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贸促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镇江市委员会

七、我国对拜登301新关税措施强烈谴责。我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多次公开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对华301关税措施和其他歧视打压做法,强调公平竞争、坦诚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拜登政府对华301关税审查持续近三年,2024年5月14日公布审查结果并拟提高关税,进一步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在绿色能源领域打败中国的目的尤为明显,这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美方的有关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的共识背道而驰,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一、美国拟实施的301新关税措施

2024年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对301措施的法定四年期审查结果,同日,拜登发布总统备忘录,建议在维持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对关键领域产品进一步加征关税。早在2017年,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发起贸易战,先后对我国四批清单总计3700亿美元商品征收301关税。WTO专家组已经裁定美国的301措施与世贸规则不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特朗普时期相比,拜登政府此次关税措施兼具了两方面的考量,既要削弱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要加强美国供应链的搭建和完善,措施的针对性强,战略意图明显。

(一)特朗普时期的301关税

2017年8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b)条对我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做法启动调查。301条款本质上是美国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及制裁制度,属于进攻型对外贸易措施。因此,美国的一系列行动被广泛认为是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

2018年4月6日USTR发布通告,称我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做法是不合理或歧视性的,且对美国商业造成阻碍和限制,可以根据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b)条采取关税措施。通告发布后,USTR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6月20日,USTR发布第一轮关税涵盖的产品清单(清单1),年贸易额约为340亿美元。该通告指出,美国政府审查了关税子目覆盖含有重要工业技术的产品,对那些受我国做法影响的产品征收关税。USTR于2018年8月16日发布第二份产品清单(清单2),涉及价值约160亿美元的产品。第二次行动通告指出,确定这一数额是为了维持此前确定涵盖年贸易额500亿美元产品的301关税的有效性。作为回应,我国宣布将对美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以反击美国严重侵犯我国在WTO的合法权益的行动。

2019年8月,USTR宣布进一步将301关税扩大到年度贸易额3000亿美元的其他产品(清单4),关税税率为15%。清单4又分为A、B两部分,其中清单4A涵盖约1200亿美元商品,于9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回应,中国宣布对美国价值75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由于2019年12月13日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并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签署,清单4B商品的15%关税未予实施。2020年2月14日,清单4A商品的关税从15%降至7.5%。

综上,特朗普时期美国对我国实施的301关税措施共计四轮:(1)2018年7月6日开始实施的清单1涵盖约340亿美元商品,税率25%;(2)2018年8月23日开始实施的清单2涵盖约160亿美元商品,税率25%;(3)2018年9月24日开始实施的清单3涵盖约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10%,后于2019年5月10日上调至25%;(4)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清单4A涵盖约1200亿美元商品,税率15%,后于2020年2月14日降至7.5%。

(二)WTO已裁决美国对华301措施违规

2018年4月4日,中国在WTO针对美国对华301关税措施提起磋商;2020年9月15日,专家组报告正式发布。专家组裁定,美国301关税措施与GATT第1条第1款、第2条第1款(a)项和(b)项不一致,且美国未能证明其违反WTO义务的行为符合第20条的一般例外,因此违反了WTO义务,建议美国修改措施以符合世贸规定。

首先,专家组裁定美国违反了GATT第1条第1款项下的最惠国待遇义务,因为美国未能立即无条件地向中国产品提供其给予其他成员同类产品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

(1)美国301关税措施构成了第1条第1款中的“一般关税(ordinarycustomsduties)”;

(2)进口至美国的中国产品和无需缴纳301关税的其他成员产品是同类产品,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歧视待遇仅基于国别;

(3)对其他成员产品不征收301关税构成了一种“利益”;

(4)上述利益没有“立即无条件地”授予中国。

美国援引第20条(一般例外)(a)项“为保护公共道德所必需的措施”来主张争议措施的合法性,但没有得到专家组的支持,并认为对于第20条的审查顺序应当先看是否符合小项的要求,再看是否符合20条的引言(chapeau)规定。在本案中,专家组认为美国没能证明争议措施符合第20条(a)项。(a)项的认定需要三个要件:一是美国确定了一个公共道德的目标;二是争议措施旨在保护其公共道德目标;三是争议措施是保护其目标所必需的。

在本案中,专家组认为美国满足了第一个要件,公共道德目标包括经济关切。对于第二个要件,专家组认为难以验证征收额外关税是否旨在实现该目标,因此要在“必需性(necessity)”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双方的分歧。对于第三个要件,专家组认为美国没能证明其主张的目标和关税之间存在“真正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genuinerelationshipofendsandmeans)”。因此,美国没能证明争议措施符合第20条(a)项规定,故不能援引第20条的一般例外条款为其301关税措施辩护。

综上,专家组裁定美国的301措施不符合世贸规则。

(三)301关税四年复审及结果

2022年5月5日,USTR开始对“2018年7月6日措施”和“2018年8月23日措施”进行法定的四年期审查,并宣布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7(c)(2)条,两项关税加征措施可能会在各自四年期满时终止,但在最后60日内从这些贸易措施中获益的国内产业代表可以请求继续实施措施。2022年9月8日,USTR宣布301关税措施将继续有效。

2024年5月14日,USTR发布四年期审查的综合报告。USTR得出四项结论:301措施是有效的;中国并未消除其政策和做法;关税对美国的负面影响较小;301关税有效减少了美国从中国的进口。

第三,关税对美国总体经济福利产生的负面影响甚微。对美国的负面影响主要与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有关,而对最直接受关税影响的十个行业的美国生产,301关税则产生了积极效果。此外,2018到2019年采取的301关税措施并未很快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就业或工资水平,中国实施的报复关税以及301关税之外的其他因素是导致整体就业水平低迷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USTR建议维持既有301关税,并增加某些战略产业产品的关税,提高关税措施的有效性。

(四)拜登政府拟提高的关税

1.总统备忘录

2024年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布备忘录,指示USTR维持301关税措施及产品清单,并修订措施以增加特定中国产品的税率。总统备忘录明确拟上调关税的产品类别、关税税率以及上调年份,具体如下:

从中可见,与特朗普对中国千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一刀切”做法不同,拜登政府关税表现出针对性强、目的性强的特点,主要针对:

(1)钢铁和铝产品;

(2)先进制造业产品和材料;

(3)关键矿产;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领域的关键产品。

2.USTR公告

根据拜登总统关于提高某些类别产品的301关税税率的指示,公告附件A列出了针对382个税则号和5个统计报告编号的最新关税。关税上调将于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批生效。USTR拟定2024年的关税加征措施将于8月1日生效,2025年和2026年的加税则将于每年1月1日生效。

USTR同时计划设立一个暂时排除程序,可提交申请的税则号列在附件B中,具体申请程序将在单独通高中公布。据此赋予的关税排除效力截至2025年5月31日。

最后,USTR拟暂时排除19项太阳能制造设备的301关税,拟议的暂时排除项目载于本通知附件C。拟议的关税排除将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5月31日有效。

3.简要评述

USTR报告称,本次301措施变更的核心是对部分产品在既有301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征关税。本次加征既要削弱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要加强美国的供应链韧性,同时兼顾政治考量,可谓“攻守俱备、名实兼顾”,措施的针对性强,战略考量和政治宣示意味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产品范围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次措施针对的产品范围较窄,目标非常明确,且对不同产品的征税幅度不同。譬如,由于疫情期间美国医疗保健产品产能受制于中国,因此本次特别对个人防护设备等商品征税;而电动车、电池和关键矿产,都属于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商品。

三是对重要的生产设备建立排除机制。针对制造用机械类产品(特别是太阳能产品)设立排除机制同样有助于保护美国的制造业,尽量降低关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综合来看,拜登政府虽然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301措施,但在侧重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别。

四是宣布时机上配合拜登政府政治议程。此次301关税复审长达两年之久,USTR待价而沽未果,始终举棋不定,直至距美大选不足半年,方抛出针对性和政治宣示性均较强的复审结论,对华示强并争取美国内利益集团支持,充分显示出拜登政府利用301关税复审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意图。

二、美国知名智库卡托研究所专家批评拜登301新关税再次将政治置于良法善治之上

(一)加征关税是出于美国内政考量

由于美国已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27.5%的关税(根据301条款已经征收25%的关税,加上原有2.5%的最惠国关税),目前中国电动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对中国造电动车加收100%关税,实质上使中国电动车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加征电动车关税的目的与钢铁关税类似,而美国通过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已经基本上将中国钢铁从市场上淘汰。此前,拜登总统曾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反对日本企业(新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本次新电动车关税与之相同,都出于美国内政治和2024年大选的算计,与经济或地缘政治无关。随着特朗普竞选团队宣称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拜登政府显然感到有必要以斗狠的方式作出回应,以吸引中西部工会的汽车工人。2024年3月特朗普也回应了有关拜登加征100%电动车关税的报道,发誓对墨西哥制造的中国电动车征收200%的关税。

(二)加征关税是损人不利己的糟糕政策

一是电动车关税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作者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油价高企迫使美国消费者购买更小、更省油的汽车(这一领域主要由日本生产商主导),而里根政府通过向日本施压限制对美出口,来应对美国三大车企面临的竞争困境。结果,日本汽车在美国的价格平均上涨约3,700美元(以2022年美元计算,下同)。美国一方面限制低价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允许美国车企将每辆车的价格提高约2138至2850美元,欧洲车企也进一步提高了在美售价。总体而言,对日本汽车的限制每年给美国消费者造成超过160亿美元的损失。如今中国电动车出口到美国引发的问题虽然和当时的日本汽车有所不同,但美国保护主义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是相似的。中国生产的一些电动车质量相当好,即使无法获得《通胀消减法》项下补贴,价格也远低于美国市场上大多数电动车。因此,禁止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能促使美国电动车企设定高价,使美国消费者受损。作者认为,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美的情况不同,美国将禁止中国车企在美投资,中国无法规避这一关税壁垒。

二是不利于美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除特斯拉之外,美国车企在电动车市场上基本上处于落后地位。例如,彭博社报道称,由于需求和价格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福特每辆电动车亏损超过10万美元。设置关税壁垒确实有助于消除美国车企可能面临的竞争压力,但对于促进车企发展并无益处。

三是提高关税破坏了拜登政府既定的减排目标。提高电动车价格,阻碍了电动车的使用,在这些方面,政府延续着政治和保护主义优于环境目标的惯性。《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消费补贴仅限于购买少数北美制造的电动车,拜登政府已经继承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多项太阳能产品关税(基本无效)。此外,除了提高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拜登政府还在积极考虑对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说这些产品以补贴价或倾销价出口到美国。

(三)新301关税措施存在法律适用上的错误

2018年,特朗普政府启用尘封多年的301条款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美国认为,中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给美国每年造成约500亿美元的商业利益损害,需要征收等额的关税才能促使中国改变知识产权政策。现在,拜登政府利用该条款对中国电动车和其他产品加征关税。作者认为,中国对电动车的补贴和对国内“战略性”行业的支持,与301条款报告中所谓中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行为无关。

作者强调,拜登政府故意忽视301条款和232条款的程序和实体差异,主要出于政治权宜,进一步破坏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法治性,它不仅削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长期实质性利益,而且可能为新一届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滥用贸易法大开方便之门。

三、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称拜登和特朗普转向关税将是世界经济历史的转折点

(一)拜登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1.拜登和特朗普提出关税主张争取选民支持

作者首先分析了美国关税发展历史,指出共和党国会于1922年通过《福特尼-麦康伯关税法》(Fordney-McCumber),用于一战后保护美国产业免受德国竞争的影响,并挽救价格下跌的企业,但该法案的实施引发全球关税上涨的浪潮。20世纪20年代,民主党表达对关税的强烈反对,认为关税将对消费者和农民造成损害。现今,拜登和特朗普将关税用于争取选民,主张通过保护主义关税实现国家繁荣,鉴于二者正为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内华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这六个摇摆州的选情殊死搏斗,何种主张更具说服力尤为关键。

2.特朗普和拜登的不同关税主张

特朗普相信赤裸裸的数字更能吸引选民,因此承诺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征收60%的关税,对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征收10%的关税,其中也包括美国与20个合作伙伴签署的14项自由贸易协定所涵盖的产品。特朗普最初承诺将对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但当拜登宣布将把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的关税提升至100%后,特朗普又将关税提升至200%。

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将保证对中国和世界构建更高的保护性壁垒。如果拜登再次当选,他将禁止进口含有重要中国成分的制成品,并将因此面临相应的政治压力。

在产业政策方面,二者皆对产业政策的胜利充满信心。但拜登认为,《芯片和科学法案》和《通胀消减法案》中的大规模补贴是产业政策的主要工具,贸易保护仅作为辅助。而特朗普则认同极端的关税。

(二)拜登和特朗普的关税主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者认为,对太阳能电池、电池和电动车进口设置禁止性壁垒将推迟绿色经济的发展,而拜登和特朗普无视该影响,且毫不担心中国的报复和对全球经济规则的破坏,完全忽略了愚蠢的《1922年福特尼-麦康伯关税法》(Fordney-McCumber)和《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Tariff)带来的意外后果和历史教训。

1.中国的报复和应对

作者指出,美国背离二战后的自由贸易原则将使中国有理由采取报复行动,但中国政府会将报复行动限制在象征性领域,只针对美国的少数标志性产品发起报复。此外,中国还将在世界层面开放贸易和投资,鼓励电动车和电池企业在欧洲、巴西、墨西哥等地建厂,看美国是否有胆量通过限制来自第三国并含有中国成分的进口产品来损害自己的联盟。

2.美国关税措施对全球经济规则的破坏

作者指出,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全球性机构将会发现,要阻止那些效仿美国、投机取巧地征收关税和提供补贴的成员国几乎不可能。

世界能否在21世纪维持全球经济规则的结构,延续该规则创造的繁荣,将变得难以预测,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强大经济体,以及澳大利亚、巴西、智利、东盟和韩国等中等经济体的决定和行动。如果其他国家效仿美国做法,世界经济繁荣将遭受损害且更加难以预测。如果这些国家实行抵制措施,则美国有可能被孤立和削弱。不论结果如何,拜登和特朗普争取加征关税的措施都将是世界经济历史的转折点。

四、欧洲知名智库布鲁格发文称拜登对华电动车301关税受政治因素驱动

(一)美国国内政治影响下的一项非同寻常的决定

作者指出,美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的决定有四个不合常理之处:

一是100%的关税过高。这相当于指控电动车的一半成本由中国政府资金支付,远超其他部门估计的范围。

三是美国所有行业都在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作用,电动车不是中国间谍,加征关税偏离了美国为国家安全采取反华措施的初衷。

四是拜登政府的绿色转型目标包括对汽车大幅减税,降低消费者使用绿色替代品的成本,加征关税与拜登政府的绿色转型目标背道而驰。

(二)美国提高301关税的全球影响

从宏观的数量、价格和汇率方面看,关税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和物价的影响是微小的,但可能导致中国失去未来的机会,特别是电动车。中国的报复是相称和有限的。过去经验看,中国的报复主要是限制美国农产品出口,这些产品可以很容易地从其他地方采购,且美国出口商在中国的损失会得到补偿。

作者认为,关税所代表的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是一种危险的趋势,可能会削弱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缓和影响力的意愿,还会使认为美国遵守WTO规则的观点消失。这两个因素增加了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必然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

欧盟对其境内的中国生产商仍然比美国更为开放,但如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欧盟将面临与RTA合作伙伴类似的挑战。RTA缔约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加上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电动车关税的报复,很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典型。

(三)电动车价值链的分离?

作者指出,电动车价值链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将大大提高。从美国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国内市场对中国生产商的抵制,将产生重大问题: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美国电动车价值链是否可持续,以及是否能以合理的成本、在质量和效率方面不落后。解答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反事实的关税造成的长期消费者损失、美国绿色转型的速度、更多补贴的可能性给政府财政造成的负担,甚至美国汽车公司的偿付能力。

对中国目前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优势进行粗略研究,会发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数量几乎是欧盟和美国总和的两倍,电动车在新车注册中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并在质量、价格、技术前沿综合上取得进步。最新款比亚迪海鸥汽车在中国的售价略低于1万美元,是中国电动车竞争力的一个例证。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公开对西方与中国汽车进行竞争的能力表示悲观。

作者指出,中国的成本优势来自市场规模、先进和低成本的电池技术、IT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欧盟将对中国中央和省级政府补贴发挥的作用进行调查评估,仅比亚迪等中国上市公司能够提供可获得的、可靠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相对营业额和附加值而言都较小。

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量增长超过60%,达到120万辆,主要面向欧洲、墨西哥和几个亚洲新兴市场。中国最大的电动车企及电池供应商已经发展出独特的品牌、技术和设计,能够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摩洛哥、墨西哥和匈牙利等市场建立海外制造和分销渠道。中国电动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迅速增长,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作者认为,随着电动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最成功的中国生产商相对于美国生产商的规模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它们在同一平台上通过定制产品瞄准特定市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和通用汽车在日益增长的电动车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并不理想。标准普尔将福特和通用的长期债务评级分别定为BB+和BBB——略低于和略高于投资级。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动车企比亚迪和小米的市值分别为86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而通用和福特的市值都仅在500亿美元左右。

(四)欧盟的电动车贸易战略

作者指出,欧盟当前仍然面临是否应该根据拜登的新关税调整其政策,以及如何调整的问题。作者认为,从美国市场撤出的中国电动车不会激增,欧盟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新关税路线。

欧盟的电动车贸易战略追求六个主要目标:

(1)为本土制造商提供公平竞争平台;

(2)维护欧盟汽车出口商和在华制造商的利益;

(3)保障欧盟汽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和竞争力;

(4)保护欧盟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利益,使他们从更便宜的汽车中受益;

(5)确保绿色转型的速度;

(6)出于经济和地缘政治目的,与中国保持合作和建设性关系。

作者指出,同时朝着六个目标前进是一项挑战,但欧盟可以根据电动车行业既定的竞争中立目标,促进生产力增长和创新的公平竞争。应当客观、现实地计算中国电动车反补贴税幅度,以符合WTO规则的方式进行界定和记录。同时应该对比盟内补贴情况,如果发现中国净补贴为零,则反补贴税应为零;即便存在净补贴,反补贴税应设定在与调查结果一致的最低水平。征收反补贴税的同时,还应提议成立一个负责查明和监测电动车补贴的中欧工作组,并推动减少补贴,以便在规定期限内消除税率差。

作者认为,为了确保汽车产业的长期活力和竞争力,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持绿色转型,并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欧盟应对中国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的投资采取开放政策,同时继续要求中方公平对待在华欧盟企业。最终,欧盟需要准备应对美国对吉利旗下沃尔沃等在欧洲生产的中资汽车的限制。然而,欧盟的这条道路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面临中国进口电动车过快渗透的问题,可能需要诉诸与WTO规则相容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优势是关税的增加通常有三年时限,但必须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口商品。

五、美国媒体TheDispatch发文表示历史教训令人担忧拜登政府对华新关税措施

(一)拜登政府的行动

(二)美国贸易政策历史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配额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阻击依靠产业政策制造廉价环保汽车的战略竞争对手而采取保护主义。里根政府担心大量的日本进口汽车会摧毁美国三大车企并使中西部工业区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因此,美国政府在1981年胁迫日本政府对本田、丰田和其他畅销品牌向美国的出口实行严格配额,即“自愿出口限制”(VERs)。

针对VERs的成本和收益,已有数十项经济研究和报告作出详细说明,均表明此类措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很明显,这些配额提高了美国汽车的价格(不仅是日本车,还包括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使每辆车增加了数千美元成本,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约合2024年的177亿美元)。这种负担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持续存在,并且主要由低收入的美国人承担。这只是VERs显而易见的经济成本,正如经济学家DonBoudreaux解释的那样,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重大经济损害是难以量化的,例如VERs导致更高的汽车价格,剥夺了美国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将资源人为地转移到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导致美国某些行业因此萎缩,某些工作岗位因此消失或未能创建。

如果VERs能够促进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并增加就业,也许这些经济成本是合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美国消费者被迫在汽车上花费的大部分额外资金,并未流向美国三大车企、UAW或美国财政部(加征关税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是流向外国车企。据一项研究估计,由于日本汽车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消费者成本的80%,都通过“配额租金”的方式(即出口商在受保护市场中通过销售更昂贵的商品所获得的额外利润)转移到日本车企手中。欧洲老牌车企和韩国新兴车企也从美国汽车价格上涨和日本竞争受限中获益。鉴于VERs针对的是数量而非金额,日本车企便将其“配额租金”用于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以及更大、更贵的车型,从而进一步提高利润,并与三大车企展开更加直接的竞争(日本品牌最初在被三大制造商忽略的低价市场竞争,但讴歌、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都是在实行VERs期间开始起步的)。最后,配额允许并鼓励日本车企作为“合法”卡特尔在美国运营,与其他汽车企业集体决定配额数量和美国市场份额。

此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VERs使美国汽车工业走上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财务可持续的道路,三大车企如同其他受保护行业一样挥霍了保护主义暴利,并未用于汽车投资。

尽管底特律的车企的确提高了生产质量,但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仍远落后于日本。实际上二者之间的质量差距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扩大,因为日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在创新,并从“配额租金”中获益。最终,三大车企在配额实施期间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出现裁员、关闭工厂和投资延迟等问题。

VERs确实鼓励了日本车企扩大在美投资(尽管经济学家们对这些投资是否真正归功于配额存在争议)。然而,大多数在美国新建的日本汽车厂都没有工会组织,且位于实行“就业自由”的州(即雇主不能以员工加入工会或支付工会会费作为就业条件,这可能会降低工会影响力),因此直接牺牲了UAW工人和“锈带社区”(指位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曾经历经济衰退的制造业重镇)的利益。正如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在1990年所解释的那样:这些新工厂大多位于中西部和中南部的农村,远离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厂,因此老厂裁员和停产在当地造成的问题并没有因新厂的建立而得到缓解。全面评估美国汽车工业重组的影响必须考虑这些成本。

2.如今的太阳能电池板保护主义

十多年来,美国试图通过补贴和保护措施来促进国内太阳能电池板产业的发展。2009年实行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拟为国内太阳能制造商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贴。但就在提供资金之际,问题开始出现,美国公司的财务困难再次被归咎于中国。因此,在产业政策典型代表Solyndra公司的失败被大肆宣传后不久,美国于2011年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组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美国在2012年加征30%以上的进口税,从而减少了进口,但增加了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的其他类型太阳能产品。此后,处于挣扎边缘的美国太阳能行业在2013年提出另一起范围更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并成功推动在2015年初再次对这些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从约10%到超过200%不等)。

作为依据“301条款”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和2019年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此外,美国政府还对涉嫌含有中国进口多晶硅的太阳能产品采取了其他几项贸易措施,理由是多晶硅这种关键的太阳能原材料被视为由“强迫劳动”制造。

作者认为,美国实施某些贸易措施有其合理正当之处,但有两点毋庸置疑:一是因投资资本的高度流动性、美国制造业面临的非贸易阻力以及正常的贸易转移,最初的“对华关税”已经演变成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了可以预见的各种危害。美国能源部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归因于美国关税和其他贸易摩擦所造成的大幅“溢价”。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费用也同样昂贵。根据《华尔街日报》2022年的报道,美国屋主安装住宅太阳能系统平均每瓦需要支付2.65美元,而欧洲为1.5美元,澳大利亚为1.25美元,印度为1美元。美国较高的价格已经损害了几家美国太阳能安装公司,导致该行业失去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二是美国人仍在期待所有保护主义和产业政策会使美国国内太阳能制造业回归稳定并充满活力。然而事实是,尽管美国征收了大量关税并根据《通胀削减法案》(IRA)进行数十亿美元补贴,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仍在苦苦挣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进口。根据《金融时报》3月报道,因东南亚进口激增,美国新制造项目被迫推迟或取消,即使实施关税和补贴等措施,进口产品仍然比美国造产品更便宜。

由上可知,过去十多年美国太阳能保护主义失败的教训让美国实行了更多的保护主义!

(三)同样的历史教训

1.经济损害

首先,如卡托研究员Packard所言,可以预期美国电动车价格会上涨。如今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质量相当不错,价格远低于美国市场上的大多数电动车(即使美国提供慷慨的消费补贴)。因此,有效禁止中国电动车将给美国车企留出剩余空间,使电动车价格高于原定水平,从而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与过去针对日本的情形不同,拜登政府必定会禁止中国车企在美国投资以跳过这道新的关税壁垒。

根据《华尔街日报》StephenWilmot所言,价格上涨可能是电动车电池和矿产的一个特殊问题,因其对美国制造价格较低的电动车非常重要,而且中国在电池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估计,电池关税可能使标准的特斯拉Model3增加约1000美元的额外成本,从而有可能抑制特斯拉在美国境内的生产,鼓励其在中国的生产(在中国,特斯拉可以服务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外国市场)。福特在墨西哥制造的MustangMach-E是否也受到影响,取决于关税最终是否适用于进口到美国的使用中国关键零部件的电动车成品。

2.国家孤立

作者指出,拜登新关税引发的第二个担忧是这仅是美国努力使其供应链与中国“战略脱钩”的开端。事实上,拜登政府官员已经计划利用未来的《美墨加协定》(USMCA)谈判,将矛头指向墨西哥制造的来自中资工厂或含有中国原料的钢铁和电动车。美国商务部目前还在调查“联网汽车”,车企担心今年秋天出台新的限制措施,将限制范围从中国产电动车扩展到任何使用中国零部件的汽车。

中国的电动车、投资和中间产品正在流入其他国家,如韩国、加拿大、巴西、越南和匈牙利。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开始生产低价格、高质量的电动车并出口到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将面临更大的贸易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与中国公司有关的进口产品,或者本国市场被中国产品取代后向美国出口的“安全阀”经济体的产品。如此,美国也将变得更加孤立。尽管其中一些进口电动车(如韩国的两款车型)好评如潮,但拜登政府仍禁止许多进口电动车获得美国消费者补贴。若以牺牲美国工会化生产为代价的进口产品继续在美国市场表现良好,那么美国接下来是否还会加征关税?

作者认为,现如今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美国电动车价格将高于全球已经毫无疑问,唯一的问题是究竟会高多少。这对于大量亏损且难以获得发展动力的美国国内产业来说,才是真正的问题(部分原因就在于高昂的价格)。

(四)总结

尽管拜登新关税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历史教训揭露了太多令人不安的长期风险。持续上涨的价格会阻碍政府推广环保产品消费,损害需获得低成本投入的美国下游制造商。就连拜登政府贸易代表也承认,即使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也有助于美国工业基础的发展,其提议将数十种中国工业设备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进口保护措施的蔓延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地缘政治冲击也可能增加。除非激励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并背离先例,否则受保护的美国公司和工人将难以因为保护主义措施而变得更有生产力或更健康,其反而会游说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如果这一情况最终出现,那将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的阻挠或中国出色的产业政策,而是美国保护主义路线的结果。最令人沮丧的是,这会让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失去许多其他更好的政策选择。

也许,与历史和国内外普遍持有的观点相反,拜登政府的举措并非出于政治考虑,也不会像以往那样表现不佳,国内的电动车、太阳能和其他“战略”产业得到保护后可能会成为全球主导企业。如果真的如此,拜登总统的赌注将会得到回报,新关税涉及的产业不会像钢铁、糖业、造船等保护主义宠儿一样成为美国的负担。但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一场豪赌——实行保护主义的产业有时也会取得成功,但成功并非因为保护主义。

六、英国《金融时报》旗下媒体认为拜登对华电动车提高关税是庸人自扰

(一)拜登提高关税的行为毫无意义

2024年5月14日,拜登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此举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的贸易争端,导致日本被迫对其汽车实施自愿出口限制(VERs)。出口限制最终促使日本生产商纷纷在美国设立工厂,以规避此限制。多年来,大多数工厂蓬勃发展,已成为如今美国南部各州汽车工业的支柱。

尽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发现,从日本进口的数百万辆汽车没有对美国国内汽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但最终仍然迫使日本采取自愿出口限制。如果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进行同样的调查,会发现其也不会对美国造成威胁。事实上,从中国进口的汽车数量没有达到触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保障措施)规定做出裁决的条件——进口数量激增。

迄今为止,美国进口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数量微乎其微。中国生产商没有在美销售任何乘用车,唯一的进口来自美国生产商,他们在中国生产一些自己的型号,然后卖回美国市场。因此,拜登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100%的新关税对中国生产商的影响为零。相反,只会影响在中国生产再出口到美国的美国公司。

(二)进口中国电动车不会对美国汽车业造成严重损害

美汽车行业正在复苏,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该行业目前雇用了超过106万名工人,达到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者指出,拜登为保护美国工人和美国汽车工业而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的想法是虚假的。该关税源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最初是由特朗普在2018年作为对抗中国贸易的一种工具。国际律师事务所Steptoe(世强)认为,特朗普是因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受阻,而不是因美国产业受到进口激增遭受损害而采取的措施。

(三)中国生产商不会采取和日本相同的措施

作者认为,中国电动车生产商不会与日本一样在美投资设厂。一是不同于日本生产商,目前中资生产商在美国没有任何市场份额。二是中国生产商难以获得任何公共补贴。在没有市场和公共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电动车生产商在美业务最初将面临营收少、固定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那将是一场灾难,更不用说将面临的其他障碍。

与此同时,美国车企将继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美国研究机构GoodJobsFirst的数据显示,自1966年以来,福特和通用汽车已累计获得超过150亿美元的补贴,以及其他以贷款和援助形式提供的近850亿美元的政府支持。

拜登绕过ITC等国内机构和WTO等多边机制,将对外贸易作为外交政策工具武器化。他对实质上不存在的自中国进口电动车的打击可能有利于其外交政策,并为他在11月的选举中赢得一些选票。事实上,提高关税只会进一步损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利于全球贸易治理,最终将一无所获。

七、我国对拜登301新关税措施强烈谴责

2024年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计划仍然保留对华301关税措施,裁定维持对中国大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同时大幅提高电动车、半导体、太阳能产品、钢铁和铝等商品的关税。美方此举是滥用贸易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美国产业转型升级,也将损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美方提高301关税违背了“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

1.2024年5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会见记者时就美国对华301关税措施表态

2024年5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五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美国频繁对华施加单边制裁,滥用301关税,打压中国的正常经贸科技活动,暴露出美方为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不择手段。其丧失理智的制裁行动不能解决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会对国际产供链的正常运转造成进一步破坏;并不能因此阻止中国的发展振兴,反而会激发14亿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世贸组织已明确作出结论,美国的301关税是违背世贸规则、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美方的这一做法既损人又不利己。

王毅强调,单边行径和保护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必将被历史车轮碾碎。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当正告美方,不要再给世界制造新的麻烦。

2.2024年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4年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美方的保护主义举措也将对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大破坏。中方注意到,有多位欧洲政要表示,加征关税是破坏全球贸易的下策。

中方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1.2024年5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

2024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中方坚决反对并严正交涉。

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非但不予以纠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美方提高301关税违背了拜登总统“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这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2.2024年5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4年5月16日,针对路透社记者就中方尚未宣布针对301关税反制具体措施的提问,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对于美国单边关税措施的立场是一贯的。对近期美方肆意提高对华301关税的错误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并已严正交涉。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三)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美方滥用301关税表示强烈不满

2024年5月14日,美国官方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税率,其中,对铝产品加征关税将会由7.5%提高至25%。

协会代表中国铝企业希望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THE END
1.全球贸易纷争:挑战与解决之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纠纷屡见不鲜。贸易战、关税壁垒、反倾销措施等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纠纷不仅涉及到货物贸易,还包括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贸易纠纷的频发,对全球供应链、企业利润以及各国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 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44346158
2.贸易之争源起何处另有经济学家提醒,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伴生成本”非常高,不仅将招致其他各方的反制,加剧地缘政治危机,也会阻碍全球资源有效配置与世界经济整体效率提升,甚至可能导致全球市场萎缩,给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波折。 应该说,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生国际经贸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摩擦http://www.cacs.mofcom.gov.cn/cacscms/article/cgal?articleId=182693
3.低碳经济对贸易的影响探索论文9篇(全文)新形势下,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的提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挑战非常大,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愈发严峻,在发达国家利用低碳经济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形下,国际贸易规则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对外正当利益和贸易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中国应该顺势而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8sw80vh.html
4.最新国际竞争与贸易壁垒(5篇)1、“环境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消费者到另一国接受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有利及不利影响环境壁垒:也称‘绿色服务。例如就医、留学、旅游等3.商业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叫差价税。断增加2)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①按照有贸易壁垒’或‘绿色壁垒’,是由进http://cooco.net.cn/zuowen/1103068.html
5.国际市场营销学工商学院自考大专复习资料教务考务(3) 突破贸易壁垒 (4) 拓展高新技术的领先地位 (5) 加强行业竞争与垄断地位 第四节 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内容 第二章 国际市场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的本质:在国际环境中,运用市场营销学原理和规律去调动企业可控要素去适应国际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变化。国际营销外部环境分为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 http://hgsfxy.mdgs-edu.com/jwkw/409.html
6.贸易壁垒的例子及分析近年来,绿色壁垒的日益盛行,已经影响我们越来越多的贸易领域和产品。我国继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指向国之后,现又成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主要限制国。因此,我国的出口贸易即将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仅2005年,我国遭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出口贸易金额近500亿元,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绿色壁垒对我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jy3303s.html
7.欧菲光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目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受到了限制。未来,如果部分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公司可能面临设备、原材料、芯片等资源短缺和客户流失等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受限、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有境外业务的参股公司亦可http://news.10jqka.com.cn/20240420/c657104077.shtml
8.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有哪些?某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CPU、一台扫描仪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三个图像任务,每个任务有三个程序段:扫描Si,图像处理Ci和打印Pi(i=1,2,3)。图为三个任务各程序段并发执行的前趋图,其中,(1)可并行执行,(2)的直接制约,(3)的间接制约。(2)处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9f029c6752f143d0b7dd00d3f60477d1.html?fm=bdb186b5fd4579b94e26b884203be02de2
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7m国际贸易理论ppt大学课件预览第四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价值与国际价值量的概念,厘清其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解确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理论说明;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初步了解有关国际贸易条件的争论的不同观点基本内容国际价值与国际价值量国际价值规律http://read.cucdc.com/cw/4624/43776.html
10.玲珑轮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壁垒”相关内容。 如果未来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提升,将可能给公司境外销售业务带来一定 风险。 (六)境外经营相关风险 2013年,公司启动泰国玲珑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8,866.6万美 元,建成后将新增1,2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和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 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投入约30.86亿元人民币,泰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2100001897_87.shtml
1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9期(总期138期)在线培训课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凝聚共识,更好地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截止到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各领域。除了在国家层面,“一带一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61.html
12.25国际商务考研名词考点:技术性贸易壁垒!25国际商务考研名词考点:技术性贸易壁垒!考研国际商务有一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点,是需要我们提前储备的,比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详细来看高顿考研有针对的讲解,供参考!https://www.gaodun.com/kaoyan/160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