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路径理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重申了依法治国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中,法治思维是实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意识基础和精神条件。法治思维是与人治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指的是将“规则意识”运用于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一种逻辑化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的核心是“信仰法治、遵守规则”。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应该坚持以下路径:

具体而言,“法治教育常态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我们将法治教育的目的局限于守法教育与预防犯罪的层面。然而,从本质上看,培养公民遵守规则的价值观与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明确目的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的原点。第二,法治教育应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法治教育应根据人类成长与思维养成的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符合教育对象发展阶段特征的教育方法。例如,在幼儿阶段,通过有意识的规则游戏来引导儿童形成“遵守规则便有好的结果”这一模糊的感性认识;中小学阶段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对“规则、权利、义务、平等”等法治观念的理解;在大学阶段,则可以采取系统讲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增进理解。第三,应建立以教育对象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要真正实现法治教育常态化,有必要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对象视为真正的独立主体,教育者应以引导式教育为主,鼓励教育对象参与、理解、思考我国法治现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

法治实践公开化。法治中国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体现出来,法治实践主要包括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执法实践。法治实践公开化指的是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完成法治实践工作,让社会公众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践过程。法治实践公开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鲜活的个案对广大群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带动个体运用法治逻辑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法治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形成舆论压力,促使立法、司法与执法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法治思维。

法治实践公开化的具体要求有:第一,法治实践过程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法治实践的程序,通过现实案例普及法治思维。例如在立法过程中,提前公开立法程序,开放听证过程,公示立法草案等;在司法实践中,做到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等。第二,法治实践结果公开。将法治实践的结果作为培养和普及法治思维的现实蓝本展示在公众面前,例如各个层级的立法文件都应该通过官方的公开渠道向社会发布,防止隐形规则的泛滥;司法与执法文书也应该通过权威渠道向社会发布,便于公众查询、了解和学习等。第三,法治实践效果公开。法治实践的效果指的是法治实践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所能起到的警示、预防和治理效果。通过对立法实施效果、代表性案件的社会影响力的跟踪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向公众发布,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

法治宣传通俗化。法治宣传是通过特定的手段,向社会民众宣传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和其他与法治建设有关的信息的过程。法治宣传是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重要路径,其具有灵活、高效等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掌握和消化资讯的习惯和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法治宣传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运用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司法人才精英化。法治人才在法治思维的培育过程中起到方向引领者的作用,具有极高的法治德性和法治素养的人才队伍,能够构筑最权威、最理性、最具有效能和思维影响力的法治思维引导体系。司法状况是一国法治状况的窗口,培养一批具有极强专业素养和司法道德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才能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产生社会成员普遍信服和遵从的威慑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老百姓对司法的信心,增加对法治的信仰。

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规范的精英化司法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是司法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地,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从塑造法治理想——夯实法律理论——执行法律实践的培养计划,培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精英司法人才。第二,建立严格的精英化司法人才遴选机制。司法人才的遴选包括职业准入和职业身份认定两部分,目前,司法考试是司法人才准入制度的基本形式,为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今后的职业准入制度还可以在目前司法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做出更严格的限制,将正规的专业训练作为司法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第三,采用专业化的精英化司法人才考评机制,通过改革现有的指标考核、数字化管理等量化管理模式,定期对司法人才的各项业绩进行去行政化、滚动式的综合测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的晋升,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

THE END
1.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精选10篇)(二)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讲公民权利时,同时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参与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jihua/318526.html
2.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精选十篇)公民意识养成的视角下的法律教育问题可以理解为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法律语境下培养社会成员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并使之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实践过程。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是我国当下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正如美国学者阿力克斯·英格尔斯说过:“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l0q9e.html
3.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二)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讲公民权利时,同时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参与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30218152006_2405754.html
4.法治思维该如何养成那么,我们如何养成法治思维呢? (1)坚持规则至上。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运用规则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法治思维的养成得从讲规矩开始,要由合理性向合法性转变,想问题、办事情始终将合法性放在第一位,所有思考和决策都必须围绕规则展开,无论任务多么紧急、事情多么重要,都要以法律为依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12/id/1767927.shtml
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pptx思想道德与法治(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 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 法治思维规范性思维科学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法治思维以法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05/6101150105010015.shtm
6.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修养4,养成守法的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在头脑中有法治意识,让遵守法律成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底线。 5,最后,守住法律的底线。一旦触犯法律的红线,代价必定是沉痛的,可能会因此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去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从自身做起,坚守法律底线,培养法治思维,提高https://www.meipian.cn/1tkbpjvc
7.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主要有()A.学习法律知识B.参与法律实践C.掌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主要有 ( ) A. 学习法律知识 B. 参与法律实践 C. 掌握法律方法 D. 养成守法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道家的审美心境是什么? A、虚静 B、玄鉴 C、朴实 D、踏实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镀锌钢管不可以螺纹连接。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8d6fa10fb3514eafac32d34c39763b16
8.《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学习养成法治思想,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历史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三讲维护我国宪法权威 第四讲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五讲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基础: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https://szb.scvtc.edu.cn/info/1003/1974.htm
9.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与联系2014年2月枣庄学院学报 Feb.2014 第31卷第1期JOURNAL0FZAOZHUANGUNIVERSl7rYV01.31N0.1 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陈辰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首次提出的概念引发了社会 各界的热烈反响。从理论上看,无论是法律思维https://www.docin.com/p-1610619770.html
10.关于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的论文婚姻继承⒈通过文化传播手段,也就是传媒等,进行法治文化学习,都在网络上看一些有关法律的电视剧或者视频之类的。 ⒉通过切身实践去感受一下,可以去现场听一下法院的审判过程,了解到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⒊通过身边人的言传身教,对他人进行一定的请教,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进行询问,如何才能培养法治思维。 http://www.027yaju.cn/hunyinjicheng/29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