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态势,及其对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影响,对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近年来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以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以及给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经贸规则,新态势,技贸措施,影响,对策建议
1.引言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政治形势转向不和谐的大国冲突,国际经济形势转向不稳定风险集聚与体系规则重整,国际政治格局从“多级平衡合作”向“多级单边冲突”转变,从多边协商转向单边竞争,从经贸竞争正在转向更深层次的主义之争、价值观之争和全方位战略碰撞。政治格局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国际经贸格局和经贸规则的改变,导致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议的制约作用大幅减弱,国际经贸规则可能从全球标准退化为区域协商的地区协议,区域和集团之间的经贸冲突也将难以再通过国际争端协调机制进行解决。国家和区域形式的保护主义挤压贸易自由主义,国际贸易规则呈现出区域多边、诸边、双边并行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呈现高标准等特征,新业态、新模式也为国际贸易规则带来新的变化。
2.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
2.1区域经济一体化层次高、范围广
2.2“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并驾齐驱
2.3经贸规则覆盖面从边境议题向边境后议题扩展
2.4传统贸易领域高水平开放和规则议题的高标准发展
RCEP、CPTPP、CETA等高水平自贸协定提出的市场准入标准,除了要求协议各方贸易自由化水平达到90%以上,还引入了原产地规则、三零原则、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的CPTPP代表新一代贸易协定的最高标准,引领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相比于RCEP仍然是侧重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关税,CPTPP则包括了服务贸易,数据流动等各领域,标准更高。
2.5国际经贸规则的复杂性和碎片化程度大大提高
目前,多数成员提交的WTO改革方案显示各方立场分歧巨大,主要经济体之间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主导权争夺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希望继续推动形成符合美欧等发达国家利益的新一代经贸规则体系,通过双边、区域谈判,构建新经贸规则,重构WTO。继续维持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坚定维护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将是常态化和多方位的;而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经贸规则的复杂性和碎片化程度大大提高,未来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权或将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博弈演变为两大经济体阵营博弈与一对一博弈并存。新的全球化将是全球化与双边化、区域化并存,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2.6数字经济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贸规则的组成部分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数据,数据成为了一种生产要素。跟这种生产要素打交道需要的工具就是数字化技术。数字经济就是在数字生产力驱动下的一种经济形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的行业众多,覆盖面较广。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减少接触,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加快了数字化进程。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数字经济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3对我国技贸措施工作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措施通常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形式体现在所有双边、多边国际贸易规则中,如:WTO/TBT,RCEP协定(第6章),CPTPP协定(第8章)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其合法性、灵活性和隐蔽性等为特征,在目前国际经贸规则趋向多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情况下,成为各国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中令人瞩目的焦点。国际贸易规则水平越高,对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国际标准遵循度要求越高。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带来很多影响。
3.1技术性贸易壁垒防范的风险性加大
3.2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建设和完善,沿线发展中国家TBT通报数量不断攀升,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2020年,共有83个成员通过WTO平台发布TBT通报3352件,SPS通报2124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前十位成员TBT通报的总数是2033件,占TBT通报总数的60.65%,发展中国家占了7个。发展中国家技贸措施出台的数量急速上升,加大了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应对的范围和难度。
3.3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系统性要求更高
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是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系统性应用的路径,本质上是实现进出口风险管理的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旨在有效控制贸易带来的风险。因此,其系统性和前瞻性尤为重要。由于缺少协调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对层面,总体应对水平不高,技贸措施信息获取渠道不够畅通,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整合国内利益相官方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可获得技贸措施信息的语言转换、信息加工提取和服务企业的能力还很欠缺,系统性组织和应对能力亟待提高。
3.4技术性贸易措施水平和整体效能要求更高
随着我国加入区域贸易合作协定的步伐加快,以及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技术贸易措施的制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提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应对水平越来越迫切,我国现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水平和整体效能还远远不够,预警机制和预警水平难以满足贸易的需求。虽然技贸措施工作机构众多但各自为政,技贸信息系统不少,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信息分散,整体效能不高。此外,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普遍存在人员短缺、专业能力不足现象;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分工,技贸信息共建共享更亟待加强。
4应对措施建议
4.1站在技贸措施国家战略高度,完善技贸措施机制体制
4.2提升整体服务意识和效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技贸措施工作涉及外贸、海关、市场监管、科研、产业等众多部门和行业,需要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出口企业共同配合协调,需要建立整体效能最佳的决策系统和工作系统。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按需构建多层次的协调管理机构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政府层面奖励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技贸措施服务意识,提高系统整体的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4.3建立技贸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构建技贸措施服务大思路大格局
4.4发挥标准化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提升技贸措施工作质量和效率
4.5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意识和水平
作为国际贸易的市场主体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对象,企业一方面是出口目标国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者。技术性贸易措施依然是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这种倒逼机制也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受益。因此,企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应积极参与,担当起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主体的角色。政府部门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评议和应对工作,争取更多地将自身利益融入其中,切实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6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搭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
社会团体是介于政府和企业间的主体,也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达国家在技贸措施体系中,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已成为中坚力量,既不受规则限制,也能把多个企业召集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对抗贸易壁垒,减少企业外贸损失,成为企业的最佳代言人。近年来我国社会团体在技贸措施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业商协会不仅对企业提供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还可以提供咨询培训服务,开展技术贸易壁垒研究,代表行业进行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诉。此外,行业商协会还可以对行业内部进行自律,整合行业内外大量分散资源。因此,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4.7大力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加大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
多边贸易规则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国际标准作为多边贸易规则协调性原则的基础,已为WTO和全球各区域贸易协定认同和接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海外工程中,都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优先事项。发达国家国际标准的采标率都在9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完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因标准问题受损。因此,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应做到应采尽采,能采尽采;同时,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并积极申请国际标准,抢占国际规则的主导制定权。
4.8加强技贸措施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贸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