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着力提升“三个维度”,打造新时代普法法治阵地区直

延平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创新形式、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推进法治阵地建设,积极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在我区落地开花,有效发挥“有形”阵地的“无形”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赋能增效。2023年,全市推进法治阵地建设现场会成功在延举办。

一、聚焦发展进步,着力提升法治融合度

“法”“景”相融,激发法治文旅发展新潜力。紧抓旧城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契机,联合33家普法责任单位在小水门公园打造一条全市最长的560米法治文化长廊。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成来舟法治公园、王台“法护生态文明示范点-延平三千年法治文化展区-民法典主题公园”精品乡村法治旅游路线。推动“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蒲小法”与延平文旅IP形象“百合仙子”的融合应用,升级改造杨真、樟湖、太平、溪后村法治公园等15个法治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学法、休闲的好去处。

“法”“商”共融,注入优化法治环境新动力。坚持以高质量法治带动高质量发展,在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总部建立法治宣传阵地,设立法律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深化“百所联百会”活动,组织8家律师事务所与区工商联所属16家商会代表进行了结对签约。发挥“巾帼律师团”女性公职律师优势,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2021年以来,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180余次,分析法律风险点和薄弱环节300余处。

“法”“文”交融,焕发本土传统文化新活力。深度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以“延平四贤”学术思想为核心,经过梳理、提炼和融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陈列于延平三千年展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长富乳品公司等地供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学习借鉴,体悟古今法治思想的变化、传承与融合,推动延平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

二、聚焦重点人群,着力提升法治精准度

聚焦青少年群体,建立“模拟法庭”普法新形式。在南平三中建成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以案释法”“以审代训”形式有效提升师生法律意识。基地成立以来,共开展“模拟法庭”活动5场次,惠及师生3000余人次。同时,将模拟庭审录像在全区中小学播出,进一步扩大“模拟法庭”受众面。在福建林职院建立了“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之家和百合花公共法律服务站,向院内师生、困难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等服务。共开展“公职律师、法援律师对外开放日”17场次,发放《民法典进校园》等各类宣传材料1257份。

聚焦职工维权,打造“园区枫桥”服务“快车道”。联合多家单位在南平工业园区建立全市首个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设置“两室两庭”,即职工法援室、调解工作室、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根据职工需求提供多元化、特色化法律服务。基地建成以来,调处劳资等纠纷11起,涉及金额130余万元。依法维护职工权益,2021年以来,延平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案件287件,为劳动者挽回损失600余万元。延平区法律援助中心被推荐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家庭教育,拓展“家教课堂”普法新领域。发挥全局超三分之一干部通过法考的专业人才优势,在“巾帼律师团”基础上,组建由31名女性组成的“百合姐姐”法律志愿服务队。与区妇联联合创办“百合姐姐家教课堂”,以法润心田、共育花开为宗旨,吸纳30余名专家讲师及110余名志愿者加入讲师团,向广大家长、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家教课堂成立以来,共举办系列公益讲座25场,受益学生、家长达10万余人。

三、聚焦亲民便民,着力提升法治满意度

设立法治驿站,让普法“聊”起来。在村居设立法治驿站、“百姓说法”、聊法亭、议事厅等百姓评理说法“新舞台”,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将法律法规“唠”进家长里短。2021年以来,依托评理说法场所开展驿站聊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各类活动6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同时,将法治驿站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相结合,持续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区共有2个国家级、12个省级、15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着眼互动体验,让普法“动”起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法律”等前沿技术,购置智慧普法机器人“小百合”,收录3000多个智能法律问答数据,以人机对话方式解答涉及校园欺凌、房屋买卖、劳动争议、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内容的法律问题。组织扬真小学开展法治主题剪纸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艺术中。在多处法治公园设置法律问答翻转牌、“我与宪法”“我与民法典”“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合影相框等特色板块,让普法宣传更加生动有趣。

THE END
1.“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二〇二四年度法治人物”揭晓本报讯12月4日晚,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传活动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揭晓了10位“2024年度法治人物”和6位“致敬英雄”人物。 10位“2024年度法治人物”是: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政法委员王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http://e.mzyfz.org.cn/paper/2335/paper_62566_12798.html
2.宁夏:优化普法宣传策略提升重点人群法治素养近年来,宁夏通过精准普法、高效普法、全面普法,推动普法宣传有形有感更有效,不断提升重点人群法治素养,为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法治动能。https://www.nxnews.net/zt/ggflhms/pfxc/202412/t20241210_10057844.html
3.南通海门“四措并举”着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面向重点人群精准普法 海门区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通过开展学法日活动、制定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等,层层压实学法任务,强化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责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抓好青少年这一“重中之重”,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法治研学活动等趣味方式,让青少年成为普法主角,让法律知识更https://js.cri.cn/20240822/18cd2ad7-83b2-9b05-f9e4-3d97aef89534.html
4.聚焦重点人群提高普法质效平安广西网柳州讯(通讯员 冯云柳)近日,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沙塘人民法庭积极推进“三官一律”“一村一法官”工作,对辖区内基层自治组织、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沙塘法庭副庭长沈桐生来到辖区长塘镇香兰村委会,对村委会干部开展普法宣传。沈桐生以自己审理过的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承包地征收补http://www.pagx.cn/news.html?aid=34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