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草案:突出私有财产的保护物权法,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

宅基地转让有限制物权法草案曾经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建造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务院为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已经明确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因此,再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可以将建造的住房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村民;住房转让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村民依照规定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担保财产范围扩大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权法草案适当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按照这一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飞行器可以抵押。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来拥有的动产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约定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公路、电网等收费权可以出质。征地、拆迁补偿应到位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致纠纷时有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物权法草案针对这一情况增加条款,确保补偿到位。

按照草案的规定,国家保护私人的所有权。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并保证被拆迁人、被征收人得到妥善安置。禁止以拆迁、征收等名义非法改变私人财产的权属关系。违法拆迁、征收,造成私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物权法草案还规定,征收承包期内的土地的,应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给予合理补偿。征地的补偿标准、安置办法应当告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应当依法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土地补偿费等费用。不动产登记要统一物权法草案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草案增加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未作规定前,当事人可以向房产登记机构或者土地登记机构申请一并办理城市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房产登记机构和土地登记机构应当通过信息共享等办法,为当事人一并办证提供便利。会所、车库归属有说法建筑区划内的绿地、道路以及物业管理用房,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共有,但属于市政建设的除外。会所、车库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建设单位等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外,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共有。

正在审议的物权法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物权关系。针对小区中经常出现乱搭乱建等问题,物权法草案规定,建设规划、环境卫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建筑区划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处理。

草案还增加规定,对依法利用矿产、海域等自然资源的用益物权作了衔接性的原则规定: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自然人、法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受益。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物权法草案规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无偿或者以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等手段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财产转让,造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财产流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方面完善物权保护草案增加了3方面的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等途径解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草案规定的物权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END
1.民法典物权法解读探索现代物权制度的新篇章民法典《物权法》解读:探索现代物权制度的新篇章 物权概念与分类 在民法典中,物权是指对某一特定物品享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法律关系。根据其性质和功能,物权可以分为所有权、用益财产权和担保物?等多种类型。 物权取得与转让 根据民法典规定,所有人有自愿转让其所有或其他非所有之物的自由。但必须注意的是,一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6115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第二百零七条 【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条 【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https://www.ahjd.gov.cn/Jczwgk/show/2566682.html
3.民法典物权法解读从所有权到使用权探索新时代物权制度的完善新时代背景下《物权法》的重要性 《民法典》实施后,物权保护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物权法》不仅规范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还引入了新的使用型和共有制等多样化的持有人结构。这一变化促进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物权类型与其特点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6501.html
4.202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物权的概念和类型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物权的概念和类型”。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http://www.gdgwyw.com/html/gszl/qt/202412/52_79618.html
5.2026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物权的概念和类型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物权的概念和类型”。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http://www.sdgwy.org/html/ggjczs/fl/202412/51_85842.html
6.CCTV.com制定物权法总的原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体现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同时针对国有财产流失的情况,加强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全面准确地体现现阶段https://news.cctv.com/military/20070309/102235.shtml
7.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再根据物权法的这些规定,及时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有可能解决国有财产的保护问题,解决国有财产的流失问题。 关于"物尽其用"。财产所有权界限清楚并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当然可以促进所有权人利用其财产,发挥物的效用。但物权法发挥"物尽其用"的功能,主要是指,所有权人通过设立用益物权,将自己的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98.html
8.物权法草案全面保护私人财产权光明日报物权法草案全面保护私人财产权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物权法草案今天再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部法律草案对保护私有财产作了详细规定,这是继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之后,我国在民法中对私有财产进行的进一步保护。 物权法草案对公私财产的保护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他人的物https://www.gmw.cn/01gmrb/2004-10/23/content_119414.htm
9.聚焦物权法(二)关于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物权法属于民法,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物权法草案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三)关于国有财产。物权法草案对国有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和加强对国有财产的保护等作了明确https://money.163.com/special/002525K5/jujiaowuquanfa.html
10.物权法对个人房产的保护细则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条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第二百六十七条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https://www.110ask.com/tuwen/10774791468257692090.html
11.私有财产制度范文8篇(全文)其中,民法为基本法,主要包括债权法和物权法;商法为特殊法,主要包括保险法、企业法和公司法。根据法律规定,各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民商法,决不能违背民商法。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公民对于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一意识比较淡薄,还有相当一部分公民根本没有树立起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52wsopf.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法信第四条 【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 【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http://faxin.cn/lib/zyfl/ZylfSimple.aspx?gid=A1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