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法治人物”事迹简介(共10人)今日重庆

1.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康飞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他刻苦钻研,从反诈的“小白”成为全国反诈战线赫赫有名的神探,在看不见硝烟的网络战场上,与隐匿在屏幕后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全力守护市民的“钱袋子”,被誉为“反诈尖兵”。他牵头筹建重庆市反诈中心,研发了多项反制项目,其中1项为全国首创,组织开展境外打击,破获一大批大要案件。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获评“全国公安百佳刑警”“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2.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二队政治教导员王庆

他是重庆边检的“金牌教员”,编撰了5万余字执法执勤培训教材,总结了80余种查缉技战法,有效提升了全警执法规范化水平。他是边检战线传播法治文化的“好声音”,进企业、到校园、在执勤现场先后开展普法教育千余次,在点滴行动中弘扬法治精神。他是山城国门的“守护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身后是祖国”的担当始终坚守在外防输入国门一线,在江北国际机场树起一面依法抗击疫情、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金盾。个人被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荣记二等功。

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何小敏

凭着对审判工作的无限热爱,凭着优秀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十年来,她将法律的权威与法官的柔情完美结合,在“家长里短”中弹奏出一曲曲“和谐乐章”,用初心使命演绎着一幕幕“巾帼担当”。她积极推动成立了全市首个“反家庭暴力工作联络委员会”,带领团队致力于家事审判改革,使离婚证明书、婚姻冷静期等措施及时落实到位,集体获评“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她多次深入家暴频发地区作法律宣讲,有力维护了婚姻家庭稳定。多次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4.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锡生

三尺讲台,一方校园,一片丹心,一肩道义。他扎根法学高等教育三十余年,孜孜不倦培育桃李满天下,笔耕不辍广撒法治火种。他始终坚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积极探索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法治事业接班人。立足专业、率先垂范,始终坚持走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最前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立法活动和司法实践的理论指导工作,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殊荣。

5.涪陵区检察院白涛检察室主任朱丽沙

6.重庆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

他扎根偏远乡村3年,长期坚持上门入户访问座谈,收集困难群众意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以法治扶贫为抓手,创建了“让一让”调解室,创新“四步调解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探索实践“三治院坝”乡村治理机制,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在车祸、家人重病的情况下仍坚守一线,为偏远山区群众解决了大量涉法难题,带去了法治的温度。

7.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谭克伦

多年从事基层执法工作,他主办的大要案被央视新闻、央视财经播报,多篇论文被《重庆工商》刊载,其先进事迹被《中国工商报》专题报道,曾被评选为全国“双打”先进个人。疫情期间,他精准定性食品中毒案件,成为全国首例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食品中含有致命性微生物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例,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营造良好的经营市场法治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

8.渝北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华彩路

坚守着一名基层普法工作者的初心,扎根普法一线30年,她是全市唯一亲历“一五”到“七五”普法的亲历者,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位基层普法工作者的“老黄牛”精神。她敬业苦干,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由她指导的普法动漫在全市、全国多次获奖,打造出具有渝北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在她的推动下,渝北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第三方测评,使普法“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这一做法被陆续推广到全市、全国。先后荣获全国“五五”“六五”普法先进工作者、“感动渝北人物”等诸多荣誉。

9.南岸区南坪街道“三调合一”调解中心退休干部、专职调解员李洪峰

他法治工作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被同事和群众亲切的称为“李调调”;他言谈诙谐幽默又不失亲切,常常一句玩笑话浇灭当事双方火气;他在调解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支撑,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他善于“啃硬骨头”,面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案件他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他始终把为群众维权放在心头,坚持让当事双方在每次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9年他的工作事迹被《半月谈》向全国人大政协推荐为社会创新工作方之一,被多家国家主流时政媒体报道。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模范调解员”、被特聘为“川渝地区”调解专家。

10.黔江区政法委退休干部蒋大荣

年过八旬退而不休,不忘党恩报民情。他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释放正能量,始终行走在法治黔江建设的路上。他四处奔走、解民忧办实事,释法说理、化纷争护稳定,对症施教、挽救失足青少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知心老人”。先后被表彰为重庆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工作的基础在基层。河南省司法厅牢固树立“大司法行政”理念,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依托司法所协调推进、督促检查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等职责,真正把司法所打造成乡镇(街道)、村(居)法治综合机构,更好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作用,着力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fzgzapp/ggfzfwapp/rmcyhcjzfapp/202311/t20231113_489439.html
2.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专栏第十三期: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总体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司法工作积极推进,全民法治素养不断提高,但全面依法治国仍然面临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k2Mjc5NA==&mid=2247494182&idx=2&sn=e68e22b51b7cadc22eeafff26d5d53dc&chksm=9a8e855e5640d628f3afb280104c88d3e46c1c02258dcdd71d5d03904cbb10a8eedf8954b420&scene=27
3.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贡献法院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才能制定出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才能得到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科学立法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9/id/8135539.shtml
4.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天下正在巨变。展望2012年之后的中国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和维持牢固的政府信用;而政府信用尤其有赖于高效而公正的秩序,即有赖于法治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必须把法治、特别是一视同仁的司法正义放在优先顺位上。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在2008年9月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社会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了。 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