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壤,世代延续、从未间断。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继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弘扬法律文化中“民惟邦本”的“仁政”传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独树一帜、脉络清晰的中华法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

二、弘扬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传统,完善高效公正的法律实施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古代中国的盛世都注重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秉公执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在法治领域的体现。

三、弘扬“礼法合治”“诚信为本”的社会传统,完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礼法合治”“诚信为本”是古代中国出现“盛世”“治世”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礼”即礼仪教化,明德旨在扬善;“法”即法律制度,刑罚旨在惩恶。“礼法合治、明德慎罚、诚信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内容。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体层面,古圣先贤留下无数箴言警句,例如,“人之所助者,信也”“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言不信者行不果”“兵以诈立,国以信存”。孔子更是倡导“言忠信,行笃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可见,诚信备受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所推崇,成为中华法治文明的基石。至今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诚信典故,如: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徙木立信、季布一诺千金、晏殊诚实不欺、范仲淹封金不贪、郭进用人守信等典故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为本对建设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THE END
1.关于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说法正确的是():1、联系 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法律文化为法治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而法治文化则进一步弘扬了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2、区别 法律文化强调的是对法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而法治文化则更注重法律的实践和应用。法律文化更侧重于精神层面,而法治文化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67162503787915125.html
2.法律体系法制体系和法治体系的区别包括()。本题考查法律体系、法制体系和法治体系的区别。(1)内容不同。法律体系、法制体系中的"法"包括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也包括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但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是其最大最主要的部分。法治体系的"法"主要是指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也就是说,法治https://www.shuashuati.com/ti/5731c66b207a4381bd3ba3651d88cb83.html?fm=bdbdsb2deb77d30ef6ca889aae6d62ea0911e
3.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在守法方面表现为,官员首先应当守法,普通公民在法律制定严重不公的情况下,有法律不服从和政治不服从的权利。总之,形式要件是价值要件的外在表现,价值要件是形式要件的内在依据,理想的法治状态是形式要件和价值要件的有机统— 法治的配套环境,是与法治理想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一般来说,现代法治要求实施民主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9.html
4.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德治与法治的时代内涵 1.1德治与法治的起源 在中国,德治思想要源于西周。范文澜先生说,商是“尊神文化”,周是“尊礼文化”。而这个礼的实质存在,就是周朝的德治思想。西周之初,周公摄政,求贤若渴,广招人才,并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于巩固周天子的统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5.“法律文化”概念在中国(1930—1985):一个知识考古学分析大咖说法不过,从这篇中译稿的内容来看,全文当中只有两处出现了“法律文化”一词,且全部集中在全文末尾的一段文字里面:“陪审法可以看做法律文化的出发点。在这法律文化中,国家即对于犯人亦不加以敌视,虽对于犯人亦不欲以力来解决。” 差不多四年后,牧野英一的另一篇原先刊在日本《中央公论》1934年6月号上的文章,由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8-25/content-143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