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LaborLawandtheSocialSecurityLaw
课程编码:07A11518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32其中讲课:32实验或实践:0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
推荐教材:林嘉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参考书目:
1.郭婕:《劳动法学》(2007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全兴:《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德)W杜茨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美)罗伯特A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英)凯瑟琳巴纳德:《欧盟劳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0.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11.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12.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种明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基本要求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础理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劳动法的体系和劳动法的地位,了解劳动法的渊源,掌握劳动法的适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适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劳动法的体系与地位
一、劳动法的体系
二、劳动法的地位
第三节劳动法律渊源
一、劳动法律渊源概述
二、我国劳动法的正式渊源
三、我国劳动法的非正式渊源
四、劳动法的适用
第二章:劳动法的历史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初步形成劳动法思维;使学生掌握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劳动法产生的过程、劳动法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使学生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此课学生,学生能够认识到外国及中国劳工立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认识到劳工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是国际劳工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所制定的国际劳工公约与建议书是国际劳工法的最重要的发源,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能为学习劳动法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工立法的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中国的劳工立法;国际劳工公约的类型与意义。
劳工立法的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国际劳工立法与中国
[授课方法]此部分内容主要采取介绍的方法列举各国劳工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引申我国劳工立法的完善路径。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阶段(19世纪后半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阶段(20世纪前半期)的劳动立法
三、国家垄断阶段(20世纪后半期)的劳动立法
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略)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劳动法律关系建议学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概念、形式、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第一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四章:劳动就业法计划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家实施的就业促进措施,了解就业歧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就业歧视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劳动就业法概述
一、劳动就业法的概念和体系
二、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
第二节就业调控
一、概述
二、各种就业政策
第三节公平就业
一、就业平等权
二、就业歧视的界定
三、禁止就业歧视
第四节就业服务与管理
一、就业服务法
二、就业管理法
第五节职业教育与培训
二、职业培训权
第六节就业援助
二、各种就业援助制度
第五章劳动合同法计划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劳动合同与相近法律形式的比较、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第一节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二、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
三、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
四、劳动合同与相近法律形式的比较
五、劳动合同的分类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形式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二、确定劳动合同当事人的阶段
三、确定劳动合同内容的阶段
四、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五、劳动合同的续订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五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事由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种类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四、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五、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
第六节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集体合同法计划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集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状况、集体合同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体合同的效力
第二节集体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的主体和原则
二、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
第三节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履行
二、变更和解除
三、终止
第四节集体合同的效力
一、效力范围
二、效力形式
三、与劳动基准、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
第七章: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建议学时:4
二、工时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三、工时立法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最高工时标准和工时形式
一、最高工时标准
二、工时形式
第三节休假
一、法定节假日
二、年休假
三、探亲假
四、其他假期
三、延长工时的补偿
第五节法律责任
一、强迫延长工时的法律责任
二、超过法定时数延长工时的法律责任
三、安排法定禁止延长工时人员延长工时的法律责任
四、拖欠、拒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法定标准发放加班加点工资的法律责任
第六节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和职能
二、工资立法的模式(略)
三、工资立法的原则(略)
四、工资制度中三方的权利(略)
五、工资分配制度确定的方式
第七节工资构成和工资形式
一、工资构成
二、工资形式
第八节工资保障
一、最低工资保障
二、工资支付保障
三、实际工资保障
第八章: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监察的困境、劳动争议仲裁
第一节劳动监察
一、劳动监察概述
二、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劳动争议处理法
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二、劳动争议调解
三、劳动争议仲裁
四、劳动争议诉讼
第九章: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保障法的体系、理解社会保障(保险)权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保险权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社会保险当事人
二、社会保险结构
三、社会保险待遇享受的条件
四、社会保险待遇的计算依据
五、社会保险基金统筹
第十章: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养老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给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养老保险待遇给付条件、养老保险并轨与养老保险基金经营安全
第一节养老保险概述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
二、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三、养老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给付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
第二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节公务员和参公管理养老保险
第四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十章: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医疗保险法律制度,掌握医疗保险法律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医疗保险法律关系
第一节医疗保险法概述
第二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一、历史发展
二、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
三、基金筹集与管理
四、费用支付
五、补充医疗保险
第三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第十一章: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包括工伤认定、工伤赔偿程序、工伤保险待遇、职业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