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求是》撰文谈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求是》撰文,要求全体法院干警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对外司法交流合作,努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图为2020年10月30日,第十五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与会代表围绕会议议题深入磋商,共同商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司法交流合作。最高人民法院供图

1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

毫不动摇把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全过程,把讲政治和讲法治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毫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保障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司法。

毫不动摇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立足司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2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深刻领会蕴含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实践品格和担当精神,依法正确履职。

始终把法院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务。

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司法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之治”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在长江三峡库区,为解决库区消落带植物存活的治理难题,重庆法院引进了耐淹耐旱的中山杉。图为重庆法院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的中山杉在水库蓄水时被部分淹没的景象。最高人民法院供图

4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人民法院要抓住“十四五”时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的大好机遇,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让科技为司法赋能。

不断增强对现代科技的适应力、掌控力、驾驭力,在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健全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互联网法院建设,推进移动电子诉讼应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5努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严惩司法腐败,确保法院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加强依法履职保护,为敢于担当、秉公司法的干警撑腰鼓劲,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THE END
1.法治天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6.1万 发布:2017-12-12 14:47:18 24:05 巨轮重启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5.3万 发布:2017-12-12 14:47:08 24:05 古树肇事谁之过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 播放:5.3万 发布:2017-12-12 14:46:56 https://tv.chinacourt.org/shipin-62.html
2.以法院文化建设凝聚法治力量卢君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人民法院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是新时代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力量源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法治自信,加强尊重司法规律且彰显审判特色的新时代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4-08/12/content_9037168.html
3.为“最后一道防线”校准法治天平编者按:法律是治国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在改革进程中对公平正义的探索和实践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会的基础日渐稳固。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人民对司法公正的更高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4Nzc0Mg==&mid=2658957535&idx=1&sn=0783c38ac4ca2bc17a4e1bd4b67d78fa&chksm=bd75a2c68dc529e9bb54329634c7365397cd4b377cd03bc4538f5e3e625e29b576f6b8aab9af&scene=27
4.人民法院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综上所述,人民法院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诉讼权利、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绳、推进司法公开以及提升司法效率与权威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3908002841631e000821
5.法院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通用8篇)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正是一个法治社会。在全体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人民法院而言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l84g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