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新闻旅游方面的新闻稿(通用四篇)

“风情线健身步道是锻炼的最好选择。在这个不封闭的绿色长廊,一个人安心地走走路,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陶冶心境。”住在雁滩的吕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近年来,大景区管委会新建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5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12公里,打造了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给市民游客提供了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此外,还建成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全民健身场所72处,增设自助书吧、环保公厕、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衣帽架等便民设施3000多套。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陈国丽介绍道:“我们规划梳理了河道健身步道工程,打造河堤文化浮雕墙,提升黄河风情线运动休闲带建设,对核心区公园景观改造提升,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提升城市面貌及市民体验感,擦亮风情线地标名片。”

持续生态治理提升景观品质

自2019年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三星堆考古的最新成果惊喜不断,屡屡进入公共视野。最近,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全球征集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德阳市计划投入资金,面向全球征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建设具有中国风、古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如果说三星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一座“富矿”,那么三星堆考古遗址堪称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凭借。热爱传统文化和考古事业的人们,除了通过互联网和书本欣赏三星堆出土文物,更迫切期待能到三星堆考古遗址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处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出于学习历史文化的需要,也会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将三星堆作为游学目的地。因此,三星堆景区深入开发,确实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很多人会为三星堆扩大旅游开发产生顾虑:当地投入巨资用于景区建设,会不会导致门票价格上涨?毕竟,随着景区吸引力的提升,门票不断涨价的现象是存在的。三星堆作为国家考古遗址,景区开发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价值,更有教育价值。如果门票定价过高,可能打消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游客参观学习的念头,三星堆的公共教育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

在商业化和公益性之间,三星堆景区理应追求一种平衡。很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不是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提高了大众旅行的门槛、破坏了人们欣赏景区的心情。门票收入虽然是景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收入,但整体上看,在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如果因为门票“劝退”一些游客,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切实规划建好三星堆景区、支持促进文物保护没有问题,但因此需要收回的成本、追求的合理利润,不宜通过景区本身“找补”。如果换一种思路,实现三星堆核心景区低价开放,与当地追求旅游事业发展并不矛盾。比如,随着三星堆吸引力的提升,当地餐饮、文创、酒店业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游客在参观景区以外的其他项目消费可能增加,这都将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际上,通过精心的商业开发,打造美观、大气、整洁的景区设施,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又有谁不喜欢呢?如果当地在保持核心景区低门槛的基础上,推广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服务项目,何愁不能收回投资成本并做大旅游产业?努力实现“丰俭由人”,让不同消费能力和需求的人都得到满足,何愁不能吸引更多客流?

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推动了人们旅游需求的释放,更多人想要走出家门。全国多地景区也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或开发了系列旅游活动。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国庆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表示,针对目前的防疫形势,各个地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促进旅游行业复苏,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如开展线上论坛讲座,采用新媒体矩阵方式等。多方面、多层次、多平台向广大群众介绍和推荐各地的风景文化,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和更多元的游玩选择。

与之相随的,为适应当下疫情防控形势和游客需求的改变,旅游产业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王琪延表示,旅游产业在品质上不断得到提升,并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在安全上,行业的各项安全措施更见完备了,安全制度更加规范,为人们游玩提供了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在服务上,旅游行业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例如无障碍通道的设立,为游玩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多方便。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国旅游业取得高质量发展,旅游已经不再是高消费行为,更多地成为一种平常的娱乐休闲方式,更多人有经济实力去旅游。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琪延认为,人们通过外出旅行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通过途中的所见所闻,提升眼界,拓宽知识维度。此外,旅行产生的愉悦感,更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0月12日,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指导下,“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京师律师事务所、法治周报、小红书等机构的旅游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内容创作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现场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周莉媛引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期间,在线旅游预定用户呈现快速增长,3年内在线旅行预定用户的增幅约是网民数量增幅的3倍,“这显示出旅游信息传播将全面进入网络视听的新时代,网络平台将成为广大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

小红书部分旅游风险内容治理措施

对于小红书治理动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无论从事先预警式的管控,还是事后反馈回应都做到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周莉媛副秘书长表示,小红书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希望“更多网络平台能够效仿这些好做法,不断优化平台旅游产品的宣传,做好平台内容的甄别管理,确保平台信息内容安全。”

在治理过程中,互联网内容平台表示遭遇多种难题,如野生景区管理尚不规范,信息缺乏,只能根据媒体报道等收集存在风险的景点,存在一定滞后;蹦极、高空秋千等正规开展的景区活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等,均对内容治理提出了挑战。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总结了旅游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对于这些行业风险的治理也存在三大难点:一是旅游概念边界不清晰,在管理上职责难以划分;二是涉及部门众多,需要多个领域部门或机构协同;三是消费者自身对于风险估计不足,对消费者的风险教育不够。

小红书上线的部分搜索词提示

就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刘文杰表示,《民法典》第1176条可供参照,该条规定,成年人自愿参加带有风险的文体活动受到伤害,一般来说风险由参与者自行承担,除非其他参与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THE END
1.法治宣传普法为民“典”入人心为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居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合理运用,12月10日,城子河区司法局正阳街道司法所在社区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法治讲座。 讲解过程中,司法协理员从不同角度相关的《民法典》章节进行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g0OTA4Ng==&mid=2652354057&idx=4&sn=2b048366f329cdd66a8ad0b4bfda144d&chksm=81692dcb8ff730106db2abc2295b95c7bce1b115c229c5f9f58eaaba7edb64d1683e11acb0ba&scene=27
2.“宪”在行动“法”到身边司法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九江市浔阳区组织江西浔阳律师事务所开展“宪法宣传周”送法进社区宣讲活动。 活动中,浔阳律师所的律师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讲解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解答了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如合同纠https://www.jxzfw.gov.cn/2024/1210/2024121061430.html
3.射幸合同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一、关于任务的规定 1、甲方在xx发布任务征集新闻稿2篇 任务,任务金额为:100元,任务号为:1038606,任务时间从XX-09-07至XX-09-10。 https://mip.66law.cn/topic2010/sxhtzs/
4.记者在采访中问了我的姓名,但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的名字写在新闻稿这类案子是自诉案,要你自己提起诉讼。记者的报道属于陈诉客观事实,则不能要求承担责任,如果记者在新闻https://www.64365.com/ask/8286571.aspx
5.新闻通稿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法治分论坛圆满举行王昌荣在致辞时表示,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通过办理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的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短视频模板著作权侵权案、网站平台大数据“杀熟”案等典型案件,确立有关互联网数据要素流动、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网络人格权等实体规则,以司法权威划定https://blog.csdn.net/tMb8Z9Vdm66wH68VX1/article/details/120662401
6.有关旅游出行的新闻稿范文(精选5篇).pdf旅游出行的新闻稿1 蓝天悠悠,绿树环河,中山桥绚烂夺目,黄河母亲巍峨挺立,兰州黄河风情 线逐年发展,已成为兰州最耀眼的地标名片。近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 委会实施了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沿河城市外立面 改造规划、沿河景区景点规划、景观带改造提升规划、水上交通规划、夜景亮化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03/7114201110006061.shtm
7.民法典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落地生根”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一周年。一年来,这部让人一生有法可依的法律,如何影响着你我的生活? 今日,上游新闻记者通过《民法典》施行后的重庆多个首例案件,带大家回顾《民法典》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规,并通过以案释法,看它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落地生根”。 https://www.cqcb.com/shangyoushuofa/2022-01-01/4701793_pc.html
8.傅莹谈民法典编纂:预期6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3月4日上午11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回答记者提问,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法制晚报记者:谢谢。请问发言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现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好像迟迟都没有动静,想问一下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现在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发挥https://news.sina.cn/2016-03-04/detail-ifxqafrm6881950.d.html
9.第一场“民法典与刑法”圆满举行中国政法大学通过比较《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民法室室内稿》到《民法典》关于名誉权条文的演变,通过对《日本刑法典》、《瑞士刑法典》相关条文的解释,他指出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诽谤罪的立法例与《民法典》的立法倾向存在一定的价值取向差异。这一方面彰显了刑事立法较之于民事立法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我国现行刑法的侵害名誉http://flssxy.cupl.edu.cn/info/1077/10656.htm
10.法律界人士解读《民法典》“好人条款”文明大庆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第183条和184条,被称为“好人条款”。今天,记者采访了我市法律界人士,对“好人条款”进行解读。 《民法典》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https://www.dqdaily.com/2021-05/17/content_5966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