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法学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充分肯定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工作,谈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局面,法治建设成就为世人瞩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法治化进入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包括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进入新时代。

在过去的五年,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从历史发展来看,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协调推进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任务。

二、坚持五个强化,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和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强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来开展法学教育,加强法学教育思想引领,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二是强化法学学科建设。加强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方面建设,社会亟需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在高校里也应有相应课程。要处理好中西关系,立足中国、借鉴国外,对世界上的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同时要处理好古今关系,要传承中华法系的精华,也要去其糟粕,挖掘历史、把握当代。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让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而且具有法治实践能力。要重视与法治实务部门的合作,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壁垒,邀请有理论水平的实务专家到学校来参与法治人才培养,让实务部门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指导学生等等。

四是强化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批法学教师队伍在思想上有定力,人格上有魅力,学术上有功力,教学上有活力,实践上有能力。现在,有个别老师只注重专业教学,只教书,不注重育人。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

五是强化德法兼修、明法笃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的很重要的命题,是专门针对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来的。法治人才不仅要懂法学专业知识、理论、技能,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法学教育,不仅要加强专业教育,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法学教育要把法律职业伦理或者说法律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必修的课程,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应该加大关于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考试内容。

THE END
1.法治和法律有啥区别法律和法治的区别在哪里 一,法律和法治的区别在哪里1,法律和法治的区别如下:(1)侧重不同:法律体系着重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而法制体系则除静态的法律规范之外,更着重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2)关系不同:从相互关系 查看全文 肖红律师 执业3年 资质认证 2022-08-15 法律体系与法治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831448532949843788.html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60&bid=1419&cid=16980&nid=16982&pg=1&ivk_sa=1024320u
3.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提要: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稳定、公正的社会秩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刻地反映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人的作用。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4.更好发挥法学会“四个作用”二、发挥法治智库作用,在护大局、促稳定上献良策 法学是治国理政之“显学”,是经世致用之“大道”。贵港市县两级法学会充分发挥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优势,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牵引,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重大案件释法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3-11/27/content_8931475.html
5.初中道德与法治文档:法律的重要性(1).doc初中道德与法治文档:法律的重要性 (1).doc,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与道德相比,法律更客观,范围较窄,并且以强制手段发挥作用。当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力量不够的时候,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具有指引作用,强制作用,预测作用和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6/8037113001005020.shtm
6.法治理念的基本特性与功能分析尤其是对于司法的组织与运作如何立足中国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精密性和综合性、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职业理性和生活逻辑之间的对接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法治理念的专业性与大众性 理念的专业性集中展现为法治理念在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引导和凝聚作用。法治理念属于法律文化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1/id/15335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