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挥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为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湖北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孟建柱书记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会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引领有力、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平安江苏建设,至为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首先,法治是平安建设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从总体定位看,平安建设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平安建设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鲜明特征;从基本内涵看,平安建设现代化在实践层面包括诸多方面任务,法治化是贯穿各方面的核心内容、关键要素;从目标追求看,平安建设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法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最有力的保障。推进平安建设现代化,必须把法治体现到平安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发挥法治的规范功能,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发挥法治的调节功能,在法律框架内调处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发挥法治的引导功能,用法律知识武装人、提高人,用法律手段帮助人、挽救人;发挥法治的惩处功能,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
第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破解平安建设难题的制胜法宝。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社会矛盾问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平安建设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破解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难题,必须强化和运用法治之力。要善于从法治层面谋划工作思路,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通过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强化法治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善于健全并运用法规制度规范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等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坚守法治是政法综治队伍的职业准则。政法综治队伍是平安建设主力军,是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必须把坚守法治作为基本职业准则。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政法综治干部把法治精神作为职业追求,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接受监督意识,带头尊法守法、依法办事,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职权行使机制、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让执法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在公正司法者手中运行;要加强执法司法能力建设,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升依法打击犯罪、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的部署要求,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二、法治引领、依法创安,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优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一是完善平安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制定修订综治工作条例和调解、户籍管理、治安等事关平安建设基础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出台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等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平安建设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加强和改进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建立健全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信息库,加强联合接访中心建设并实行实体化运作,着力破解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难点问题。三是依法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健全滚动排查和常态打击整治机制,推广命案“零发案”县(市、区)的经验,增强依法打击惩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四是推动平安法治创建融合发展。建立统筹推进、联创共建、平台共享、综合考核评价等机制,努力形成平安、法治创建活动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三、源头预防、动态化解,最大限度控减社会矛盾。坚持主动预防、动态化解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治理向前端、向基层延伸。一是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抓住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环节,强化风险调查、分析、监控,形成覆盖全面、规范高效、制约有力的稳评体系。二是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政策措施。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政策制度,强化对征地拆迁领域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建立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和承接地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督促纠正制度和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三是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学习推广“枫桥经验”,进一步理顺大调解工作体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调解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民间矛盾纠纷调处率、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民转刑案件有效压降。四是做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着力构建基层三级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全省县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乡级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级综治办全部实现规范化运作,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提升预防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支撑、深度应用,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强整体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把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一是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推进政法机关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建成省、市、县三级综治信息系统主干网基础上,加快向镇、村(社区)延伸,努力形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战高效的综治信息系统。二是深化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情报信息深度研判、实战应用的运行模式,增强驾驭动态治安局势能力。三是严格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原标题: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努力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从1970年开始,西哈努克曾长期流亡中国。虽然正逢文革期间,但身为中国政府认可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得到的待遇并没有打折。但另一些同样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老外们,却没那么幸运。
当全世界都在变老,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终结了么?我们要如何从人口红利过度到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