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生;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养成;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在治理社会与进行经济、国家的管理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概念为人们对法律性质与功能的了解与看法,总而言之,法治观念主要指的就是,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是按照法律对国家进行治理的基本观念。同时,契约精神在人们生活中也有着重要意义,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与发展的意识,只要社会存在,那么人就要有社会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必须拥有这样的精神。在广义上,契约精神也可以被认为是规则意识,想要在社会当中和谐生活,就必须有规则意识,有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必须要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拥有诚信意识,社会才拥有秩序。

一、集约精神在法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始终坚持无规则不成方圆,如果想要让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那么,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在加快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实现中国梦,并且发挥出市民公约以及乡规民约,和行业规章当中积极的作用,对建设我国精神文明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典型的规矩,而只有讲规矩,才能够真正培养法治的社会精神。

首先,在市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契约精神方面,契约精神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也开始了法治社会的创建,可以说,法治社会建立的经济基础就是契约精神带来的。同时,在此过程中公民为了更好地遵循契约精神也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其次,契约精神不再局限于小范围,而是升至公法领域,在私人契约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扩展,更好地保障人权的实施,也能够保证公权力在控制范围之内。在宪法规定中有着对于国家实施教育方面的要求,不仅要加强纪律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也要让公民经过文化与道德教育不断树立自己的法治观念。颁布性质不同的公约与守则来进一步保障城乡公民权利的实施,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只有让这些规则都能够深入人心,才可以真正的`实现依法治国的愿望。

再次,在生产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如果大家都公认一些规矩是可靠的,那么这些规矩就应该传承下来,并且不断的完善。人们都更加渴望让生产及生活更加安定,让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加美好,而少了各种约束和规章,这些愿望是很难实现的,有些规定虽然并不具备官方性质,可是其强制性法律意义是非常显着的,都能够符合当地民俗以及习惯,因此就应该得到尊重,而这正是法律的萌芽,只要稍加规范,就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在情感上,都倾向于一些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公约以及规章,所以,就要进一步汲取其中的法治文化与精神,并且通过探究来发现在乡村治理中法治的重要作用与不可或缺的价值,真正的发挥出稳定社会的作用[1]。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以及契约精神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将依法治国当作主体,要能够充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要求将规则意识的强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重点,在此过程中来不断宣传与发扬契约精神,而作为主力军的大学生不仅,不仅仅是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也是保证法治中国建设实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就要让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法治意识,同时也要充分的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在法治形成的过程当中,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市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契约精神方面,契约精神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也开始了法治社会的创建,打造了法治社会建立的经济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必须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确实最为合适、科学的培养方案,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能够让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实践过程当中获得更多提高[2]。

三、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

一切的法律当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是在公民内心的法律。法律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实施,而且精神正是法治的基础,如果契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代表着人们已经形成了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与法治观念的养成,要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学生为主,依法自我管理

(二)构建立体化法治教育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能够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体系,从而使大学生诚信的水平获得提高。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的目标体系,要能够养成诚信待人以及诚信学习的习惯。而构建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体系,正是大学生诚信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影响到诚信教育的成果。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保障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保障体系的建立是诚信教育体系完善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有着紧密联系。前者作为后者的建立支柱,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就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保障制度[5]。

(四)有效规则教育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田玉敏.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理论观察,2018(2):149-151.

[2]赵继彬.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48.

[3]张雅光.略论美国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培养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234(2):117-121.

[4]卢晓梁,王鸿祥.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0):26.

[5]颜凯.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分析[J].法制博览,2019(19):37.

[6]蔡敏仪.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J].人文之友,2018,9(9):131.

THE END
1.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篇2: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 为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师生遵纪守法、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创建和谐校园。于5月12日上午,福田镇校区邀请到了学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谢所长、安警官、福田镇陈镇长为全体师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2.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民主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于树立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全面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也极为必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19/17/432021_1004895221.shtml
3.法治观念不强的表现.docx:3]牛士明.增强班主任的法制意识 刻不容缓 :EB/OL ]. http:///jiao_shi_we n_j i_57/xx 0323/txx0323_, xx-02-05. :EB/OL ] [4]中国教育网站.社区增强法治观 念依法治企规范经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治企规范经营【提要】社区系统贯彻和落实好《中 共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25/6103221130004012.shtm
4.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法治观念截至2018年9月,我国共建立法治教育基地3.2万多个,96.5%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在中小学教材中融入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内容,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培育青少年人权和法治观念。应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措施,着力使每个人都形成内在自觉的、浓厚的法律意识,成为法律规则的忠实崇尚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q8gt7oDB9GUm1r39liIF181123
5.法治宣传法治宣传教育知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树立“五讲四要”依法治企新理念,持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合规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学习相关知识吧! 一文读懂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Dg3MjE5MA==&mid=2247600421&idx=2&sn=e93c30b50893af7ca723c917c1c307c3&chksm=e8688c1be7b5800e49016b38ec528b0e872b7b18db5b19354ccafcd4d1f86ce145815d6316f7&scene=27
6.浅析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育路径儒家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官本位”、“重义轻利”观念并不具备现代民主法治的真正内核,都不利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3]。其次,普法教育的不彻底。建国以后,民主法治建设逐渐走入正轨,党的领导人一直强调法制宣传教育,但法制的宣传依然未脱离形式主义,仅靠社区组办普法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安排考试等形式来推进法制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627/623490.shtml
7.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http://xuexi.cntv.cn/2016/03/22/ARTI6rR2m1JIUIRw0BXFH0Sh160322.shtml
8.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研讨会,组织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和法学学科研究重大专项,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协同研究机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持续提升广大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持续办好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1249761321051
9.开展“学习法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主题党日活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10月22日下午,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成都校区(东区)240教室开展了“学习法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陈思主持。 https://art.tfswufe.edu.cn/info/1212/6014.htm
10.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树立法律伦理信仰。这是贯彻依法治校的前提。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教育法律法规,还应包括高校依法制定的各种校内规章制度。只有通过法治教育,使法治的内容内化为各权力主体(行政机关、研究型大学、师生等)的思想意识与精神追求,法治的诸项要求才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大家才能自觉守法,依法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608/t20160828_670366.html
11.提升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接下来,城厢区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用法治力量领航青春,呵护成长。 (陈颖 杨玉煌) 又讯 近日,城厢区司法局东海司法所邀请律师走进东海镇蔡厝小学,开展“擦亮双眼 远离诈骗”普法知识讲座。 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3-11/15/content_141589_16750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