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建设与农民法律素质提升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明确指出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法治乡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力推进,我国农民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受宗族主义、帮派主义等落后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比法大、信权不信法、信人不信法的传统观念,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农民无法按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利,对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缺乏信心,或是忍气吞声,或是托人情找关系,或是通过上访、静坐等方式寻找所谓的“清官”,甚至不惜“以暴制暴”来解决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削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治理效果。因此,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迫切需求。提升农民法律素质,至少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THE END
1.法律素质范文12篇(全文)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构建法律教育体系, 帮助大学生了解法规、政策、树立法律意识;学会辨别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虚假现象, 以免上当受骗;用法律的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是非常重要的。 (二) 构建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培养体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需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jhn3h.html
2.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精选6篇)篇2: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3〕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3q2wyqh.html
3.法律素质是什么意思作为一名职场人,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那么,提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多参与法律方面的学习,再努力参加法律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让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提高法律职业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素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535389.html
4.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意义与途径探析我国早已步入法治社会,任何一个生活在当下社会的人都无法摆脱法律的制约,人们无论是在日常基本生活还是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均需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之一。 (二)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理性守法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07/10542126.shtml
5.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张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指导思想,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以德治国,以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增强法律意识为核心,以提高法律能力为着眼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同时,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应确定以下基本原则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5039_1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