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令其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从立法、行政、司法等多方面予以全方位的保障,这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繁荣国家经济的必由之路。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强。其中,在司法制度和程序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执行合同”指标上,我国全球排名第6位,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我国位列全球第1名。好的营商环境犹如阳光和空气,助力经济健康成长。
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司法保障
司法不仅是国家为权益受到侵害的人提供的一种最为理性、平和的权利救济方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在涉及市场交易的诸多关键环节和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司法政策、司法解释,通过公正裁判各类案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教育、示范、引导和评价功能,让市场交易更有活力、更加规范、更为高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成熟,从民商到刑事再到行政各审判领域,从市场准入到市场交易再到市场退出各市场环节,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愈发凸显。近年来,人民法院抓住重点,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14年出台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意见20条,2016年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意见17条,2017年出台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意见22条,2018年出台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措施10条,《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还明确提出“健全产权司法保护配套机制”的任务要求,系统构建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司法制度体系。
四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是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监管的专业机构,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是要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服务行业和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工作积极服务民营企业。围绕促进依法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法治环境,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企业决策论证,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促进依法办企。
加强与各地工商联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沟通合作,协助有关行业协会商会成立专业律师服务团队。探索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进一步完善公司律师参与民营企业经营、决策、论证等工作机制和平台。加强与各省(区、市)党委对外联络部门、中国贸促会各省(区、市)分会等的联络沟通,为民营企业对外经贸合作交往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五健全完善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
(作者系淮阴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授、淮安市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