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依法治国: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新闻频道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要走什么样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做了系统阐述。

今天,学习小组推荐《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梳理。

习近平谈依法治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8月17日第12版)

一、本质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2014年10月20日,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年8月19日,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事关党执政兴国的全局性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4年10月23日,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二、党的领导

★核心在于党的领导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政治保证要坚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就是在不折不扣贯彻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使依法治国造福人民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2014年10月23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表于《求是》杂志2015年第1期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014年1月7日至8日,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法治与改革

★改革要于法有据

——2014年10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2014年12月3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提高立法质量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推进科学立法

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

★立法要从大局出发

各有关方面都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看待立法工作,不要囿于自己那些所谓利益,更不要因此对立法工作形成干扰。要想明白,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再小也是大,部门、行业等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

★依靠法治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

——2013年2月28日,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四、“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要依法用权

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程序进行决策,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

——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党纪国法不可违

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要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中进一步重申,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搞“独立王国”、自行其是,任何人都不得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谋取私利、满足私欲。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

★以权压法要改变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

★善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

——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并作重要讲话

THE END
1.学习语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全面依法治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天,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说的改革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868133115458673&wfr=spider&for=pc
2.法治与社会2024年11期欢迎订阅2025年《法治与社会》杂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王旭; 新时代民主法治新实践本刊编辑部 ;李卫锋 ;杨维汉 ;王琦 ;刘硕 ;熊丰 ;蒲晓磊 ;朱宁宁;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本刊编辑部 ;李卫锋 ;杨维汉 ;王琦 ;刘硕 ;熊丰 ;蒲晓磊 ;朱宁宁; https://www.cnki.com.cn/Journal/G-G2-FZYS.htm
3.法治与政治核心要义法治与政治 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http://www.mzyfz.com/html/2310/2021-12-26/content-1548297.html
4.从“法制”到“法治”,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小伙伴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法治与法制是一样的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法制”or"法治” 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两者的含义 却并不相同! 法治(rule of Law) 法治一词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jAxMzQ3Nw==&mid=2247526766&idx=1&sn=db0db7a910b94b93be71f177db36b86d&chksm=f81b5d7ee4b4218e0d352657ba19c66f03a5b1e67d97bd98f4f9f7c7aab762259c7b1b593818&scene=27
5.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异同挑战与未来发展,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异同点的简单试论-清华MEM作业 当今中国社会,随着受教育的人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地有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这固然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知道有这么一个武器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武器背后的知识以及与世界其它地方特别是西方的差异。当然我们这里比较的不只是局限于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792780/article/details/137096124
6.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 2、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50424.html
7.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表现和问题分析,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得到启示,分析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矛盾。提出完善司法建设体系、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建设、完善网络时代下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建设和监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8.读书:法治的细节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防止他腐坏堕落。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但是维护秩序的力量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成为秩序的破坏力量。 因此,法律不是一种工具,它具有独立的价值,他要让一切权力在规则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众的自由。 今天,我们谈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虽然不是一种最优的治理方式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9.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问: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自考365网校解析答案:“法制”与“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制和法治作为法现象的社会上层建筑,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而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制和法治,其经济基础也是相同的,并共同地服务于这个经济基础。 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制是法治的必要前提条件。因为,有http://m.zikao365.com/ask/wa2014010615453824998249.shtml
10.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主席明确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坚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依法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积极推动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良性互动,为世界法治文明和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方案和http://www.81.cn/yw_208727/994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