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欢迎访问无锡锡山区人民政府网站!今天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作为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为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指明了方向。

法治建设的基础是“法”,关键在“治”,其核心是依法办事。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市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三大基础工程”(改善法治环境、优化政治生态、正确选人用人)之首,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为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成为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法治建设的政治自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阜新市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法治之魂”,贯穿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法治阜新建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定《阜新市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试行)》等文件。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委员会职能作用,调动各协调小组在有关领域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凝聚法治建设工作向心力。

二是强化系统思维,统筹依法治市。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的制度机制,出台《阜新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等。组织开展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谈法治环境建设活动。重点对照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要点,结合阜新攻坚之年各项任务目标,细化重点任务,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实现法治工作与整体工作、区域部门工作与全市工作任务的统一。

二、扎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法治建设的实践效能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阜新市坚持改革和法治相促进,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破”与“立”的关系,做到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一是坚持破立并举,不断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地方立法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一招,具有实现固化改革成果和推动改革不断深入的双重作用。我们用足用活地方立法权,颁布实施《阜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阜新市防沙治沙条例》等13件地方性法规,形成一批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富有时代感、彰显地方特色的立法成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将改革思维贯彻到执法、司法各个环节,以改革的穿透力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特别是针对不作为、乱作为及多头检查等问题,持续巩固行政执法队伍“大整训、重统筹、强优化”行动成果,推动执法部门为市场主体解决问题1438件,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联合检查比例比去年提升27个百分点,“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同比下降68.1%。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法治效能。用法治思维和改革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巩固“张彪调解工作模式”创建成果,在全省率先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打造“阜政通”融合品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年初以来,“阜政通”受理群众诉求2.38万件,办结率96%,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实质性化解矛盾的作用日益彰显。

三、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提升法治建设的质效成色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阜新市坚持把优化法治环境作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基础,以高水平法治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决策制度化。发挥法治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全域式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系统总结历年经验做法,编制《阜新市行政合法性审核操作手册》。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面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行政协议等各类文件,确保各项决策有法可依。

二是聚焦服务市场,推进履约践诺规范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及时修订《阜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逐步清偿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各类账款,积极兑现履行政府承诺,市场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进一步增强,市场活跃度实现全面提升。

三是聚焦民情民愿,推进矛盾化解高效化。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物业纠纷法治化治理阜新先行试点,有效促进物业纠纷源头治理,法院受理物业纠纷案件较2023年同期下降49.71%。特别是坚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群众诉求,深化“千人解万纷”等工作机制,一审民事、行政新收案件下降9.8%,今年以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诉求满意率91.4%,切实做到“事心双解”。

法治建设是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石。阜新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精准把握改革的内在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改革、抓改革、保落实,坚持立良法、促善治,优执法、提效能,持续优化法治环境,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以法治之力护航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THE END
1.(8篇)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8篇)目录1.法治社会建设须突出坚持“三个保障”2.大力推进全民守法3.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制度机制4.加快社会立法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5.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公安建设6.着重培养“法律明白人”7.立足文https://m.gongwentang.com/doc/853269/
2.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工作报告制度与实践成效深度解析工作总结以下是2023年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的精选摘要,内容涉及政治引领、法治学习、制度建设、执法举措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乡镇层面,我们特别强调了政治引领的作用,压实了法治责任,提升了干部的法治素养,完善了制度体系,强化了社会综合治理,并注重了普法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http://archive.benbenshu.com/562305324b3c.html
3.明光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大全)经过以上措施,我局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体党员干部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团结奋进,廉洁自律,以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和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一致好评。 明光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第三篇 我市气象部门在XX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https://www.jsycf8.com/hetongfanben/302632.html
4.关于法治社会建设论文范文资料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此文是一篇法治社会建设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要实现制度现代化,观念是先导.只有解决好全民的法治观念,才能有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政党主导下进行的法治道路上,执政党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社会普法要通过影响个案的裁判来http://mabis24www.anydaily.com/benkelunwen/44440.html
5.关于法治社会论文范文写作推进全民守法,共建法治社会相关论文[3]刘玉亭.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N].(2013-03-14).[2013-03-14] 作者简介 李进莲,女(1980-),汉, 山东省茌平县委党校讲师,法学学士,研究方向: 政治、宪法. 结论:关于对写作法治社会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社会保险怎么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https://uwskqetuqcroib.wqxlw.com/lunwenfanwen/74317.html
6.我国法制建设研究论文范文6篇(全文)我国法制建设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和农村金融发展落后。金融发展是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金融法制建设又是金融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发展;法制建设 https://www.99xueshu.com/a/ybjttfaceioe.html
7.法学毕业论文范文(2023年最新的4份)法学毕业论文范文1: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内 容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516453
8.法律论文范文(通用7篇)篇2:法律论文范文 【摘要】:中西法律文化最根本的分歧来自于对“ 人”的理解差异。由于中西法律定位不同,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有了很大的差异。西方法律追求的是在完善法律规范下的井然有序,中华法系则是旨在消除纠纷的“无讼”。相对于西方法律文化的“市民化”倾向,中华法系则存在着“伦理化”倾向。中西法律文化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1921lz.html
9.“中国之治”近几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极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公民尊法守法的观念不强。当下时代,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大普法守法力度时不我待。法律是国家繁荣的保障。___在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https://www.taodocs.com/p-50563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