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202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盯学术前沿,聚焦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潜心研究、开拓进取,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为表彰奖励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更好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组织评审和审定,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审美人类学:理论与视野》等20项成果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合理消费社会风尚的形成机制》等60项成果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员播火记》等120项成果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希望获奖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严谨治学、守正创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真正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云南贡献。
云南省社会科学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20项,按学科分类排序)
(一)著作类(8项)
1.审美人类学:理论与视野
云南大学向丽
2.《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黄琼英
3.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约束与分摊机制构建
云南大学张国胜
4.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云南大学周平等
5.比较教育价值论
保山学院褚远辉
6.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云南大学张晓辉
7.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杨洪林
8.清代云南“夷人图说”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李立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史青
(二)论文类(10项)
9.中国传统幸福观的三个精神向度
云南大学谢青松
10.唐蕃接触中的河西九曲
云南民族大学杨长玉
11.“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云南大学廖国强
12.清末川滇边区的联防与联治
云南师范大学周智生
13.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西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规则分析
云南财经大学陈昆亭周炎
14.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之维
云南大学郭台辉
15.超越拥堵: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路径探析
云南大学卢光盛
云南师范大学金珍
16.法律责任、审计风格和感知的会计信息可比性
云南大学龙小海
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高怀荣
17.中华民族档案的历史形成轨迹探析
云南大学杨毅
18.传教士“牛皮圈地”传说流变与地域生成
云南民族大学张桥贵林建宇
(三)研究报告类(2项)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异晖余艳红张晓宇盛建军杨程
20.地方财政可持续运行的风险分析
云南财经大学王敏方铸黄丽君袁娇
二等奖(60项,按学科分类排序)
(一)著作类(22项)
21.合理消费社会风尚的形成机制
云南大学盛美真
22.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
大理大学朱安女
23.跨文化视阈下日本学者的宋诗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邱美琼胡建次
24.散居民族认同的艺术表述——昆明西郊白族霸王鞭舞的个案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王俊
25.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洪江
26.晋唐佛教行记考论
云南师范大学阳清刘静
27.南诏国大理国通史纲要
云南大学王文光等
28.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段金生
29.基于任务驱动下的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明庆忠等
30.中国林业碳汇期货市场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苏建兰
31.农田水利建设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刘富华张奕芳梁牧
3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研究
云南大学赵德森
33.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赵仁平
34.情绪行为干预实验实训
昆明学院庾晓萌
35.乡村教师科研
云南师范大学李天凤
36.东巴仪式舞蹈与原始体育关系研究
云南大学和春云
37.刑事政治导论
云南师范大学周建军
38.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管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践——以云南省为例
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张述清等
39.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研究
云南大学文传浩等
40.语言人的焦虑:谣言、流言的话语分析
云南大学程中兴
41.穿越藏羌彝文化走廊
云南大学胡洪斌等
42.东巴文献及其当代释读刊布和创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杨福泉
(二)论文类(32项)
43.21世纪斯里兰卡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态势
云南大学杜敏
44.价值形式论的历史依据及其人类学哲学思想探析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邵然
45.《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昆明理工大学王威
46.论科学把握“中国优势”的几个视角
云南师范大学刘化军
47.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
云南民族大学李骞
48.“旧作再生产”与中国当代诗歌知识体系的建构
云南大学李海英
49.明白与晦涩之间——论“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演进的两个趋向
云南大学张志平
50.《天问》鲧禹神话考论
云南大学李道和
51.档案文献中的清代滇缅贸易
云南师范大学邹建达
52.边疆开发视域下“新理想、新社会、新制度之创造与实验”——以民国云南开蒙垦殖局为中心
云南大学罗群
53.传统“天下体系”下的清雍正“安南勘界案”
玉溪师范学院段红云
54.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现代化: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云南大学杨先明王希元
55.劳动保护与制造业生产率进步
云南大学李波
56.Freedomofchoiceaddsvaluetopublicgoods(公共物品博弈中策略的自主选择增加了合作价值)
云南财经大学石磊马永娟
57.新能源发展对能源转型及地缘政治的影响
云南大学吴磊
58.中缅跨境流动人口治理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昆明理工大学冯婕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寒雁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吴剑明
59.区域间劳动力流动、人口红利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兼论新时代中国人口红利转型
云南大学王婷王科斌
60.“土”与“洋”:烟草在云南的在地化及其意义
云南大学陈雪
61.国家安全的政治认同之维
云南大学常轶军
62.现代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边疆:内涵、特征与地位
云南大学方盛举陈然
63.中华国家范式:民族国家理论的省思与突破
云南大学张会龙
云南师范大学朱碧波
64.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成效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韦颖
65.中考体育改革:源流、价值与路径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聂真新
云南师范大学刘坚
66.恐怖主义的刑法规范识别
云南财经大学简琨益
67.共犯处罚根据论的反思与修正:新混合惹起说的提出
云南大学王昭武
68.Scholar-friendrecommendationinonlineacademiccommunities:Anapproachbasedonheterogeneousnetwork(科研网络社区中基于异质网络方法的科研好友推荐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许云红
69.Studyonearlywarningsofstrategicriskduringtheprocessoffirms’sustainableinnovationbasedonanoptimizedgeneticBPneuralnetworksmodel:EvidencefromChinesemanufacturingfirms(基于优化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企业持续创新过程风险预警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证据)
云南财经大学段云龙穆昶杨萌邓芷晴
云南大学杨星星唐优悠孙信茹
71.坚守还是改变: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三大族系说”的多学科讨论
大理大学李东红
云南财经大学马丽娜
7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的现代性转化及发展
云南大学朱军
73.网络族群建构、表达与拓展实证研究——基于X公益协会的考察
云南民族大学王明东刘沫含
74.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云南师范大学安学斌
(三)研究报告类(6项)
75.RCEP提升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研究
云南大学胡颖黄宁
76.亚洲象保护工程行动计划(2019—2030年)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余昌元华朝朗杨东郑进烜王勇杨国伟沙剑斌蔡文婧
77.云南省属企业混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乔朋华王辰胡元林
78.关于应用区块链技术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刘艳
79.云南沿边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昆明学院丁文丽
云南民族大学胡列曲
云南师范大学刘方李美娟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成瑾
80.大力发展光伏水利产业,积极助推云南山地抗旱保增长的对策建议
云南民族大学段钢李子成李瑞光许传坤董美玉罗廷锦
三等奖(120项,按学科分类排序)
(一)著作类(59项)
81.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员播火记
昆明市文史研究馆
82.杨琼《论语案》注评
云南师范大学杨志明
83.中国净土宗伦理思想研究
云南大学钱姝璇
84.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基于城市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实证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吴莹
85.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论
西南林业大学王传发
86.世俗与超越——两晋文艺精神新论
昆明学院陈志刚
87.《宋元学案》原本复原
云南民族大学焦印亭
88.女性言说的自由与禁忌:中国现代女作家小说叙述声音研究
云南大学舒凌鸿
89.双重认同与融合: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谢梅
90.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彭慧媛等
91.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刘丽
92.城镇化进程中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谢荣幸
93.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及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向杰
94.中国文人画与禅宗思想关系性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杨江波
95.文化生态观与本土设计系统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森文
96.中国西南地区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王世丽
97.赋役改革与明清乡村社会研究
云南大学董雁伟
98.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修订本)
云南大学成一农
99.清代云南会馆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马晓粉
100.从马政到财政: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刘利平
101.宋金元明时期的市场发展与货币流通研究
昆明学院王文成等
102.中国与东盟区域生产网络构建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云南师范大学杨永华
103.中国保险产业发展与演进: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
玉溪师范学院何晓夏
104.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宝华
105.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与成因
云南师范大学夏飞龙
106.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包容性发展视角
昆明理工大学熊彬等
107.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
云南师范大学孟庆红
云南中医药大学章涤凡
108.景观重塑:一个西南边陲侨乡的社会文化重构
云南师范大学刘旭临
109.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的移民现象——以大理为例
云南民族大学张慧
110.地震灾后社会心理干预研究——基于“8·03”鲁甸地震后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
云南大学杨婉秋
111.精准扶贫的治理逻辑——来自云南的样本
云南大学陈忠言
11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云南大学朱雄关
113.非政府组织与地方治理研究:以云南地区非政府组织为例
西南林业大学张海夫
114.高考生涯规划实操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宁福芝
115.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城乡协调配置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姚辉
116.民族数学文化教育教程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长军
117.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赔偿机制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于定明
118.宋元断例辑考
云南大学胡兴东
119.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张魏
120.中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吕朝辉
121.边境旅游: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云南大学王桀
122.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实现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肖蘅
123.可信云服务度量与评估
云南财经大学姜茸等
124.边境民族旅游村寨生计变迁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尚前浪明庆忠
125.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信息贫困研究
云南大学朱明
126.日常生活与手机实践: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农民工民族志研究
云南大学高莉莎
127.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的语言地理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和智利
128.阿昌语语音的方言地理学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杨露
129.南段拉祜熙话语法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张琪
130.祁阳方言语音研究
云南大学王仲黎
131.滇北苗语研究
玉溪师范学院季红丽
132.敦煌草书写本识粹·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卷四节抄)
剑川县文化遗产研究院段鹏
133.汉语动词的多义性与动宾短语的多样性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魏红
134.结构与重构:新媒体之下的西双版纳傣族村落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徐何珊
135.学术自觉与文化认同:云南民俗文化调查研究(1937—1945)
云南师范大学刘薇
136.滇藏地区的盐业与地方文明
云南民族大学李何春
137.族际通婚对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调适与优化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马喜梅
大理大学颜文强
139.泰北佛教史
云南民族大学饶睿颖
(二)论文类(59项)
140.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
云南大学王超品
14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鲜明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曹甜甜
142.胡塞尔哲学史观的基本问题
云南大学杨宝富
143.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演变与框架体系
云南师范大学任祥
144.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的现实观与理想观
云南师范大学方熹潘梦雯
145.多元共治: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黄小军
146.论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经典建构(1949—1966)
云南师范大学刘建波
147.文化符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以“茶马古道”题材大型舞作为例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唐白晶
148.试论唐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及其新变——从第217窟、第103窟的《化城喻品》到《胡人鼓乐骑象图》
云南大学于兰
149.多民族艺术“三维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大学李世武
150.交互的可能性与真实的边界——论无边的交互电影
云南艺术学院谢波
151.一己之“见”:西方写实绘画的视觉机制与哲学反思
云南师范大学刘连杰
152.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关系
曲靖师范学院张永刚
153.南开演剧,中国戏剧新文化建设的新起点
云南艺术学院吴卫民
154.“富民”与宋朝乡役制度的变迁
云南大学田晓忠
155.同乡聚集对沿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的影响:收入水平与地位获得
云南大学陈瑛
156.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云南财经大学黄倩熊德平
157.Infectiousdiseasepandemicandpermanentvolatilityofinternationalstockmarkets:Along-termperspective(传染病流行与国际股票市场的长久波动性:一个长期视角)
云南财经大学白兰魏宇
158.中国区域经济福利的水平测度与增长测度研究
云南大学赵鑫铖梁双陆
159.非税收入的概念辨析及中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云南大学傅娟
160.TheeffectsofpetroleumproductpriceregulationonmacroeconomicstabilityinChina(中国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宏观经济稳定效应研究)
云南大学王赞信罗浚文
161.Robustestimationandconfidenceintervalinmeta-regressionmodels(元回归的稳健估计和置信区间)
云南财经大学喻达磊丁昌石磊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何娜
162.OnprofileMMalgorithmsforgammafrailtysurvivalmodels(Gamma脆弱生存模型轮廓MM算法)
云南师范大学黄希芬
163.我国乡村振兴经济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谭鑫朱睿倩
164.ComplianceDynamism:CapturingthePolynormativeandSituationalNatureofBusinessResponsestoLaw(动态合规:企业回应法律时的多元规范性和情境性)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吴云梅
165.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逻辑与转型
云南民族大学吴兴帜
166.脆弱、流动与风险:中缅边境新冠肺炎疫情跨境传播问题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保跃平
167.弱有所扶:《管子》社会救助思想探析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天云
168.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定位及路向审思
大理大学田夏彪
169.论教师惩戒权是一种权力及其实现
大理大学刘晓巍
17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云南师范大学杨超
17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概念的内涵与要素——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云南师范大学曹能秀宋南争
172.SuggestionofCognitiveEnhancementImprovesEmotionRegulation(认知增强的暗示改善情绪调节)
云南师范大学龙泉杉
昆明学院胡娜
173.技能何以形成:类型探讨与模式分析
曲靖师范学院杨子舟荀关玉
174.体育科学新学科“SportPedagogy”的溯源及再认识
曲靖师范学院王鹏王继艳
175.LawLost,ComplianceFound:AFrontlineUnderstandingoftheNon-linearNatureofBusinessandEmployeeResponsestoLaw(“看不见”法律的合规实现:基于企业和员工非线性法律应对方式的一线考察)
云南大学李娜
176.文化符号重构与游客认同:民族地区精品酒店开发的真实性研究——基于对松赞酒店的考察
云南师范大学刘云
云南财经大学晏雄
177.中美金融审计实践的比较与启示——基于国家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视角
云南民族大学张筱
178.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云南大学赵书虹
179.FDI技术溢出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演化的影响研究:基于演化博弈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杨朝均
180.Peakphosphorus,demandtrendsandimplicationsforthesustainablemanagementofphosphorusinChina(磷峰值、需求趋势及对中国可持续管理的意义)
云南农业大学黎斌林
181.生态法治之实践维度
云南民族大学谢秋凌
182.新方志“市级志书”概念之混淆与辨识
云南师范大学李论
183.观念与规范: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伦理困境及其引导
云南师范大学胡曙光
184.入场理论视域下指宾状语句语义异指认知机制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段红
185.傣泰语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杨光远刘建琼
186.Enactingmultilingualentrepreneurship:anethnographyofMyanmaruniversitystudentslearningChineseasaninternationallanguage(激发多语创业模式:来华缅甸留学生学习国际中文的民族志研究)
云南大学李佳
187.壮语文马土语的浊塞音
云南民族大学韦名应李静
188.转换与交融:三坝纳西族丧葬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红灿
云南大学李继群
189.跨国民族研究:中国的话语建构与表达
云南大学周建新
190.基层治理中的情感沟通与和谐民族关系建构——基于新疆哈密一个多民族社区的田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