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近年来,泉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区的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大任务和基础保障,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泉山。先后荣获“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活动先进地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广”宣传确保普法全覆盖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新颁布的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法律的顺利实施,也有赖于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为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法治思想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泉山区密集开展各类法治宣传。
今年5月是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5月14日,泉山区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在许多社区核酸采样点,居民们发现地上的一米线变为了“一米线+民法典宣传地贴”,这是泉山区司法局利用核酸检测全民参与、宣传面广的有利时机,在维护疫情防控秩序的同时创新开展民法典宣传。
为营造浓厚的民法典宣传氛围,泉山区法宣办向全区各街道、部门发出“普法提示函”,部署利用各街道、单位电子屏、大型LED显示屏及小区电梯小屏、手机屏等,滚动播放民法典微动漫、短视频和宣传标语,开展“千屏展播”活动,让民法典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到,真正与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融为一体,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八五”普法以来,泉山区还深入挖掘辖区法治文艺资源,大力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用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推动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泉山广泛传播。成立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研发基地、百姓普法艺术团,建立法治文艺作品创作专家库并主动约稿。去年以来,已相继开展“童心向党·法伴成长”“疫情防控·法治同行”、防范非法集资、民法典等主题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书法、儿童画、面塑、剪纸、海报等作品400余幅。
“真”情感依法办事成习惯
社区治理法治化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实现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为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泉山区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形成了极具特色、上级肯定、群众认可的“泉山经验”。
翟山街道姚庄社区翡翠城小区是市定销房样板工程,安置2200户拆迁居民。如何全面提升新居民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引导新居民适应新生活?2014年,姚庄社区在居民办理上房手续时,以家庭为单位与居民签订《翡翠城小区文明守法协议》,明确居民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11条负面行为清单,违反协议将会被“文明守法红黑榜”曝光。签订协议后,该小区居民的文明守法责任感明显增强,小区内毁绿种菜、乱搭乱建等现象很少发生。
针对商品住宅社区、楼宇社区、城市老旧社区、拆迁安置社区不同特点,泉山区试点打造“一居一品”普法与依法治理项目,开展基层“援法议事”,形成了管道社区“夕阳红议事会”、开元四季社区“楼长议事会”、关庄社区“小马扎议事会”、苑东社区“睦邻联系卡”等基层微自治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飞线充电”“老旧楼房安装电梯”“垃圾站点分类”等诸多民生难题,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援法议事”活动搬到农贸市场、拆迁工地、民生月谈等场所,针对小区物业收费、停车位规划、征地拆迁、邻里矛盾等问题开展协商议事,并对基层梳理出的重点建议召开督办会,确保建议办理落到实处。泉山区政府将“援法议事”列入民生实事“六心工程”,明确经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援法议事”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实”保障法治建设成常态
以“让法治成为‘泉’民信仰”为宗旨,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泉山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泉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力推动“全领域”普法,以切实举措保障法治建设常态化。
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泉山区多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区迅速掀起宣贯热潮。区委依法治区办、区法宣办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全区“八五”普法规划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整体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2021年起,泉山区全面推行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和队伍保障。目前,全区1317名“法律明白人”、387名“法治带头人”、175名新“乡贤”通过“民生月谈”“援法议事”等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开展新一轮的社区法律顾问遴选工作,20家律师事务所、7家基层法律服务所97名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与,接受111个社区的挑选。区司法局把德才兼备、自愿服务作为应聘的第一条件,选拔业务素质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聘为社区法律顾问,社区居委会与律师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后,签订合作意向书,目前所有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法治惠民。
创新多元化解矛盾机制。全区成立15个调解工作室、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全覆盖,去年共调解纠纷12600多起,调处成功率100%。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全力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泉山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让法律制度彰显效力,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泉山。”泉山区委书记李勇说。
记者手记
让“法治为民”更有温度
子舒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近年来,泉山区不断加强法治信仰培育,提高普法融入度,广大干群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真正体现了“法治为民”。
让“法治为民”更有温度,就要紧盯人民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内涵更丰富、层次更高的新需求新期待。为此,泉山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区的长期基础性工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法治宣传浓厚氛围,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指导实践。各街道、社区均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因材施教,“援法议事”“一居一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法、教育不同内容,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此外,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让“法治为民”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泉山区将不断推动依法治区,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和力量,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真正受益者、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