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斌: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四个维度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的思想内核,是法律价值的体现,是法治实践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法治素养为目标,从认知、意识、情感、行动四个精神维度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培养科学的法治认知

法治认知是培养法治精神的基础,可以为法治意识培养奠定根基,为法治情感的产生提供依据,为法治行为的确立定向功能。法治认知是人们对法律知识和法治意义的认识,是认识和了解法律条文、体系、常识、制度等法治知识,以及把握和领悟法治性质、目标、原则、价值等功能属性的基础环节。法治知识是法治精神实践的基础,是法治认识形成的起源。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了解法治知识,科学认知社会主义法治。普及大学生法治知识,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借助“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法治元素,构建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的法治知识体系,强化法治精神引领,深化法律学理支撑,增强法治认知能力,把养成法治意识作为法治知识教育的落脚点。法学教育是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针对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要开展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他们构建完善的法治知识体系,形成完备的法治知识结构、深厚的法治知识储备、扎实的法治知识功底等法治理论素养,为形成法治意识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当事人明确解除合同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即当事人须主张和证明对自己有利的规范要件事实。 精准判断 法律规范预先设定了行为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法律思维的关键步骤是对要件事实是否成就进行判断。即对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 精准判断案件事实 事实认定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关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思考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亦催生出全新的法治思想,全新的法治思想将引领着法治的前行,同时也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指明了建设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缜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高远的法理境界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进行了提炼总结。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https://m.ybtv.cc/cms/content/76749485
3.论述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三者关系。论述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三者关系。 参考答案: (1)法律思维,实质上就是规则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因为规则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则体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构成要素的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广告位招租 联系QQ:5245112(WX同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简述富勒关于“法的内在http://www.ppkao.com/tiku/shiti/e189cec628dd4cc48ecabccc6ee96987.html
4.法律思维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法理学论文法律思维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docx,法律思维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法律思维的含义和分析 当今社会已经从原来的熟人社会,正在逐步演进成为陌生人社会。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30/8115117120003032.shtm
5.环境法学:核心法理·方法与法理思维“环境法中的法理”周珂教授提出了四个问题即“环保基本国策与法制化的关系”“环境法的基础性法律定位”“可持续发展的强与弱关系”“最严格与精细化的关系”。 陈金钊教授阐述了“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法理思维”、“拟制思维、类比思维、涵摄思维、体系思维”的内在逻辑与区别。 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434324332970246656
6.法律思维能力(精雅篇)法律思维能力(精选九篇) 法科学生要有较高的法律思维能力, 要像法律人一样思维[1]。而一般认为, 法律思维能力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笔者认为, 这些能力可以概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mtc0t1.html
7.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学习法理学对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导论1 第一节 法理学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2 一、法理学的对象 2 二、法理学的性质 4 三、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6 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8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8.法官思维方式的法理分析法信但是在所有法律思维中,最为典型、起决定性因素和引导作用的就是法官思维方式。当事人将问题提交给法院,说明这是个法律问题,要求法官进行法律思考,法院的职责就是按法律标准来裁判是非,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法官思维方式就是法官在处理案件时的态度,在司法理念支配下持有的心理,理性地对待价值的取向,基于对法律的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78353&libid=040102
9.风云学会以法治思维执政和行政法治思维源于法治原理和法治实践,主要表现为法律人的职业思维。随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法治思维的主体范围也将逐步扩大。比如,各级党政干部被要求学习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处理事务。反之,不符合法治思维要求,就容易受到批评、责难甚至起诉。 行政诉讼法赋予公民和法人起诉政府的权利。那么,当法官在审查政府行政行为时,就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