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国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法治”,从记事时起的印象是在粉碎“四人帮”、批判四人帮的时候,说陶铸在文革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因言招祸被四人帮打倒才作为概念进入我的脑海,后来在校读书大概1981年买了一本当时开始流行的张友渔主编法律书籍《法律基本知识》浏览了一遍,再后来就是从80年代初开始从事了20多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里面包含法律教育,有专门的法律课)。有关法律知识,其实到现在脑子里也没有多少,说法律连法律专业术语也是捉襟见肘、极其贫乏,如果在专家面前说法律那无异于班门弄斧,但看到三十多年依法治国的法律实践每况愈下,近来又有人高调提出要建立法治国家,觉得还是要说一说自己对这一问题真实感受,裸说粗说,一吐为快。

一、“依法治国”首先要做的是继承我国几千年的法治历史经验。中国有着绵延不断五千年以上的文化史、法治史(或法制史)、文明史,从三皇五帝成功治国的法治经验(它们是无书面记载只有口头的法治史和法治经验),到甲骨文、铜器铭文镌刻着几千年前的法律规范中成功的法律实践;从周礼到秦律三千年的法治社会秩序精华;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再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哪里不是依据法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国家富强得横空出世,哪一项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直到康乾盛世,我们还是世界上稳坐钓鱼台的老大,法治得东西方哪一国敢小觑我们这个巍然屹立的东方天朝大邦这几千年我们积累了多少文明成果,源远流长、源源不断,积累了多少法治经验、法治精华成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与我们媲美,能与我们相能抗衡。所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丢了祖宗的法治基业;我们的法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建设法治国家;要在古代法治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海纳百川、建立中华文明的法治复兴。

据外媒报道秦城监狱在扩建,全国各地的各种各类的监狱怕是在近三十年都处在增量之中,而这三十年我们的法治工作做得最努力,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不就说明了问题吗。所以前三十年法治不都是批判的对象,否定的对象,合理的科学的、见效的,我们应该也采取辩证法的否定观来否定,该肯定的也得肯定,该继承的也得吸收、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彻底否定。我们不是常常有一句怪在嘴边一句话吗:叫做“学习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人家外国的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学,甚至与我们有国家利益对抗的国家文明成果我们还得学,那为什么我们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总结前三十年法治建设的成果,归纳吸收其精华,为现在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我们有抛弃它的理由吗何况我们80年代前的法治也是继承了我国古代法治建设的文明成果,吸收了外来的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才获得长足进步,取得了来之不易国家治理的实践效果。不要大水冲了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建立民主基础之上。民主是法治的基石,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有谁不懂。记得80年代初中《法律基础知识》几个版本都讲这个问题,现在反而淡出去了;法治国家建设我们已经提了近四十年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重视它,我们为此做过巨大的努力,耗费了不少国家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呢事实明摆着的,不敢恭维。为什么部分精英总以为是因为没有建立“宪政”作为前提,只要司法要独立就一了百了,法治就自然而然建立起来了,其实,这最多算是一家之说。不错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庸人认为这还不是根本原因。我们的法制建设难见成效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民主;什么陪审团、司法独立那只是形式,归根结底从内容的本质上看,都是缺少人民的民主监督的结果。法治建设的实质过程是看有没有民主立法,有没有民主监督的过程,其它的都是民主与法律关系派生出去的内容,这一点与金融衍生品一样,金融衍生品是十足的虚拟经济,它的本质内容是由国家经济发展决定的,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针对性的发行货币多少来衡量。

四、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学习吸纳西方法治经验的时候并不是“囫囵吞枣”。学习西方法制建设的文明成果这不会有错,但照搬照抄绝不会成功;推行西方的价值观、法治体系,许多国家经过了几年几十年的实践,完全成功的没有,半成功的有一些。印度半成功,马来半成功,泰国、缅甸半成功;阿富汗失败,伊拉克失败,也门失败;利比亚、埃及失败,叙利亚失败;东欧剧变并没有变成,俄罗斯正在悔之晚矣之中。所以你就是把美国民主完全照搬移植过来,你还是中国而不是美国,这民主“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学过来,会是一个四分五裂血流成河的中国,动乱之中的中国,中国梦希望就将彻底落空。文化的差异,文明的积淀,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区别,国家发展的根本因素,决定你与美国拉开的距离将越来越大。

五、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决彻底地反腐败。中国目前法治在执法上遇到大的拦路虎就是腐败,巨大的腐败负能量正在贪婪地侵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体,使我们的正能量逐渐变微弱。其实如果世界上那个国家遭遇到中国这样的腐败都是难以实现“法治”的,最起码是“法治”不好,中国也是概莫能外。可以这么说:任何事情遭遇腐败那都是办不了、办不好的,最起码是功能会大打折扣,社会效益骤然降低。当前我们被腐败重重包围,裹了一层又一层的腐败早已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让你难以动弹,你在各方面都无法施展得开,在司法实践中更是遭遇此劫,不反腐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不能根本建立。所以要建立法治国家就应该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当前正在进行的的反腐败工作,为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扫清腐败障碍。

自从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当时就有人心存疑虑,当然有人不服、不能接受;庸人也认为这个宣布主要是体现在立法上,执法上还存在距离,也就是法治实践没有到位;要成为法治国家,故而,还得要在执法上下大力气才能完成。庸人还以为现在再次提建立法治国家,把美式法治或西方法治照搬照抄过来了就搞定了,就是万事大吉,就是自以为是法治国家了,中国的法治一切问题就此可以迎刃而解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美国式的法治就是解决中国法治的灵丹妙药,那十分幼稚可笑,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会让中华民族遭受难以承担的巨大灾难。

石台中学张新国2014年9月9日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法治的正本清源——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恰恰在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法治国家”(rechtsstaat)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由德国“民族精神”取代了自由主义,由实在法学取代了自然法学,原来的“法治国家”原理转变为“形式性法治国家原理”(formelle rechsstaatsbegriff)。[25]据此,只要政府依法行政和法院依法审判,就是法治国家,而不必考虑法律本身的内容是否是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370.html
2.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吗?审讯后,作出判决,并“读鞫”,进行宣判。鞫,审讯。读鞫,就是宣读判决书;宣读后,当事人服罪,照判决执行;如称“冤”,可以请求再审,叫“乞鞫”。乞鞫可以由当事人提出,也可由第三人提出。 四、结论 “法制”不同于“法治”,我们现在还要求以法治国,说明我们现在尚且不能严格上说是一个法治国家,更不要说秦朝https://blog.csdn.net/bonny95/article/details/2120032
3.“法治”还是“法制”法制(Legal system)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rule of Law)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4.理论网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初步形成。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https://www.cntheory.com/lltt/202403/t20240326_63887.html
5.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光明日报李林:在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这一原则已经载入宪法和党章之中。 周成奎: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近20年民主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https://www.gmw.cn/01gmrb/2008-12/24/content_872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