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通知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通知

全区各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增强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规范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规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依靠学校思政课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建设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思政课程体系。

3.规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有利于中小学校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有利于将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加以整合,并以适当形式进入课堂,克服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形成学校稳定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学校突出本校德育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实施,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二、规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

1.整体规划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在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2.加强思政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评价、教学资源等环节进行改进和提升,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维目标要求;初中阶段要通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思政课程的整体要求和设立思路,明确该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实施阶段要重视人文关怀这一核心,营造有情有义的思政课堂,让思政课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育价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3.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方案。按照编制标准合理配齐配强思政课程教师,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严格执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每周2课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每周2课时。要将课时严格执行在课表安排和实际实施中,不得随意挤占课时。小学不得用班会课、劳动课等取代道德与法治课,不得用校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取代国家课程。

4.切实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选拔政治素养高、个人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各校要建立完善思政课程师资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好德育队伍,特别是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积极开发实施思政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实施思政校本课程是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各中小学校要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紧密结合本校的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继承学校传统,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思政校本课程。

6.整体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每一名学科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并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中小学校要引导组织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要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教学评估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方面的专题优质课评比、示范课展示。要进一步丰富这些德育常规工作的内容,改革和改进工作方式,推进规范化建设,使德育常规工作形成制度,获得师生的认同,升华为学校的文化。

三、规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制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整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积极贯彻落实。要把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进。

2.加强工作保障。要明确责任,建立机制。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在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激发思政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学研究。利用现有的机构组织骨干人员强化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研究。要以思政为主题开展各种校本培训,开展各学科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意识和思政工作水平。

4.加强指导评价。要把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评价系统,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各种竞赛活动,鼓励中小学校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形成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局面。

THE END
1.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对这门课程有以下几点深刻的认识: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大学生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a6bcf0f222ebaa7611e457ce
2.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立足点。 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1900.html
3.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大学生精选6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lùn wén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 ,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大学生精选6篇,欢迎品鉴!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大学生篇1 https://www.oubohk.cn/yuwen/609959/
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1.获取所调查学校学生的生命发展现状,了解所调查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相关看法,分析所调查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 2.通过调查反思与文献研究,提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的认识。 3.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案例研究,形成有效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https://szxhxx.sipedu.org/jyky/ktzx/szgyyqsswjykykt/xxddyfzkczsssmjydyj/xqhb72/content_870268
5.《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思想道德与法治》是2005年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一起构成了面对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它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https://www.wlcbyz.org.cn/detail/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