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国家试点县市、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县域经济和营商环境考核跃居全省前十……
今年10月,孝南区又被省委依法治省办作为全省三个创建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的候选单位之一,推荐到中央依法治国办。
近年来,孝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聚焦规范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多元化解纷争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坚持从“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问题”,为孝南“打造主引擎、建设中心城”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政府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循公平正义之“谱”,布依法治国之“局”。孝南区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筑牢幸福美好生活的法治基石。
发布政府权责清单“白皮书”。全面梳理并编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政府权责清单、负面清单、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力清单等4个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赋权城区“四街”执法权力清单256项,乡镇综合执法权力清单326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录2912项,切实做到所有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流程图”。孝南区制定印发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落实五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政府法律顾问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严格把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运行。2021年以来,孝南区共清理规范性文件116件,出具68份规范性文件、政府重大合同协议、重大行政决策法律意见书,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31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18件。
放管结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当初项目考察选择孝南,正是因为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首衡集团常务副总裁伍彦说。企业的认可,既是孝南区扶商、亲商、稳商的不懈追求,也是孝南近年来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孝南锚定“全省一流”目标,巧用“加减乘除”法,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惠商惠企政策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纵深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1+17+251+5”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1589件事项纳入政务平台网上办理,200项高频事项下沉到乡镇,78项高频事项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面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
——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六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发布企业开办“1050”服务规范,打造“验登合一”升级版,为企业开办审批事项做“减法”。
——出台孝南区招商黄金举措36条,推进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行动”和控制成本“十大提升行动”,全面实施60项改革重点项目,推行重点项目“项目秘书”和“五化”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涉企“法治体检”活动,建立“万所联万会”法律服务进商会工作机制,以优质法律服务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审批项目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执法效能高了,政务环境优了。截至2022年,孝南区12项营商环境事项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项目;2023年,14个营商环境事项被确定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项目。
良法善治,让全社会共享法治政府建设成果
“多亏了矛调中心,仅用3天,就化解了我的植牙医疗纠纷。”61岁的万阿姨高兴地说。带着烦恼忧心忡忡而来,获得解决方案满意而归。在孝南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样的情景时常上演。
矛调中心创新建立“1+3+11+X”大矛调模式,实行“矛调中心吹哨、部门随叫随到”的工作机制,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着力打造纾解群众怨气的“终点站”,已然成为“孝南特色”。
截至目前,矛调中心共接受法律咨询1.3万人次,调处矛盾纠纷3598起,调处成功率99.8%。《“大数据+线上线下”调解新格局》入围全省2022年“楚治”十佳案例。
孝南区突出行政复议主渠道和公共法律服务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建立复议应诉预警、综合评价机制和复议应诉信息月报专报制度,持续擦亮“六一三零四介入”的孝南法律顾问特色品牌,推行“城区一刻钟、农村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行政复议“一链三环”工作制度获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
提高全民守法意识,是法治孝南建设的首要任务。孝南区创新普法形式,在市区主流媒体开设《法律直播间》《法治进行时》《矛调中心与你同行》等普法专栏。2023年,组织开展“走基层、惠民生”法律服务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法治主题宣传活动300余场次,活动参与人数10余万人,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平安建设知晓率、满意度。
良法善治,向美而行。如今的孝南,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效果已然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