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效办好民事检察监督案件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必须严格践行“三个善于”的实质要求,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固化思维,做到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落实党的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有机融合,着力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司法,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

民事案件法律事实纷繁复杂,法律关系往往隐藏其中难以厘清,作为确定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实质法律关系对于案件的处理具有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全面把握案件事实,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法律规定难以穷其所有,面面俱到,因此,通过法律原则及法治精神解决矛盾纠纷便成为重要手段。而且,部分规范性条文具有滞后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立足时代发展,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民事案件多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至为关键,处理结果既要遵循法理,又要不悖人情,这就要求必须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

检察机关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就必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把握司法规律,优化履职方式,注重质量、效率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实体与程序并重。

三要充分发挥法治精神引领作用,探求法律条文背后意旨。民商事法律及司法解释内容庞杂,条文众多,部门法之间、条文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将拟适用的法律条文置于整部法律,甚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考量。以民法典为例,既要寻找与案件事实相匹配的各分则章节内容,又要严格遵循总则的原则性规定。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法的稳定性与滞后性客观上需要司法人员在领悟法治精神、法治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妥适解释,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把“纸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作为法治精神的延伸,司法政策对于监督办案具有指导作用,需要统筹适用,找准其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契合点,抓好贯彻落实。

THE END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有哪些答辩权,举证权等诉讼权利.审判方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公正,客观地对待原,被告双方的证据和主张,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审判方与证人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证人方在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提供证言以协助审判方查明案件事实.审判方应当依法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并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证人方则有义务如实陈述自己知道的案件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214682506757521508.html
2.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范文最高类型即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它们是处在最顶端的。而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又可以继续划分,然而,要找出具体案情的民事法律关系,还需继续划分下去,因为现实当中的案件总是涉及民事法律关系具体层面,诸如债权关系,到底是合同之债还是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若为合同之债是有名合同还是无名合同(要参照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3554.html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对于是否可以将存单纠纷作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存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存单纠纷规定》)虽然规定了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案件一律以存单纠纷为案由,但同时又明确了按照存单纠纷案件中的真实法律关系为基础依法处理。《存单纠纷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打击https://www.faxin.cn/v2/flfg/sfzl/content.html?gid=H4669
4.疑难问题》全系列蒋艳超律师四、刑事上未经追赃是否影响民商事案件的受理和审理 ——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承担、保险法 一、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二、保险法疑难问题 ——合同法 一、代位权问题 二、合同形式问题 三、一般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四、债务加入问题 五、合同解除问题 六、表见代理与职务行为的关系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720.html
5.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民事法(四)法考而且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也是有权起诉的。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https://www.233.com/sf/sanjuan/zhenti/20070604/095803670.html