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

【主题研讨——平台用工的法理辨析及规则构建】

去组织体化用工及其当事人确定与责任承担

作者:沈建峰(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用工关系;去组织体用工;新就业形态;责任承担

平台外包经营中的用工责任分配——基于“算法管理”的“相应责任”厘定

作者:田野(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规定平台企业对从业者遭受的损害负“相应责任”,对此存在不同的解读。“算法管理”是数智时代平台用工新业态的核心特质,对“相应责任”的定位应以算法管理为中心,以劳动三分法为法律关系架构。围绕算法管理权及其配置,平台企业和外包企业之间结成一个相互协作的用工共同体,应依据角色分工共同负担用工责任。其中,外包企业对从业者进行直接的劳动管理,应负首要的用工责任;平台企业基于算法管理对从业者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大概率成立不完全劳动关系,应负与之相应的补充责任。补充责任的具体范围,则应以平台企业实际行使的算法管理权的大小为边界。外包合作协议中对用工责任分配的约定不能对抗从业者,但在平台企业和外包企业内部有效。平台企业对外包企业原则上享有追偿权。

关键词:平台外包;用工责任分配;算法管理;劳动“三分法”;相应责任

平台用工劳动基准的建构路径

作者:王天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摘要:平台用工劳动基准旨在形成平台经济下灵活就业从业者的基本劳动条件。当前政策组合中的劳动基准规范属于雇主义务型劳动基准,以《最低工资规定》中的“正常劳动”和“劳动定额”为工具,试图将基于从属性劳动的劳动基准构造适用于平台用工。但平台用工因灵活性与自主性已突破“劳动过程受拘束”的劳动形态及劳动基准的雇主义务法理,形成承揽合同社会化的新形态,应探索基于经济从属性的任务计量型劳动基准,控制承揽任务单价、连续性和总量,并建立算法知情与集体同意规则,在劳动基准立法中采取“独立专章”的制度建构路径,在劳动条件领域推动劳动二分法向三分法转型。

【经济刑法】

市场主体登记秩序法益的刑法保护

作者:张勇(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兼具公私法属性,所蕴含的秩序法益存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市场主体登记秩序相对于个人法益而言具有独立性,秩序法益保护具有效率、自由和安全的多元价值。秩序法益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存在与个人法益并存或单独存在的类型形态,有必要运用法益还原论予以还原。基于类型化思维,根据秩序法益能否还原、是否必须还原、是否已还原为个人法益的不同情况,判断其应否成为刑法保护的法益、是否将个人法益所受的实际侵害作为具体定罪标准。市场主体虚假登记主要涉及“两虚一逃”犯罪,在认缴登记制改革下,“两虚一逃”呈现出罪化趋势,但仍存在入罪的现实必要性;实践中应针对其所侵犯的秩序法益的不同类型形态予以刑事责任认定。

关键词:市场主体登记;秩序法益;还原论;类型化;虚假登记

论贿赂犯罪的差序法益构造

作者:李世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贿赂犯罪教义学体系的建构需要统一的保护法益作为指导。在贿赂犯罪的构造上,应超越传统的受贿人与行贿人的两极构造,从分配行政的立场出发,分别从平行的社会一般人、全体国民、国家的视角逐层考察受贿人与行贿人形成的交易关系所侵害的内容。与贿赂犯罪的这种差序构造相对应,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也由渐进式的三重内容构成,第一重是从与行贿人处于同等的资源竞争地位的平行社会一般人的视角出发,贿赂犯罪侵犯了其获取维系生存和自由发展的公共资源的机会公平性;第二重是从全体国民的视角出发,贿赂犯罪破坏了国民对于凭借自己实力获取相应公共资源的信赖利益;第三重是从国家的视角出发,贿赂犯罪累积性地侵犯国家这一抽象人格体的存在根基。

关键词:差序格局;分配行政;机会公平性;信赖利益;国家

【专论】

《立法法》第13条有创制性规定的空间吗

作者:赵一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论法院合宪性预审机制的建构——激活《立法法》第99条第1款研究

作者:朱姗姗(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关键词:合宪性预审权;合宪性审查要求权;合宪性预审机制

【争鸣园地】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回应性特征与系统性反思

作者:陈庆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一)》;回应性特征;立法走向;系统性反思

刑法教义学与刑法社会学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张心向(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刑法教义学与刑法社会学的对立与冲突,属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研究视角差异。其妥协与融合,是刑法教义学以法条司法实践适用为研究导向提炼规则、抽象教义,与刑法社会学以刑法实践运作规律为研究目标观察变量、总结经验,在刑法实践场域“相遇”后必然呈现出的法律现象。在文本规范与裁判规范之间、案件法律结构与案件社会结构之间、法理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之间,它们相互支撑、如影随形。刑法教义学为体,刑法社会学为用。

关键词:刑法教义学;刑法社会学;对立与冲突;妥协与融合;实践场域

【实务研究】

附条件认罪认罚的法理检讨与实践应对

作者:闫召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附条件认罪认罚是指被追诉人为自己的认罪认罚态度附设一定的前提条件。为认罪认罚附设条件可能会影响认罪认罚的层次或程度,但并不必然妨碍认罪认罚的合法性、适格性。专门机关依然是认罪认罚利益的决定主体,附条件认罪认罚虽然凸显了被追诉人自主性的增强和沟通条件的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专门机关与被追诉人之间听取意见式的关系模式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职权从宽的本质。为认罪认罚附设条件有可能成为悔罪的否定性表现之一,但附条件认罪认罚也完全可能满足真诚悔罪的要求。面对附条件认罪认罚,专门机关要防止简单拒斥,更要防止过度从宽。

关键词:附条件认罪认罚;合法性;听取意见;悔罪;从宽

【史论】

中国古代复仇行为合理性与合法性冲突的法律协调

作者:殷啸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复仇是中国古代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古代至少在国家立法层面,对复仇行为是不予认可、并且严厉禁止的。从古代司法实践来看,随着统一的国家法制体系的建立,对复仇案件的处理一般都能坚守法律底线,对于复仇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把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作为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在立法实践中,努力协调复仇问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关系。以清代法律为例,对复仇行为,就如何做到合理性与合法性两全进行了两方面的规范:一是通过完善法律规定来制止司法上的擅断行为;二是将礼教的精神融入法律条文,使关于复仇问题的规定在强调合法性的同时,更加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古代中国;复仇行为;合理性;合法性;法律协调

在游击和正规法制之间寻找生存空间:根据地政权法制实践的新思考

作者:侯欣一(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根据地政权;游击式法制;正规法制;新型正规法制

THE END
1.政治与法律2024年11期 No.354 178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1251K]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信息 刊名: 政治与法律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主办: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ISSN: 1005-9512 CN: 31-1106/D 邮发代号: 4-375 复合影响因子: 1.371 综合影响因子: 0.763https://zhen.cbpt.cnki.net/
2.《政治与法律》中国法学创新网,中国法学创新网是中国法学创新讲坛的官方网站,致力于法学思想推陈出新,打造法律人的精神家园。下设创新文选、热点聚焦、刊海纵览、讲座集萃、阅读传奇、名家访谈、新秀100、星闻轶事、妙文共赏、等多个栏目 中国法学创新网搜索关键词有:中国法学创新网 http://fxcxw.mzyfz.com/html/162/
3.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政治 首页/ 法律与政治http://www.marxistjuris.com/jbyl.asp?id=389
4.政治和法律有什么区三、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对法律的影响:政治是法律制定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作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同时,政治目标也往往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 法律对政治的制约:虽然政治对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但法律也对政治活动起着制约作用。法律规定了政治权力的边界和运作方式,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侵犯公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8eb5030dc4f74001012
5.政治和法律的关系究竟该怎么理解?“政治与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们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因此,政治常常与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政治与法律又有区别。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则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对于社会成员在社会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两者从不同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601907388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第一,政治和法律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政治比法律涉及的范围广泛.在一国中,法律体系是单一的,而政治力量却是多样的.法律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反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手段之一,法律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第三,法律必然以政治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40dec210745cf05c1d7d8f9efd20925.html
7.《政治与法律》政治与法律杂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主办的政治军事法律综合CSSCI南大核心期刊,月刊,该刊创办于1982年,审稿周期最快1-3个月。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科:社会科学I 专业: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https://www.wyseo.cn/qikan-detail/zzyfl/
8.政治与法律《政治与法律》(月刊)创刊于1982年6月,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把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政治与法律》的特色是: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力争紧扣形势,突出政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http://zzyfl.soripan.net/
9.政治与法律法学政法《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 《政治与法律》 (月刊)创刊于1982年6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将政治学与法学融合为一炉,以法学为https://m.lw53.com/zhen/
10.政治与法律杂志投稿简介稿约《政治与法律》于2018-03-13发布于爱科学网,并永久归类相关期刊导航类别中,本站只是硬性分析 "《政治与法律》" 的杂志可信度。杂志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政治与法律》" 的价值还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46 ) https://www.iikx.com/journal/9015.html
11.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教义立场下强实践环境可概括为法律教义学,是法学最核心的部分。教义学就是对规范本身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传统的法学集中在教义学部分。法律理论对教义进行抽象总结,表现为弱实践。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经济、法律与逻辑等表现为非教义立场的学科和研究,在立法和司法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哲学的实践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
12.高中政治课件:@《法律与生活》.PPT高中政治课件:@《法律与生活》.PPT 25页大小:30.27 MB 字数:约3.02千字 发布时间:2023-07-08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12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高中政治课件:@《法律与生活》.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04/5321021144010240.shtm
13.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电子课本教材好多电子课本网免费提供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电子课本(普通高中教科书)给高二学生在线预习和复习政治课本知识点及中小学政治(家教)老师备课,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教学质量。https://www.haoduoyun.cc/book/rjb/zhengzhi/nxb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