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案例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朱丽媛
为深入贯彻落实吴忠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忠市“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展评活动的通知》和《青铜峡市关于开展“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展评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创新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有人功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最终实现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步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递增的美好愿景。
二、把控作业设计难度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成长规律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布置、实施作业。作业内容要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中,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设计梯级作业,分层布置,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问。可本着“跳一跳,学生就能摘着桃子”的思路,把作业设置为必做题、选做题。
三、明白作业形式及编制
四、学生实践创新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学生学习的法、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成。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实践型作业,包括动手动脑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一些生活、生存、科学研究等的基本方法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社会参与素养,培养他们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学生既可以学到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又能学会一些观察方法,激发他们做事的兴趣,锻炼他们动手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提供直接的实践经验。另外,动手实践型作业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实践作业强调动手能力,身体协调性得到了发展;实践作业强调手脑共用,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与自信心。在培养道德素养方面,学生经历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了解认识一些社会习惯,体验感知了爱心、诚信等品质。
动手实践型作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技能训练:学习做菜、做饭,帮忙做家务,做手工、玩具,装饰房间等活动。
(二)艺术活动:例如跳舞、唱歌、绘画等活动,这些艺术活动对于锻炼学生右脑思维很有帮助。
(三)运动项目:比如打篮球、踢足球、跆拳道等运动。
(四)科学小实验:比如学习种花、栽树、种菜、孢子实验等。
五、设计情感体验型作业,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所产生的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它是联系内在心理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结合教学设计情感体验型作业,例如义务服务、家庭劳动、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融入生活,亲身实践,在实践体验中提升素养,锻炼能力,培养情感。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从个体生命成长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人格;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培养适应生产需要、促进其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情感体验作业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对自己的自尊感体验、对别人的同情感体验、对集体的荣誉感体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体验。
1.对自己的自尊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素养
小学生自尊情感体验实践,是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坚韧等健全人格素养。比如,开展主题为“自尊、自强”的手抄报制作活动,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尊、自强的故事;也可以开展个人才艺展示活动,结合六一儿童节、新年庆祝活动,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尊感、成就感、快乐感,发现自己的特长,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全面发展。
2.对别人的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素养
3.对集体的荣誉感体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素养
小学阶段对集体的荣誉感体验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表现出班集体主人翁精神,班级的事大家抢着干,人人积极为班集体争取荣誉。例如在学生中开展“班级吉祥物”设计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还有征文比赛、运动会比赛等,都是学生体验集体荣誉感的大好时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代表的是集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牵动全班每一颗心。通过参加这样的集体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理解与宽容,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团体意识等素养。
4.对社会的责任感体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六、设计珍爱生命体验型作业,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教育应该从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开始,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设计生命体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生命的积极行为,激发生命活力,强化生命意识;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使道德素养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使其成为学生向往生命和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
生命体验型作业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存教育主题的作业。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唯一性,也有脆弱的一面,有时由于一个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学会生存是每个人重要的本领。生存教育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保护自己、远离伤害的教育,熟练识别交通、防火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掌握快速躲避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方法技巧,救护与自我救护的能力等等。在低年级设计这样的作业:记录体温、心跳、脉搏等数据,动态感受生命,动手理解生命;识别安全标志、熟记交通规则儿歌、观看安全宣传动画片等,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在中高年级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平安出行、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做的好的地方,或者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反思评价自己的安全行为,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等素养。
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珍惜生命的故事,阅读关于名人珍惜生命的作品,从中受到启迪,加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认识。比如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日记》等作品,学习轮椅上的勇士霍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名人珍惜生命、与灾病斗争的事迹;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顽强、伟大。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课堂走向生活,结合国旗下讲话、班队会、黑板报等,宣讲知恩、感恩的人与事,号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七、设计学习经验总结型作业,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素养
八、设计观看阅读型作业,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素养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是“学习之母”和“教育之本”。阅读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发展和精神培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反过来,一个人的认识发展和精神培育水平又能促进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素养的形成,他们相互促进。给学生布置观看阅读型实践作业,目的是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着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学生更加有效地提升素养。
观看阅读型实践型作业是一种通过观看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视频、阅读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书籍,以引发学生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的作业形式。设计这类作业时,要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围绕一个主题,选取视频,学生课下完成观看作业;或是与学生商议后列出学生需要阅读的书籍或资料单,学生课后查阅、搜集,完成阅读作业。观看阅读类作业的成果主要是学生以文字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在班级进行交流。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实践”的观念,一方面,让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精心设计符合学科内涵的实践性作业,助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设计者:朱丽媛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
作业类型:实践型作业
作业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家乡,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并能通过制作手抄报、家乡名人卡等形式展现出来。
作业内容:围绕“可爱的家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小组申报选择其中一项作业。
1.以“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为主题”,采访家乡的名人,并制作精美的家乡名人上榜卡;
2.以“家乡巨变”为主题,制作了“家乡巨变”手抄报;
作业特点(自评分析):此次围绕“家乡”进行的实践型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品德情感,培养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增强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