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该如何依法行政

什么是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该如何依法行政

导读:

依法行政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增创环境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确保政令畅通的迫切要求。要做到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应做到:

(一)以提高认识为前提,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制度的一项根本性的变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要求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使各种法律关系深入到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加入世贸之后,整个社会迫切需要整合一个遵循法则的有序状态,使商业行为有规范约束,交换关系有信用基础,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能有效的得以化解。这些都需要政府以及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力度,以维护人民群众以及商家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在当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然仅仅依靠运用简单的行政指令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地解决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纠纷和利益冲突。因此,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法治政府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提高干部法律意识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关键,全面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行政,要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法纪严明、吃苦耐劳的行政执法队伍,就必须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以一线执法人员为重点,全面加强法纪教育和法律服务意识教育,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决纠正那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的行为。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定期轮岗、不合格者下岗的制度。

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则。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规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3、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4、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6、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7、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六项要求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4、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6、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THE END
1.法律素质范文12篇(全文)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构建法律教育体系, 帮助大学生了解法规、政策、树立法律意识;学会辨别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虚假现象, 以免上当受骗;用法律的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是非常重要的。 (二) 构建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培养体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需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jhn3h.html
2.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精选6篇)篇2: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3〕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3q2wyqh.html
3.法律素质是什么意思作为一名职场人,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那么,提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多参与法律方面的学习,再努力参加法律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让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提高法律职业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素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535389.html
4.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意义与途径探析我国早已步入法治社会,任何一个生活在当下社会的人都无法摆脱法律的制约,人们无论是在日常基本生活还是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均需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之一。 (二)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理性守法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07/10542126.shtml
5.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张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指导思想,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以德治国,以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增强法律意识为核心,以提高法律能力为着眼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同时,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应确定以下基本原则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5039_1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