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等。宪法性法律是我国宪法的重要渊源。立法法是关于立法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等的规定。那么,立法法和宪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立法法和宪法的关系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处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他所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都是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制定的。
2、由于宪法地位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对所有法律做具体的、详细的规定,只能对最原则、最基础的一些内容进行规定。
3、我国宪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等问题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宪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导致有些法规、规章与法律相抵触或者法规、规章之间相互矛盾、冲突;有些法规、规章的质量不高,存在着起草和制定过程中片面强化、扩大部门的权力,为本部门、本系统带来不应当有的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处罚权;有的还超越职权,擅自解释法律、法规,或者各搞各的规章。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也严重地影响了正确执法。
4、所以为了提高立法质量,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制定一部《立法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做出统一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立法法的修改的六大亮点
亮点二: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亮点三:明确细化“税收法定”原则
亮点四:界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边界
亮点五:加强备案审查
亮点六:对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加以规范
三、立法法是什么意思
《立法法》属于宪法性法律;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立法法和宪法的关系,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