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推出法治观察员制度让乡村治理难题看得见把得准能化解

南川推出法治观察员制度让乡村治理难题看得见把得准能化解

2024-10-2413:22

23日

《重庆日报》11版

报道南川

“李书记,你讲的这个案子我听明白了,那些让提供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的中奖信息是假的,是诈骗。”前不久,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口的“香樟树下议事亭”,聚集着不少歇凉的村民。

南川区木凉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汉场坝村电商直播场所,给直播博主作普法宣讲。(市司法局供图)

当普法遇到乡村治理,如何疏通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做到因地制宜?

南川区的答案是:通过“点+员”结合,全域推动基层法治观测工作。

经济发展快、遗留问题多、普法需求大的木凉镇汉场坝村就成为基层普法需求采集点之一。

“汉场坝村电商直播做得很火,带动了地方消费和乡村振兴建设,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加强对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网络直播博主的法治教育。”去年底,南川区普法办收到木凉镇普法办的建议。

“结合普法需求采集点的实际情况,我们细化制定流转需求建议的制度细则。”南川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按照需求采集、过滤、核实、研判、办理、跟进、反馈“七步流程”,全流程闭环处理群众普法需求。

数据显示,自南川区观测(察)机制建成以来,已收到法治问题和意见建议120件,发出工作转办、提示和建议28件,推动89个法治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现在的乡村,村民的法律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懂法的明白人’就变得十分必要。”李先进说。

在南川区汉场坝村,过去这里没有“法律明白人”当参谋、出主意,不少村民对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吃不透,很容易把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激化成比较严重的矛盾。

从2022年起,南川区按照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在全区244个村(社区)遴选培养“法律明白人”1237名,而李先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李先进看来,“法律明白人”是村民的身边人,常年活跃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既熟悉社情民意,与村民有感情纽带维系,在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时,更容易得到各方信任。

但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矛盾纠纷变得越来越复杂,当“法律明白人”遇到拿不下的“硬骨头”时怎么办?这就需要“法律顾问”来“助阵”。

“李书记,我的流转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前不久,汉场坝村发生一起土地承包流转纠纷,原本在村里流转土地经营苗木种植项目的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5万元流转费用,涉及全村100余户村民的利益。

两人“一唱一合”,李先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韦延伟从法律法规角度释法说理,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最终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某公司支付3万元,目前已种植的苗木归村民所有,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据了解,为实化“社区(乡村)法律之家”——“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服务平台建设,南川区还将“法律明白人”引入“法律诊所”日常工作,实行“1+N”(1个法律顾问,N个法律明白人)模式,同频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指引、纠纷调处等工作,实现把法律顾问的法律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等乡土优势充分融合,最终实现1+1>2效果。

截至目前,南川区“法律明白人”累计参与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2800余次,参与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调解1.3万余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2万余人次,帮助办理各类涉法事务2200余件。

在南川区,许多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遇到矛盾纠纷,先去“法治诊所”让“法治医生”精准把脉,为群众纾困解忧。

去年8月,南川区南平镇突降暴雨,南川工业园区1家企业排水管道水量增大,急流冲毁附近一鱼塘堡坎,致使下游20余户农田稻谷受损。

由于农户与企业始终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大家一致决定转向“法律诊所”寻求“良方”。

据介绍,近年来,南川区在基层探索建立“法律诊所”工作机制,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与部分人口稠密、社情民意较为复杂的社区对接,采取“接诊”“出诊”“会诊”“辅诊”“义诊”“网诊”等“六诊”模式,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申请法律援助等,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

目前,该区的“法律诊所”已由最初的5个扩展为25个,累计开展法治宣传1500余场,接待咨询4.5万余人次,调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600余件,化解村民日常矛盾9800余起,审查合同1870份,参与村(居)重大事项决策1500场次。

“目前,我市正在南川等6个区县开展城乡精准化普法项目试点工作,这些区县在精准普法工作中的有益尝试,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打下良好基础。”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全市以精准普法方式促进矛盾纠纷成功调解超9万件,举办反诈院坝会、恳谈会等普法活动3200余场次。

THE END
1.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头条)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法律明白人”成为群众身边找得着、用得上的基层依法治理队伍。毛碧露律师2021年成为云龙镇冠英村的法律顾问,每个月都会到村里值一天班。她说,村法律顾问在村、社区定期坐班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把发现了解到的“法律明白人”、群众容易碰上的普遍性法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622418316073206&wfr=spider&for=pc
2.上海长宁推进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新闻频道本报讯 记者余东明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深入推进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打造高质量法治观察员队伍,进一步延伸依法治区工作触角、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法治观察“小支点”撬动基层依法治理“大能量”。长宁区聚焦推动行政执法事项下沉等内容,加强征集法治观察建议,不少视角独特、思考深入的建议被纳入法治建设的各项进程。https://news.cctv.com/2022/11/21/ARTIFDIAzlgmZbxc9GCVjLyC221121.shtml
3.珠海:多方联动共治理,矛盾化解在基层民情观察珠海善治⑦下一步,珠海持续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还应从何处着手?在珠海市委政法委的组织下,多位珠海社会治理民情观察员给出了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 筑牢法治根基 在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往往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防范社会矛盾风险、夯实平安建设基础的关键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20/c8213927.html
4.杨志军:基层协商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机理考察与优化路径——以我们选取县域治理中的基层协商实践作为研究案例,从目标、任务和要素三个方面来建立以基层协商实践为观察对象和研究样本的地方治理现代化图景。县级党委政府是各项事业的“一线指挥部”,以县域为单元的基层协商实践构成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最终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地生根。基层协商实践探索对于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https://icg.hubu.edu.cn/info/1064/1695.htm
5.徐勇:从“百所观察”认识法治本相我从事乡村治理研究近40年,乡村治理要素在发生变化。最开始时是自治,近年来强调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础,也是难点。 “百所观察”是政治学一流学科第二轮建设启动后新设立的调查项目,也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工程。主要内容是每年由观察员到上百家司法所进行观察,以了https://www.hbskw.com/p/6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