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专门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重提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
为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和决定性意义,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校方略,强化法学实践教学,让更多的法学学子加入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行动中来,为中小学校园法治教育主阵地建设贡献法学力量,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持续开展“大手拉小手”普法进校园(中小学)活动。
一、开展情况
二、创新做法
(一)普法宣传进校园,法治意识入童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学院“大手拉小手——法治知识普及进校园”普法宣讲队多措并举,打造普法多元矩阵,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普法宣传形式,不断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打造普法多元化维度,帮助同学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
截至2023年底,法学院“大手拉小手——法治知识普及进校园”活动累计发布普法宣传信息2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力做到普法护航助未成年人成长。
(二)法治宣讲进校园,法治护航助成长
(三)模拟法庭进校园,沉浸普法伴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服务的针对性、前瞻性、适用性,宣讲服务队的同学们立足自身法学专业特色,精心创作剧本,选择校园易发生的未成年人打架引发健康权纠纷等案例为素材,让学生换上法袍、制服,敲响法槌,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等角色,采用实景体验的方式,用更为生动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沉浸式体验开庭审案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
在常青树实验学校(小学部),小朋友们对法庭的认识在奋力的权利争取、激烈的法庭辩论和有力的法槌敲击声中逐渐深刻,宣讲服务队田同学、廖同学围绕法院是什么、模拟法庭是什么、模拟法庭的角色和流程进行了讲述,并以原告李美男诉被告张优、张一兵、朱俪以及光明小学健康权纠纷案为例,让小朋友们扮演相应的庭审角色,将庭审带进了课堂,生动有趣。在第十九初级中学,宣讲服务队王同学给同学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课,通过视频、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法论事,深入浅出,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随后的模拟法庭演练中,同学们纷纷举手报名,参与其中,情感充沛,积极表现,将庭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模式,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普法宣传形式,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互动性、融入性,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业生活,还能让法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司法审判的活动流程、内容及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
(四)法治辩论进校园,知法懂法促成长
青少年学生是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群体之一,法治辩论赛对于激发培养青少年学生逻辑思辨和学法用法的兴趣与能力,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三、工作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实干精神,推进实践育人。四年来,法学院立足学科特点,打造“青年普法实践队”“青年普法宣讲团”,体系化开展青年普法实践。引导师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3项调研报告获评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及中国青年报社全国百优实践成果,四支队伍入选团中央优秀实践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所学到法治中国建设中,14人入选研究生支教团,115名毕业生选调奔赴祖国各地。
未来,法学院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继续面向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普法进校园活动实践活动,切实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对广大青年的勉励:“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到事业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