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业主共同管理权纠纷的“多一种”方式丨实务方圆物业管理条例

为了弥补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民主决策制度的缺陷,保障个别业主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二百八十条规定赋予业主对于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决定的撤销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之规定,业主撤销权需要在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决定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前述规定的一年期限是除斥期间,期限届满即导致权利消灭。然而,从目前物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出发,业主怠于行使自身各项权利的情况大量存在。以笔者代理的一起案件为例,当事人认为其所在小区的议事规则中,规定不缴纳物业费就不能参加业主大会投票的内容违法,侵犯其业主权益。但该议事规则于2018年表决通过并公示,在撤销权已经因除斥期间届满而消灭的情况下,在民事诉讼领域内,业主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救济渠道?笔者试以在珠海市某法院代理的案件为例,说明通过确认无效的方式,仍可以为当事人保有权利救济的可能性。

一、案件背景

2024年4月,珠海市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准备召开业主大会,就包括上调物业费在内的多个重要事项进行表决。本案当事人甲公司在参加表决前发现,自2018年10月起公示并实施的《某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业主拒绝支付物业服务费、不交纳物业专项维修基金以及实施其他损害业主合法权益行为的,不能在业主大会会议上行使其投票权”。鉴于甲公司与某小区物业公司存在其他法律纠纷,截至2024年4月甲公司尚未缴纳物业服务费。如按照该议事规则内容进行表决,则甲公司无权参加本次业主大会的投票表决。距离某小区表决2018年议事规则已长达六年之久,撤销权期间早已届满,也不存在业主大会表决通知未依法送达及公示的其他情形。鉴此,笔者在接受委托代理后,代理甲公司向珠海市某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2018年《某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有关限制业主投票权的规则无效。

二、法律分析

(一)是否属于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

在本案立案后,承办法官联系笔者就本案是否属于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的问题进行讨论。承办法官认为,本案应该向街道办事处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不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对此,笔者在经过多方面检索以及法律分析后,与法官再次沟通并提交如下法律意见。

第一,本案的实质是物权纠纷。业主在业主大会当中的参会权和表决权,属于业主的共同管理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组成部分。某小区2018年议事规则规定侵犯业主共同管理权,本质是侵犯原告享有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权保护属于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以上法律意见成功得到承办法官的采纳,本案顺利进入实质审理程序。

(二)请求确认表决规则无效的请求权基础

(三)不缴纳物业费就不能参加业主大会投票的规定是否合法

对于某小区2018年议事规则的内容本身是否合法,既是本案的争议焦点,也是对方答辩的重点。对方观点认为,根据《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业主拒绝支付物业服务费、不交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以及实施其他损害业主合法权益行为的,业主大会可以在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对其投票权的行使进行限制”,某小区2018年议事规则规定业主不缴纳物业费就不能参加业主大会投票的规定是合法的。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反驳对方观点。第一,《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性质属于地方性法规,而只有法律才能对所有权进行限制和剥夺,依据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不能限制原告的所有权,也即不能限制原告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享有的投票权。第二,就《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条文内容本身而言,该条文也仅表述为“对其投票权的行使进行限制”,而某小区2018年议事规则的规定完全剥夺当事人的投票权,特别是对于《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中所规定的法定必须由全体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也不能投票,是对于《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误读和不当扩大。

(四)原告的权利是否实际受到侵害

在庭审过程中,笔者留意到法官围绕原告的权利是否实际受到侵害多次提问。包括:“原告是否被实际限制行使共同管理权”、“原告是否参加2024年4月召开的业主大会”等。据此,笔者推测法官可能认为,如原告的权利没有实际受到侵害,则原告不具有诉的利益。对此,笔者着重向法官陈述甲公司参与2024年4月业主大会表决的情况,并强调甲公司享有的不动产权面积合计七千多平方米,足以影响某小区业主大会的表决结果。

结语

物业管理问题一直是不动产纠纷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更是数不胜数。并且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地方性法规繁多复杂,也导致各个案件的情况不同。如本案中,被告援引《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答辩,认为制定不缴纳物业费就不能参加业主大会投票的规定合理合法。但笔者查阅广州市、深圳市等广东省其他省市的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均没有相应或类似的规定。

THE END
1.业主自治规范(精选八篇)在业主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有效的完成业主自治需要很多依靠自觉和自愿的行动, 而规章和章程是不能够解决全部问题的。譬如, 我们能够通过法律或章程规定业主大会的形式通过某些决议, 但是我们无法强制性要求业主参与业主大会, 只能依靠自觉。因而在实践中, 我们需要培育社会性规范来约束个体自觉参与, 也就是依靠个体内在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ikhz3r.html
2.物业管理中业主自治法律制度研究物业管理中业主自治法律制度研究,业主,业主自治,业主公约,业主团体,物业管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物业管理中业主自治是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反映。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和研究起步较晚,物业管理发展程度较低https://wap.cnki.net/lunwen-1014300230.html
3.物业公司新员工物业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手册业主既是业主个体自治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又是业主团体自治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业主是指物业的所有权人。 物业管理的经营人主要是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是指依法成立,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的设立,既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设立的一般标准,又要满足针对物业管理的所设定的特殊条件。物业管理企业的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216/08/60310931_1114174421.shtml
4.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细则(精选7篇)为了规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活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建设部制定了《业主临时公约(示范文本)》,供建设单位制定《业主临时公约》参考使用。国内现行法律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运作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规定,业主自治机构的民事主体资格不明确。http://www.gzcl999.cn/zhidu/33822.html
5.小区业主自治自管(自行管理)方案word版标准条例.docx小区业主自治自管(自行管理)方案word版-标准条例.docx,XX 市 (小区)业主自行管理方案 (示范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 小区物业管理区域业主自行管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XX 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119/8110117133005013.shtm
6.业主自治管理组织的设立及指导和协助法律知识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21-03-05 浏览:0 导读:第二百七十七条 【业主自治管理组织的设立及指导和协助】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 https://www.maxlaw.cn/z/20210305/1000743131277.shtml
7.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探讨【内容摘要】业主委员会作为近些年我国新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其法律地位不明确、权责不清等问题,它虽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但在物业管理中扮演着实质性的主体身份,应将其定性为“其他组织”,才能在立法中选择恰当的方式规定其职权,为小区业主团体自治提供法律上的范本,从而帮助各地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7/id/1675834.shtml
8.业主对小区有自治权利吗?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业主对小区是有自治权利的,业主可以成立业主委员,业主委员会就是为了管理小区而设立的,其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 组织,具备独 立法人资格,可以对小区的物业进行自治。 https://www.lawpa.cn/changshi/713483.html
9.物业管理权行使纠纷第四十六条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物业服务企业的报告后,应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处理。 ……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业主、业http://www.shzfzz.net/node2/zzb/zzw_zt/node2238/node2243/node2406/u1a116646.html
10.北京日报:如何为自家房屋设立居住权?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一条规定,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法律允许公民以设立遗嘱的形式,在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房屋上为他人设立居住权。遗嘱设立居住权,包括遗嘱继承和遗赠。 上文提到,如果以合同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kxMDU2NQ==&mid=2247585636&idx=1&sn=80159498af27380a608452ea6b4ba26d&chksm=edc70f286c0aef520870dc295455e1ed3d7af9d06616b7390c5f5ce96e6b3a2a4a6b8a56c742&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