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下发《关于全面推行基层法治观察点和基层法治观察员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将法治督察的“温度计”交到人民群众手中。据悉,此项工作机制为上海首创,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试点城区——闵行区,以一年来的试点成果来解读《意见》。
“建立基层法治观察点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的体现和延伸。”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表示,构建“点”“员”结合的法治观察网络,既可以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一线观察全面依法治市的落实状况,又能立足人民群众实际感受发现法治问题短板,不断提高法治督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方位感知法治温度
闵行区古美街道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频繁,规模性租赁公寓随之兴起。然而,因缺乏常态化管理机制,违建、群租、电路老化、疫情防控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
今年1月,闵行区在古美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设立法治观察点,该中心主任张辉作为法治观察员随即将这一治理难题通过法治观察点的工作机制,反馈给了街道依法治理委员会,并上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并有效解决。
近一年来,法治观察员收集了一大批基层治理难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共收到基层法治观察点收集的问题和意见建议90件,重点研究推进11件,制发正式法治建议5件,获区领导批示3件。
“法治观察点和法治观察员充当了法治督察的前哨岗,能够全方位感知城市的法治温度,并直观反映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为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收集民声民意,为推动高水平的市域治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可操作性意见。”闵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依法治区办主任张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