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重点句+考点问题+典型例题.pdf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口袋书】

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特点举措

中华文化改革开放确立基本经济制度

精神追求,

中国综合国力

精神标识,文明

价值强国腾飞经济成就

精神动力

人民幸福

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深化改革

富改革没有完成时

文共同富裕

民族精神强

精神支柱,明为什么

精神纽带,意义与共享发展

精神动力。中国价值与怎么做

处处有

生育政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家新创新改变生活

人口问题园感受创新

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国策九注“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发展创新意乂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资源问题挑战

改革开放的生命,

上现状成就与差距

环境问题创新强国

坚持保护环境国策iia'1_____________

道科教兴国重视教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团结,

共同繁荣方针,民族德

形成平等.团结,政策社会主本质特征

和谐,互助的关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上:

J民族团结S3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与

中华民族最高利益。选举民主

一家亲

原因形式

法协商民主

爱国主义的

反对分裂民

具体体现

和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J

祖国统一主民主生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一国谐

港澳实践成功,民主监督。

台湾:和平统一,两制与

一国两制。与

法政治文明的核心,

两个百年梦意义强国富民的保障,

治民族复兴的选择

民族复想

兴梦闻

法治中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两个阶段目标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举措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作用

管理、服务

法治政府________________

准则

依法行政

V_______________

厉行法治

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思维导图】

2

(-)《富强与创新》必背核心句一高频选择题

1.强国富民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现阶段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8.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9.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四个尊重)

10.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1.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1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3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8.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也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9.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1.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2.直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之基。

23.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24.知识创新(提供新思想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进步)

(三)《富强与创新》重点问题一高频考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影响)【改革开放的价值?]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③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如何促进中国取得现代化建设成就。

①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②改革开放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建设成就。

综合国力: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经济方面:②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文化方面: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华文明蓬勃发展。

科技方面:④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民生方面:⑤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

政治方面:⑥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5.我国取得辉煌成就(脱贫胜利、实现中国梦等)的根本原因(根本所在)是什么?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我国取得成就(脱贫胜利、拥有中国芯片)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有哪些?

①政治上: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法治中国。

②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文化上:发展文创产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科技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⑤精神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⑥民生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⑦生态上: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③我国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简要说明推进民生建设的意义。(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

10.如何共享发展成果?

5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社会主义制度做坚实保障。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核心问题

11.创新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作用是什么?

①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创新带来惊喜,获得成就感。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12.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创新的意义--国家角度)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科技创新能力己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④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3.我国科技创新现状是什么?(科技国情角度)

⑴成就:①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⑵差距:③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④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14.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我国应作出哪些努力?(国家角度)

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平台。

④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15.怎样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青少年角度)

①树立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思想上)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质疑,敢为人先,培养好奇心。(行动上)

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行动上)

6

16.怎样激发创新活力?

①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③弘扬创新精神;④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7.为什么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8.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③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④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9.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①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20.创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知识产权?

①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②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1.简要说明有关科技举措、科技成就等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有利于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7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思维导图】

8

(-)《民主与法治》必背核心句一高频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管理。

7.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8.全过程人民民丰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丰。

9.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0.民主的价值要求是大至数人当家作主。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4.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15.国家重大事项公示征求意见,决策前公民积极参与,属于民主决策;

国家重大事项决策通过后公示让公民了解并接受公民监督,属于民主监督。

16.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实行善治。

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

19.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总方针):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总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本线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2.强法任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3.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求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4.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三)《民主与法治》重点问题一高频考点: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核心问题

1.简要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⑤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⑥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民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保障人民利益、更好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③有利于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人民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④使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

3.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10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协商。③民主决策。④民主管理。⑤民主监督。

5.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①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③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④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6.民主协商的意义是什么?

①民主协商保证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②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7.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意义各是什么?

①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③意义: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8.民主管理有何意义?

①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②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9.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是什么?(行使监督权的具体表现)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10.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①这是提高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对社会)

11

②是塑造现代公民的需要。(对公民)

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对国家)

1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③形成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④自觉遵守宪法,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核心问题

1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1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法治/为什么要厉行法治?(法治的重要性'法治的价值是什么)

国家: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社会: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公民:④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

有尊严地生活。

14.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开创哪些新局面?

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③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15.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是什么?(怎样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1)政府:①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②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③防范行政权力被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2

16.怎样厉行法治?或: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②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

③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法治文化环境。

④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⑤让法律与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17.厉行法治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青少年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①提高道德素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②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守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依法办事。

③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8.怎样让法律与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怎样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承载道理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9.开展各种法治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有利于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厉行法治。④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13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思维导图】

(-)《文明与家园》必背核心句一高频选择题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6.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

7.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魄:民族精神。

8.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6.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8.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人口、资源、环境。

19.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2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4.建设生态文明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5

25.一个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条道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个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6.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7.三大国策: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8.四种方式: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9.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0.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

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三)《文明与家园》重点问题一高频考点: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核心问题

1.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什么?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②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③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传承民族文化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

16

6.青少年怎样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①树立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感;(思想上)

②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③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8.怎样决定文化自信?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各是什么?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0.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什么价值?)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②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③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11.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挺身而出,舍生忘死。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③在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④从自己、从现在、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2.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7

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价值导向、价值引领。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③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1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6.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身体力行,做到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热爱祖国等。

17.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8.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19.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到1949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12月至2012年】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18

【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核心问题

20.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1.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22.为什么我国要实施三孩政策?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政策要不断调整?

①这是为了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②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有利于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3.在生态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什么?

①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4.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

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优势)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劣势)

③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劣势)

25.我国的环境现状?(环境国情)

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不容乐观。

26.资源环境恶化的影响'危害'启示各是什么?

⑴资源:①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⑵环境:①加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②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9

⑶启示:①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②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

27.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①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8.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9.开展保护环境资源活动有何意义?(环境类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有利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30.我国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

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31.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生态方面个人角度】

①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做到垃圾分类、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32.为什么我国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20

①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1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考点清单】

艮■好-W,小、总1

艮4聚:互、40

s百"wmB,mi

Aft幺

—。交mt”

誓廿九二Min■,smy

与用什幺:'flIEMIMML.公3区仍

*用分O

H个百"

202020JS

■个*era等

*m*wuw时宜化■5加—

守1.灶,主义■馆家

■,PMT

22

(-)《和谐与梦想》必背核心句---高频选择题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我国的民族方针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o

4.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6.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7.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o

10.“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11.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12.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1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也是一切奋斗、创造、牺牲的主题。

15.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1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两个阶段目标:①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②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21.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3

22.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3.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5.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6.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7.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8.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9.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和谐与梦想》重点问题一高频考点: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核心问题

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③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5.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

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6.青少年应怎么维护民族团结?

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③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7.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④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8.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的责任。

③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9.怎样反对分裂?

①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③要维护国家安全。

10.港澳“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港澳"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②港澳回归后,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复兴责任,共享繁荣荣光。

11.怎样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①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5

②依法治港治澳,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的干预港澳事务。

③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维护社会稳定。

④支持港澳提升竞争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2.香港(澳门)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②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③香港(澳门)人民的艰苦奋斗。

13.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一家人。

④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4.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②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有利于两岸人民增进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15.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家角度)

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深化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④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⑤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16.青少年应怎样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个人角度)

①树立维护祖国统一意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6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③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核心问题

17.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8.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习近平作出深刻阐述良法善治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执政 习近平作出深刻阐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在不同场合阐明宪法的精髓要义,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https://scsqw.cn/gzdt/zyhy/content_165838
2.一文读懂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行动指南,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事业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十一个坚持”,其中每一个“坚持”都具体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http://www.isenlin.cn/sf_13F2BC9D7C1C4FFC94101EC592A23E5C_209_2AE24A93997.html
3.法治的重要性是依宪治国的基本前提。应急发电机是当建筑物电网失电时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重要用电设施的供电保证[仔细阅读上述试题,并分析作答]正确选择( )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C++中的虚函数可以实现的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是( ) A. 封装性 B. 继承性 C. 抽象性 D. 多态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类比学习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55237c84eb5740d2bb58c32b1b7348b2.html?fm=bdbfb387f63f0b250e3e62d23f2dd63514
4.法治的重要性是依宪治国的基本前提。法治的重要性是依宪治国的基本前提。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根据本讲,目前我国芯片设计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高端芯片领域还需继续探索。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新型基础设施是优化基建投资结构的重要方向。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根据本讲,https://m.ppkao.com/wangke/daan/8a3a922462eb40b6a926e61925cce532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汇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70、()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正确答案:C 71、()以法治中国作为主题。 A正确答案:D 72、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是()。 正确答案:C 73、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正确答案:B 7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https://www.360docs.net/doc/cb16374209.html
6.法治的重要性法制汹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Cai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Si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Wu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Xing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说怎幺强调都不Wei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Hui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https://www.xdyy8.com/juzi/2203.html
7.国家犯罪才是一切犯罪的根,Nationalcrimeistherootofall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秩序的存续,是因为人类社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必然的天性需求。人类对有序社会秩序的诉求占据了人类对秩序追求的绝大部分。国家秩序是国家政权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国家对于国家秩序的稳定性、正当性、合法性需求,是国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https://www.meipian.cn/3cl81k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