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数字赋能“法治点员制度”护航暖企保障营商环境法治要闻

华龙网讯大渡口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法治观测点、多方选任法治观察员,织密基层法治“观测网”,打造法治观测“前沿哨”,利用141基层智治平台、大渡口区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法治点员制度”数字赋能,畅通政民政企沟通渠道,为破解基层法治建设难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案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法治在助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效能,市委依法治市办出台指导意见,要求推广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制度,建立常态化法治督察工作平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长期以来,针对群众和企业身边急难愁盼法治问题,政府职能部门缺乏主动及时发现问题的渠道,群众和企业也缺乏便捷高效的反映渠道,另一方面,常规的线下反应渠道时效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发现解决的效率。目前,全市的法治观察点员工作数字赋能和数字应用方面未得到有效突破,各区县仍采用传统线下工作模式,较大程度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水平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合理布局法治观测点

遵循基层法治建设客观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重点,因地制宜设立法治观测点四个:建桥工业园区(重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胜镇百佳园社区、跳磴镇蜂窝坝村、新山村司法所(重点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保障),基本覆盖人民群众关心的主要法治领域,提高法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二)多方选任聘用法治观察员

从“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公益诉讼观察员,人民监督员,民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园区管理者,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人员中选择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具有较好的法治素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法治观察员。

(三)数字赋能“法治点员制度”

三是形成工作闭环。各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收到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通过基层智治平台上报的信息后直接上报至区城运中心,区城运中心通过渝快政“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板块中“数字工作台”将有关事项交办至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依法治区办通过“数字工作台”获取有关信息后根据信息办理层级和权限,形成处置或交办意见,协调各镇街、区级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进行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保留处置记录,形成闭环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基层智治平台上报事项回复率、办结率、办理满意度均达100%。

三、取得成效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通过在建桥工业园区设立法治观测点,聘任园区管理者、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6名人员担任法治观察员,运用渝快政基层智治平台和大渡口区产业平台专栏,打通政企沟通渠道,为及时有效解决涉企领域法治突出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为护航暖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截至目前接受上报并处理涉企问题3件。

THE END
1.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头条)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法律明白人”成为群众身边找得着、用得上的基层依法治理队伍。毛碧露律师2021年成为云龙镇冠英村的法律顾问,每个月都会到村里值一天班。她说,村法律顾问在村、社区定期坐班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把发现了解到的“法律明白人”、群众容易碰上的普遍性法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622418316073206&wfr=spider&for=pc
2.上海长宁推进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新闻频道本报讯 记者余东明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深入推进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打造高质量法治观察员队伍,进一步延伸依法治区工作触角、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法治观察“小支点”撬动基层依法治理“大能量”。长宁区聚焦推动行政执法事项下沉等内容,加强征集法治观察建议,不少视角独特、思考深入的建议被纳入法治建设的各项进程。https://news.cctv.com/2022/11/21/ARTIFDIAzlgmZbxc9GCVjLyC221121.shtml
3.珠海:多方联动共治理,矛盾化解在基层民情观察珠海善治⑦下一步,珠海持续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还应从何处着手?在珠海市委政法委的组织下,多位珠海社会治理民情观察员给出了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 筑牢法治根基 在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往往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防范社会矛盾风险、夯实平安建设基础的关键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20/c8213927.html
4.杨志军:基层协商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机理考察与优化路径——以我们选取县域治理中的基层协商实践作为研究案例,从目标、任务和要素三个方面来建立以基层协商实践为观察对象和研究样本的地方治理现代化图景。县级党委政府是各项事业的“一线指挥部”,以县域为单元的基层协商实践构成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最终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地生根。基层协商实践探索对于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https://icg.hubu.edu.cn/info/1064/1695.htm
5.徐勇:从“百所观察”认识法治本相我从事乡村治理研究近40年,乡村治理要素在发生变化。最开始时是自治,近年来强调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础,也是难点。 “百所观察”是政治学一流学科第二轮建设启动后新设立的调查项目,也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工程。主要内容是每年由观察员到上百家司法所进行观察,以了https://www.hbskw.com/p/6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