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非常严格,全世界大概也找不出可以和日本媲美的国家了,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在日本的街头上基本都看不到垃圾箱,路上喝了瓶饮料或者擦鼻涕的纸巾都要带回家作为家庭垃圾处理。
在日本,每个家庭排出的垃圾容积约占6成的容器包装废弃物,通过回收利用,在减少废弃物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1997年,日本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在2000年开始全面实行,就是将饮料塑料瓶之类的和食品包装回收之后统一进行回收再利用,制成其他塑料制品。
※根据容器包装回收法,塑料容器包装(PET瓶、白色托盘)除外。
容器包装回收法的制定
日本经济在高速增长期以后,迄今为止都是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但这种经济系统的产生,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废弃物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填埋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抑制废弃物产生的同时,通过回收废弃物来减少废弃物就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一般废弃物中容量约占60.1%,重量约占20.1%的容器包装废弃物的场所,成了当下最紧急的课题。
这个制度在平成9年(1997年)部分施行,平成12年(2000年)完全施行。
另外,为了解决法律实施后约10年间出现的容器包装回收问题,平成18年(2006年)通过了修订的容器包装回收法,从平成19年(2007年)4月开始施行。
容器包装回收法的特征是,以前只有市、镇、村全面负责的容器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现如今形成:消费者分类排出,市镇村分类收集,企业(容器制造企业、容器包装销售企业家)决定了再商品化(回收)的“3人”的角色分担,“3人”共同致力于减少容器包装废弃物的义务。
简单来说就是:
企业家的作用“回收”
市镇村的作用“分类收集”
消费者的作用“分类排放”
推根溯源,减少垃圾量是根本,而这一点单靠政府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国民一起努力,减少垃圾,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