

人民民主意味着代表整体利益的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不同群体的利益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对立的,如果采取自由竞争选举的方式,必然会使群体分裂为几个党派,只会形成卢梭的“众意”。如何将利益多元的群体的利益综合在一起形成卢梭的“公意”,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必由之路,人民民主不能仅仅是某一类群体的,所以不能仅仅是工人阶级领导,而应该由反映人民的整体利益的组织所领导。这样的组织应该由人们自愿申请参加,而且按照组织的章程严格挑选出人民中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使之与各个阶层是一一映射关系。组织代表一个整合的人民利益,而非各个阶层的利益。至今为止,这样的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之间的关系称为党导民主。[12]

党导民主由一个在德知能方面先进的党领导,这种领导是美国政治学家伯恩斯所定义的变革型领导。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利益不可分割,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进行互动。党的领导是道德的,因为它提升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方的人类行为及道德理想的层次,因此它对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变革型的影响。共产党作为领导者通过自我革命来引导人民的社会革命,逐步实现人类的解放。党导民主区分党与人民、党员与公民,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要求比对公民和一般社团的要求更高,其正当性在于党员自我选择更高要求。党导民主既有德性追求也有自由选择,这样就能够既避免自由民主的迎合性和分裂性又不至于走向极权主义民主。

总之,人民民主专政仅仅适用于革命时期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政权稳固之后应该采取人民民主法治方式治理国家。从人民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法治的转变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层面上解决。宪法序言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应该修改为“坚持人民民主法治”。将宪法第一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以删除重复的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中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国两制,同时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进行治理。人民民主法治由此在宪法层面上得到全面的解决。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页。[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5页。[3]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6页。[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3-104页。[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6]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5、27、35页。[7]《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7页。[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6-187页。[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12]柯华庆:《党导民主制:正当性与价值》,载于《学术界》2017年第5期。[13]柯华庆:《党内法规体系构建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于《人民论坛》2020年6月(上)。

THE END
1.论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主观题] 论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区别: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民主与法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民主与法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法治的前提是国家中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和力量如果有只有作为各种力量妥协产物的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而民主的前提是国家中有一个最高权威:https://m.shangxueba.com/ask/tk/LMH3G35J.html
2.论法治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术活动中,我们常常把法与政治相提并论,而同时我们又习惯于认为,法,法治国家 和民主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即法理学(Jurisprudenz)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民主,而且,前者 (法理学)从规范的角度,后者(政治学) 从经验的角度,来研究法治国家。即使法学家一边研 https://www.ruiwen.com/wap/5379.xhtml
3.论法治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的相互关系也在法律平等(rechtliche Gleichheit)和事实平等 (faktische Gleichheit)的辨证关系中体现了出来。正是这一辨证 法第一次引出了社会福利国家的法律范式,作为对自由主义法律观念 的一种回应。今天,这种辨证法又需要对民主法治国家做程序主义的 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0959_67304.html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Z(六)法与社会论 1、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论、中西方法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2、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理念、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量化法治与法治评估。 https://fa-ce.zuel.edu.cn/zgfzyjw_rcpy/cont/news-15427.html
5.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世界需要多元的政治模式,已经存在的以及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影响力中心将抑制西方的霸权,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更符合民主原则,并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世界治理机构。 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创始人兼名誉院长 胡里奥·里奥斯 民主应该具有效率导向 民主应该具有效率导向,在公共事务运行中,最重要的是将民主和效率联系起来,https://cssn.cn/index/sylbt/202403/t20240326_5741157.shtml
6.论述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论述法治与民主的关系。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越大,()。A . 系统的快速性越好B . 超调量越大C . 峰值时间提前D .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建筑工程资料是对工程()的处理,以及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375/8152726avn78nba3.html
7.民主政治依法治国(通用8篇)② 开展民主和法治的宣传教育,替身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 第二节民主与法制不可分 11.P99~103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指要立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的体现),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治强制力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12q1173.html
8.民主与法治的关系20220514092127.ppt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民主与法治的一致性;;民主与法治的冲突表现;民主与法治的冲突表现;怎么解决这种冲突;;;第四、在我国二者如何共存;谢谢各位;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4/811303301500410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