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察:迈向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强国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是各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就是着力发展政治文明、努力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过程。

探索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国家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开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为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注入市场经济的动力。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根本转变,标志着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十七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初步实现了国家治理法律体系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站在了全面快速推进、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新起点。目前,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水平显著提高,法治现代化的步伐明显提速,中国正在从形成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向建设现代化法治体系转变,从建设法律大国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强国迈进。

基本遵循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法治现代化的理念、原则和基本遵循。

决不照搬照抄的底线思维。当代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一不是西方化,决不全盘照搬照抄西方的法治理念、法治模式、法治道路、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二不是外国化,决不克隆移植西方以外其他国家的法治道路、法治模式和法律体系;三不是国际化,决不全面搬用国际法规则。习近平同志指出,法治建设要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是人类文明共同创造的积极成果,法治文明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共识性特征,现代法治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公平、正义、人权等基本价值,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尽管当前学者们对现代法治的一些基本价值有不同理解,但对法治、人权、民主、平等、公平、正义、文明等核心价值在总体上予以认同和肯定,在名词概念上也经常使用。

独立的评价标准。在如何评价法治现代化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不人云亦云、唯西独尊。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维护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法治统一和宪法法律权威;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中国法治现代化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民是法治现代化的主体。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基本自由。坚持法治现代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和道路。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人治和专制,防止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停滞、倒退、歪斜和异化。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处理好党和法治的关系,是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实现法治现代化,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绝不是削弱党的领导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紧密结合起来。

THE END
1.中国控烟法治发展报告(2021)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这些举措事实上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控烟、限烟的决心,成为对地方政府考核评估的一项措施,也形成了推动地方政府控烟、限烟的动力,而且提升了全民控烟意识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中国地方控烟法治发展历程 囿于世界控烟形势的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各地方自行探索地方控烟立法与控烟法治建设。通过全面、系统http://e.mzyfz.com/mag/paper_48555_25146.html
2.中国海洋环境法治四十年:发展历程实践困境与法律完善通过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治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仍任重道远,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较多实践困境。因此,需要在仔细研究我国海洋环境及生态问题的前提下,发现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独特特点及规律,不断突破各海洋环境实践困境,力求构建完备的海洋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http://aoc.ouc.edu.cn/2019/0725/c9824a254235/pagem.htm
3.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全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历程https://www.99xueshu.com/w/zdwscrs6zkf6.html
4.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思维导图模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向近代法律进发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96edf40e3e744af171044c?from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