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峡声

坚持法治立场,弘扬宪法精神。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积极作出回应,不断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必须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和成效,让法治政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拱心石。执法部门要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上,坚决维护法治秩序、坚守公平正义。

树牢法治理念,聚焦重点普法。让宪法精神直抵人心,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宪法意识,让宪法家喻户晓。从“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普法形式越来越多样,普法作品越来“有料”,普法效果越来越好。今后,普法工作还会面临着更多新形式、新挑战。要坚持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树牢法治理念、强化法治信仰,以全民学法推进全民守法。通过法治小品、大鼓文艺节目等作品,贴近时代生活、顺应民风习俗、围绕重点人群,深入乡村、社区、校园、企业、机关、单位、军营、网络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把法治理念带到每一个角落,架起法治向农村边远地区延伸的“桥梁”。

汇聚法治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宪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法治为民,解惑维权。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结合起来,做好群众日常生活中法律难点问题的答疑解惑,帮助群众更好的维护合法权益。要坚持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全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不断汇聚法治力量,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生解民忧的作用。通过组织律师进企业开展实务法律讲座、“法治体检”、处理企业纠纷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THE END
1.新征程号角丨法度者,正之至也法律知识大全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正在全国开展。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http://fw.mwfw.cn/fw/238976.html
2.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688
3.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www.lianjiang.gov.cn/zjljxzfw/gkmlpt/content/1/1987/post_1987096.html
4.清风箴言依法治国首先要人人知法懂法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今制法以定之,勒鼎以示之,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则权柄移於法,故民皆不畏上。——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昭公六年疏语《左传·昭公六年》记载,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叔向致信予以谴责,信中说到:“民知有https://jw.gsau.edu.cn/info/1025/3260.htm
5.法治与法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其中,法治是法制的基础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治与法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其中,法治是法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制是法治的立足点和归属。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bbae9215728c4c639f9daed48fad8d7e.html?fm=bd9716826677ee08a93fc9b51679dfcffd
6.法治和法制高中知识一、法制化和法治化有何区别 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圈定依法治国的主题,倾听了第六次法律讲座,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接着,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36855.html
7.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法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误读.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84846
8.法治和法制现代化法治和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 法学界通常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而人们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法治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二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pgj84.html
9.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中工新闻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要普及公共卫生https://www.workercn.cn/32843/202009/01/200901071005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