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之一:“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法官法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人民法院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要求。

2023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落实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军强调,要持续抓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从政治上看”的站位上去了,“从法治上办”的思路举措也就跟上了。

如何进一步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根本在于久久为功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司法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案件讲评活动。贵州高院组织院机关立案、刑事、民事等业务条线,分别从近三年承办的案件中遴选一个典型案例,由承办法官进行讲述。

湖南省株洲市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一员,在“长株潭一体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株洲市两级法院以创建“人民调解员党支部”“诉源治理党员先锋队”为抓手,切实把人民法院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效能。

面对同类案件持续多发高发问题,人民法院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通过强化审判管理、诉源治理、对下监督指导,推动从源头上解决,实现审判、监督、管理的良性循环。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赵勇认为,要一体融合推进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切实增强司法审判工作的党性自觉,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实在日常办案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耕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模式,切实把治理成效巩固为制度成果和效能优势,实现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从个案办理、类案化解中发现研究问题、提供建议对策,为提升社会治理“开方献计”。

人民法院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关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法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主动把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中去谋划,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实到法院履职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将主题教育激发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中。

专家点评

持续抓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

许身健

在2023年的人民法院工作中,“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不仅强调了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统一,也凸显了司法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国框架内的重要地位。法院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

人民法院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就是要求将法院工作融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治理大局。2023年,各级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得到了更加突出的强调,体现了司法服务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目的。通过强化审判管理、诉源治理和监督指导,人民法院致力于从源头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实现审判、监督、管理的良性循环。

从政治上着眼,就是要自觉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捍卫党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要深刻把握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善于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上谋划、部署、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政治立场不移,确保政治方向不偏。

从法治上着力,就是要自觉坚持法治思维,紧紧扣住“依法”这个关键来履行法院职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坚持法治思维,把能动司法贯穿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实质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工作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要不断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建设,努力把坚持政治思维和坚持法治思维有机统一于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中,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依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THE END
1.法治天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6.1万 发布:2017-12-12 14:47:18 24:05 巨轮重启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5.3万 发布:2017-12-12 14:47:08 24:05 古树肇事谁之过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5.3万 发布:2017-12-12 14:46:56 https://tv.chinacourt.org/shipin-62.html
2.以法院文化建设凝聚法治力量卢君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人民法院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是新时代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力量源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法治自信,加强尊重司法规律且彰显审判特色的新时代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4-08/12/content_9037168.html
3.为“最后一道防线”校准法治天平编者按:法律是治国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在改革进程中对公平正义的探索和实践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会的基础日渐稳固。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人民对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4Nzc0Mg==&mid=2658957535&idx=1&sn=0783c38ac4ca2bc17a4e1bd4b67d78fa&chksm=bd75a2c68dc529e9bb54329634c7365397cd4b377cd03bc4538f5e3e625e29b576f6b8aab9af&scene=27
4.人民法院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综上所述,人民法院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诉讼权利、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绳、推进司法公开以及提升司法效率与权威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3908002841631e000821
5.法院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通用8篇)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正是一个法治社会。在全体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人民法院而言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l84g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