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王某申请李某等噪音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案

一、基本案情

二、裁判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认为,人民群众享有宁静生活的权益。各方应按照团结友善的原则处理邻里关系。李某等因邻里纠纷多年无法解决,故意在房屋内以播放录音的方式持续制造非正常社会生活产生的噪音,播放的“荒山野鬼”等易引起人们不适的恐怖声音,容易造成恐慌,其行为干扰了周围生活环境,违背公序良俗。该噪音虽未超过排放标准,但对于前述故意制造噪音的行为,审查禁止令申请条件不应囿于是否超过噪音排放标准,而应考虑申请人的宁静生活有无受到影响。涉案噪音已严重影响王某及其家人的宁静生活,如不及时制止,对王某及其家人的权益将持续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遂依法作出诉前禁止令,裁定李某等不得通过播放“荒山野鬼”录音等方式制造噪音扰民。

三、典型意义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处理好邻里关系,要做到互敬、互助、互让。本案发出全国首份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推动了新时代法治进程,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的关切,通过及时制止正在实施的噪音等环境侵权行为,守护了老百姓在宁静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本案裁定对邻里间故意制造噪音干扰他人宁静生活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为如何处理邻里关系提供了指引,倡导建立互谅互让、团结友善的邻里关系,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理念。

案例二:

不应对正常通行者强加过重的注意义务

——刘某诉林某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

某日,刘某从某购书中心服务台走出,林某拖着拉杆箱从服务台前经过,刘某经过林某身旁后,突然转身并急促前行,不慎被林某拖行的拉杆箱绊倒并摔倒在地,造成身体等多处受伤。经入院检查为掌骨骨折。双方因调解不成,刘某诉至法院,要求林某赔偿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3万余元。

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有赖于全体公民自觉注重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本案判决通过对于侵权责任的准确认定,纠正对于“谁伤谁有理”的错误认识,倡导公民遵守规则,保护公民对合法合理行为的可预期性,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共建社会新文明、新风尚。

案例三:

伪造动态人脸识别视频侵害公众个人信息权益

应承担法律责任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诉郑某、任某、戴某、陈某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

本案系全国首例涉人脸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案件判决立足于预防遏制网络黑灰产业、进行个人信息源头保护的宗旨,通过判令停止侵权、对价赔偿、赔礼道歉,实质性弥补不特定社会公众个人信息权益损失,同时也通过行为补偿的方式,让侵权人“现身说法”,释放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警示效应,从源头上减少此类违法行为,降低新技术应用的不良影响,对教育震慑非法处理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推动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向善治理模式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案例四:

不赡养父母要求分家析产确权被驳回

——叶某甲诉叶某乙、骆某及叶某丙物权确权纠纷案

叶某与骆某为夫妻,二人共同生育儿子叶某甲、叶某乙以及女儿叶某丙。叶某和骆某在村集体分配的两处宅基地上分别建造房屋。2001年3月24日,叶某与叶某甲、叶某乙签订《分房屋书》,约定涉案宅基地房屋分给叶某甲。叶某另一处宅基地房屋分给叶某乙,现登记在叶某乙名下。叶某甲和叶某乙各住各人所分房屋并负责父或母的生养死葬。后叶某甲与叶某乙均不尽赡养义务。叶某身故后,叶某甲申办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手续,骆某、叶某乙、叶某丙拒绝协助。骆某、叶某丙要求叶某甲向骆某承担赡养义务才同意房屋归其所有。叶某甲遂向法院起诉,以农村家庭由男性决策确定财产归属为由,要求确认涉案宅基地房屋归其所有。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分房屋书》虽由叶某、叶某甲、叶某乙签名确认给叶某甲,但鉴于其他权利人骆某、叶某丙以及叶某乙对该协议均存在异议,故叶某甲只有在该分家协议的效力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方可对涉案房屋的权属主张确权。骆某作为案涉房产的共有人之一,对涉案房产如何处置享有权利。即便骆某当时对于签订《分房屋书》并无异议,但因叶某甲、叶某乙不尽赡养义务,在涉案房屋未办理过户的前提下,为保证骆某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的规定,应驳回叶某甲关于房屋确权的诉讼请求。故二审驳回叶某甲的上诉,维持一审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不因分家析产而免除。在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的情况下,依附在共有财产上的养老权益应受保护。本案判决对“重资财、薄父母”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兼顾情理与法理,彰显司法裁判的温度,蕴含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价值导向,引导公民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人的责任意识,对巩固和提升家庭养老功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五:

善意文明执行为民营企业纾困

——某建材部、邓某与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某建材部、邓某是被执行人某混凝土有限公司的供应商,向被执行人提供机制砂、碎石、石屑等原材料,因混凝土公司拖欠货款,建材部、邓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混凝土公司支付建材部货款193万元、邓某货款284万元,后建材部、邓某以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为由向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查,混凝土公司属建筑行业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因受新冠疫情和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两申请执行人已申请查封被执行人的混凝土搅拌生产线以及名下银行账户,账户资金不足以支付全部债务,被执行人继续生产经营遭遇重大困难。

二、执行结果

受到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营收状况出现困难,部分企业陷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窘境。执行法院在甄别有挽救价值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执行和解,采取“活封”“滚动解封”等措施,为民营企业纾困,并全部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为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积累了有益经验。

案例六:

放弃继承的遗产继承人应妥善保管和协助清点遗产

——苏某等诉王甲等民间借贷纠纷案

王某因资金周转向苏某等人借款200万元,王某去世后仍剩150万元款项未清偿。王甲、王乙为王某的儿女,在王某去世后通过公证形式放弃继承遗产。老王为王某的父亲。苏某等人为实现债权向法院起诉,主张王某的法定继承人老王、王甲、王乙等三人偿还王某所欠债务。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继承人王某死亡,如有遗产通常为继承人实际管理、控制。王某的法定继承人之一其父老王年事已高,保管及清点遗产能力相对有限,王某另外两个法定继承人王甲、王乙虽已通过公证方式放弃继承遗产,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但基于二人系王某子女,即使放弃继承,对其遗产亦应负有管理责任,二人应当与老王共同保管和协助清点被继承人王某的遗产,以更加妥善地处理遗产,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一审判决老王在继承王某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向苏某等人偿还借款本金150万元并支付利息;老王、王甲、王乙应当妥善保管和协助清点王某的遗产,并以遗产偿还债务;驳回苏某等人的其余诉讼请求。二审驳回王甲、王乙的上诉,维持原判。

被继承人去世后,仍应以其遗产清偿生前合法债务。部分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仅有的法定继承人无力对遗产承担管理责任,判令放弃遗产的继承人负有保管和协助清点被继承人遗产的责任,有利于妥善保管遗产以确保继承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本案判决继承人在放弃继承后仍应承担保管和协助清点被继承人遗产的责任,避免了财产无人管理、债务无法得到清偿的僵局,符合诚信的价值理念。

案例七:

未依法采取措施离开事故现场保险公司可拒赔

——李某诉某保险公司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民事活动的各方当事人都应遵循诚信原则。诚信更是保险的生命线。只有保险活动的各方当事人共同秉持最大诚信原则,才能使得保险真正发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作用。本案判决倡导公民诚信守法,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引导意义。

案例八:

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合同服务接受方应负

合理容忍义务

——廖某诉某路桥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

某路桥公司为消除桥梁安全隐患,需对某大桥进行紧急维修加固,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有关某大桥维修的公告,并提供绕行方案。某日,廖某搭乘案涉车辆在某快速路通行,向某路桥公司交付路桥费。当日,案涉车辆通行时所涉某快速路段存在拥堵。廖某以某路桥公司的行为构成合同违约为由起诉请求某路桥公司返还路桥费。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收费公路服务合同是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合同的一种。在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合同领域,鉴于服务提供方具有维修维护保障其服务安全的法定义务,在履行维修维护义务时,必然会导致中断服务、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发生,在服务提供方履行了适当通知义务的情况下,服务接受方亦应对维修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服务标准降低承担合理的容忍义务。本案判决对于倡导和弘扬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示范意义,发挥司法裁判在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案例九:

严惩冒充养生专家诈骗老年人犯罪

——甘某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案

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被告人甘某购买某知名养生产品网购记录的公民个人信息共计18910条,后伙同他人成立诈骗团伙,通过冒充养生产品专家团队及专家本人进行售后回访、虚假问诊等方式,推荐、诱骗受害人以高价购买私人订制的“名贵药材”实施诈骗。甘某团伙共诈骗935名被害人共计434.8万元,其中多数为老年人。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优良传统,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活动,司法亮剑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本案判决依法严惩冒充养生专家诈骗老年人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及个人信息权,表明了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处养老诈骗犯罪、维护老年人“养老钱”的鲜明态度,体现了“诚信”“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十:

驾校重整成功保障债权人及学员权益

——强制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

2021年5月,经股东会决议,某驾校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裁定受理并指定管理人。经管理人尽职调查和审计,驾校全部资产仅为银行存款28454元、金杯牌小汽车一辆以及办公用品若干,债务逾200万元。驾校尚有4000余名学员未完成培训,如破产清算,各类债权的清偿率为零,数千名待培学员将无法完成培训。清算期间,陈某等29名债权人以驾校有较为规整的培训场地,多年经营期间累积了一定的教练和客户资源,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由,申请对驾校重整。管理人提交了支持意见和可行性报告支持重整,法院经听证后裁定对驾校进行重整。

二、重整过程

重整期间,管理人公开招募有驾校经营经验的韩某等三人组成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在保障新学员利益的情况下,批准驾校在重整期间借款,恢复招生和培训。根据重整计划草案,投资人投入现金130万元,加上驾校自有财产作为偿债资金。清偿方案为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税款债权、职工债权获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30%。出资人权益调整为零。经表决,普通债权组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出资人组经两次表决均未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2022年1月29日,根据管理人的申请,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目前,重整计划草案顺利执行,驾校经营状况良好。

本案为全省首例驾校重整成功案。通过重整,恢复了市场主体经营能力,帮助在清算状态下无望获得清偿的各类债权人获得较高的清偿甚至足额清偿,四千名学员有望获得继续培训。法院在出资人无正当理由未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情形下,审慎运用破产法赋予的强制批准权批准重整计划草案,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困境中市场主体的重要功能,有力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彰显诚信、和谐、法治的价值理念。

THE END
1.庭审视频公开7691 累计公开案件数 0 今日公开案件数 接入25/25 北京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累计公开案件数 4661 今日公开案件数 0 场次中级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4403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2825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5815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4887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32838 北京金融法院2868 热播案件 http://tingshen.court.gov.cn/
2.犯罪片女厕所历史片奇幻电影夜班(电视剧)强奸罪视频加载失败 刑事黎律 73粉丝 普及法律知识,法律干货和案例分享 01:49 男子和女网友约炮,因动作激烈导致女子死亡,男子构成犯罪吗 01:20 法庭上法官的潜台词,您知道吗 01:55 50岁父母想要儿子,竟让18岁女儿代孕,生下的是儿子还是弟弟 01:20 男子冒充警察,强迫男大学生为其口交,构成犯罪吗 01:34 这https://www.163.com/v/video/VI46ETTCN.html
3.法律讲堂(生活版)真实案例,为您呈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经历。法官视角,为您解读每个判决背后的逻辑。是与非、情与法,带您了解法官眼中的事实和真相。7月1日至4日,四川、内蒙古两地法官以不一样的视角为您解案释法。 生活版最新视频 《法律讲堂(生活版)》 20241128 直播间里的诱惑 https://tv.cctv.com/lm/fljtshb/
4.搜狗视频人民法院案例库来了 如何以案说法 以案普法?首批入库案例3711件 腾讯视频 9月前 46:36 央视:2021年人民法院十大经典案例公布_哔哩哔哩_bilibili 法律芝士 2年前 00:36 人民法院案例库丨下班后在线干活属于加班 腾讯视频 9月前 01:42 人民法院案例库来了,如何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社会公众如何登录?怎样http://m.v.sogou.com/vertical/zdf4h4nxvdklvmfyyd65dii.html
5.廉政教育案例视频法律视频名师讲堂关注https://tv.sohu.com/v/cGwvMC8xOTMwOTA3NjQuc2h0bWw=.html
6.法律讲堂的真实案例视频教程法律讲堂的真实案例 课程主讲: 视频数量:11讲 所属机构: 课程时长:4小时31分钟 所属分类:新闻法律 立即播放 添加快捷方式到桌面 在线播放 分集下载 继承风波·难圆的养老梦 成长的故事·自愿的受害人 成长的故事·夭折的天才 法律讲堂 护航知识产权 成长的故事·日记中的神秘人https://www.waitang.com/view/6072.html
7.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案例:1. 销售合同中的附条件:在销售合同中,买卖双方可以约定一些附加条件,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例如,买方可能要求在收到货物之前进行质量检验,并在检验合格后支付款项。这个条件可以保护买方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2. 贷款合同中的https://www.chinaacc.com/zhongjizhicheng/jhwd/zy20240821155335.shtml
8.视频小米案例能给反制美对华科技战提供怎样启示?那么这次小米的胜诉能否让其他遭受美国打压的中企效仿,对此,美国法律专家张曙东认为,美国是有普通法和判例法的国家,法院的既往判例和判决会自然而然成为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后续其所管辖区域内的类似案例都具有约束力。 拜登政府对中企打压更精准 中方需用足“法律武器”和“市场优势” https://m.kankanews.com/detail/0zwqOEx4jy7
9.翻录别人的课程视频,文字内容大部分一样,声音,图片,案例,格式均不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涉及侵权侵权行为。https://www.66law.cn/question/41560423.aspx
10.中国法院网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的飞速发展满足了多元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但也给著作权司法保护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今天,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我们也想结合我院相关案件的审理情况和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短视频领域新问题、新挑战的一些思考和应对。 [09:33:28] [主持人]: 下面,首先有请我院党组成员、副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2/04/id/529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