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探讨“从旧兼从轻”适用规则应如何理解?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法不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是基本法理。《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但是,在行政法领域,从旧兼从轻一直是法律空白。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填补了这一空白。

判断新法与旧法不能简单地看修改日期

目前,我国立法实践中修改法律法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以修订的方式对法律条文进行全面修改,重新公布法律文本以替代原法律文本。如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20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二是以修正的方式对法律的部分条文予以修改,并以修改决定的形式公布,具体形式是修改决定之后附修正本,将原法律根据这一决定作相应的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我国法律修改最重要的形式。如2017年6月27日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噪声污染防治法》既不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也不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正。而是新颁布的一部法律。

以修正形式修改的法律,只规定修改决定的施行日期。这种情况下,施行日期对没有修改的部分不适用,未修改的部分仍然适用原法规定的生效日期,如2016年6月27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中修改的条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而未修改的条文仍然是“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判断新法与旧法,并不能简单地看其修改日期,还要看其修改方式是修订还是修正,对于修正的法律法规而言,应看被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文是否修改,进而确定其生效日期。

从旧兼从轻中,从旧是原则,从轻是例外

从旧兼从轻中,从旧是原则,从轻是例外。这里的“旧”,是指在上述情形下,被修改或者废止的“旧”的法律、法规、规章。从旧体现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法理,包含了不得要求公民遵守还未制定的法律的精神。

实体问题适用旧法,程序问题适用新法

此外,还需要说明三个问题:

一是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往往除了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外,还需要依据大量更低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实践中,法律、法规、规章未作出修改,但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标准作了调整,也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规则。《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是指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应作整体理解,不能机械局限于法律、法规、规章。例如,对于被频繁修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而言,如果某建设项目根据旧名录应该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进行管理,其存在“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在项目建设期间,对名录进行了修改,若根据新名录应该按照登记表进行管理,新名录实施后就不应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处罚其“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

二是实体从旧、程序从新,是公认的行政法理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在《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中明确,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因此,《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是针对行政处罚实体规则而言的。

三是在实践中,有的行政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法律、法规、规章未作修改或者废止,违法行为终了之日法律、法规、规章作出了修改或者废止,此时应当适用新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如生态环境部《关于“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问题的意见》(环法规函〔2019〕121号)指出,“未验先投”违法行为发生在旧条例施行期间,一直连续或继续到新条例施行之后的,不属于《纪要》规定的“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的情形,不存在新旧条例的选择适用问题,应当适用新条例作出行政处罚。

THE END
1.3.西周主要刑法原则4.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的原则5[心]法制史中的25个原则,我猜你都会[打call] 1.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2.礼与刑的适用原则 3.西周主要刑法原则 4.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的原则 5.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6.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7.春秋决狱的原则 8.唐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9.唐朝六杀的处罚原则 10.唐朝六赃的处罚原则 11.唐朝两税https://weibo.com/7010763109/P46CWy4hx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3.论法制原则在中国监狱管理中的确立法信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法律属性决定了监狱管理必须坚持法制原则.依法管理是监狱管理法制原则的具体体现,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人民警察是执行刑罚的主体,也是监狱管理的主体,监狱管理的法制原则能否得到贯彻关键在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 关键词: 法制原则 监狱管理 依法管理 论法制原则在中国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11173&libid=040104
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本文提供了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涉及立法原则、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多个核心概念。题目内容包括法的效力、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法律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5.法理学知识点背诵合集(下)法制统一原则是指立法活动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法制统一原则要求立法机关所创设的法律应该内部和谐统一,做到整个法律体系内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且相互一致、相互协调。法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宪法,只有在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法制的统一。 https://www.scwanxue.cn/kyzx/zhinan/1023.html
6.法治政府答: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重要原则。 11.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http://www.hjhq.gov.cn/ztzl/fzzf/202305/t20230516_511441.html
7.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摩纳哥公国宪法》第2条宣称:“公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尊重自由和基本权利。”二是虽不直接运用法治一词,但其他文字或有关内容却清楚地表明该宪法以法治为基本原则,如1958年法国宪法第1条规定:“共和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共和国的原则是:民有、民治和民享的政府。”前述法国《人权宣言》、美国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359.html
8.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l)按照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的法律原则,例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订的一些原则,如我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6.html
9.宪法的法治原则是什么宪法的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7301534.html
10.管理学法律方法的运用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二是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使被管理者按法律规范作为或不作为,自我抑制不合法的社会行为,保证管理的有序性和条理性;三是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管理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促使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行事,促进法制https://www.qinxue365.com/HRP/45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